生活再糟 也不敷衍任何一頓飯
本期我們做《快回家吧 今天我煮飯》,大標雖是一個對他人的呼告語氣,實則你是多人共食或一人獨居都沒差,這句話對別人說,也是對自己說。你有多久沒有好好下廚了呢?洗好手,為自己料理一頓,就算只是煮碗麵,做個小菜,挑個喜歡的食器,自己一個人的浮誇最浪漫,「回家吧,今天我煮飯。」
咖啡是我們百做不厭的題目,這期跟著不同的帶路人重新品嘗咖啡這個題目。無論海角還是天涯,都會有咖啡館存在,沒有絕對的好跟壞,就像生活時空的縮影,人人都有心中對咖啡館的想望。別人心中所喜愛的,不一定是你想窩著的地方。不過就是只有某個咖啡館,能讓某個人感到如此安逸,咖啡跟咖啡館就是如此神祕且命定的存在。
「有幾種人,就有幾種孤獨」 因應疫情的防範,這個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關在某個空間裡面,單獨經歷了不知道多久的時光,「悶得發慌」是共同心得,「一個人能做的各種事情」變成顯學。其實不管疫情不疫情,獨處,是永恆不變的學習課題。
【文具控的異想世界】 小學時,拿著少少的零用錢,總是猶豫著要買零嘴吃,還是去文具店買那支心儀好久的自動鉛筆;外殼圖紋是當紅的卡通,垂著好可愛的吊飾。大部分的人對文具的美好記憶都是來自童年,長大之後,有人鮮少使用文具;有人仍沉迷在文具世界,成為貨真價實的文具控。他們的收藏令人讚嘆,同時驚訝於文...
【那些有手帳的日子】 每年都是如此,乒乒乓乓的打過上半年、稀哩呼嚕的度過下半年,順著年歲增加,記憶的不可考愈來愈明顯,還好,隨手在手邊那本小本子裡記下的瑣事,尚可供我們日後翻閱回味,不管你是記的華麗或者清淡,都是過日子。 二0一四年只剩下兩個月,你記得今年吃過哪頓飯最有味道、哪次出遊特別...
【在宇宙中心呼喊文具】 每一天寫字的時間就這麼一點,我們或許習慣隨便拿支廣告原子筆、便條紙就開始寫了,不過你是否曾想過文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會希望買舒適雅致的家具來點綴小窩,那麼隨手用的筆、尺和記事本呢?如果是曾經用心挑選過適切的、或者每次用它都忍不住莞爾一笑的,於是會開始記得好好寫字、好好紀...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生活再糟 也不敷衍任何一頓飯
生活是門學問,細節藏在日常,對日常不在意的人,對生活的種種,大抵也就漸漸麻木了。有些人說,不太在意吃的,有吃飽就好。我們覺得,吃飯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無論你是吃兩餐、三餐甚或四餐的人,吃下去的食物會變成你的樣子,你對待自己方式,久了就是你的氣質。
本期我們做《快回家吧 今天我煮飯》,大標雖是一個對他人的呼告語氣,實則你是多人共食或一人獨居都沒差,這句話對別人說,也是對自己說。你有多久沒有好好下廚了呢?洗好手,為自己料理一頓,就算只是煮碗麵,做個小菜,挑個喜歡的食器,自己一個人的浮誇最浪漫,「回家吧,今天我煮飯。」
比才跟我們分享比家的餐桌,假日在臺北各個傳統市場採買,東奔西跑為了張羅一頓飯,「做菜是無比療癒的,僅是專注地切著一顆洋蔥,腦袋放空,無意識規律的動作就能感到放鬆。」比才認為,吃飯就該有個完整的樣子,好好坐下來,空出一段時間,認真吃,配個小酒聊聊垃圾話,一切就是再美好不過了。
我們所喜愛的設計師廖小子,以臺味爆表、突破想像的作品廣受歡迎,端出的料理同樣是直球對決的硬漢風格,給料大方、講究刀法,「設計作品每個人都會有對美醜主觀的好惡,但食物要做到每個人都認為好吃反而容易。」從小吃廖媽媽料理的廖小子,不只複製了一家人聚在一桌吃飯的快樂,更是用廚藝建立了一個由自己主宰的國度。
這期我們還拜訪了漢克跟Her x Her 甜點工作室,這些現在大家眼中的自宅料理達人,不約而同都談及了從小對食物的記憶是來自媽媽,畫面多半是媽媽在廚房忙進忙出的身影,「一起吃飯對我來說從來不是一件滿足身體飢餓的行為,是療癒心靈的生活必需。」
番外篇中我們走訪了民生社區的「食憶」,由創辦人Cherry 邀請素人長輩來擔任大廚,各自提出生命中記憶深刻的料理,組合成一份有故事有風味的菜單;最後登場的是由好味小姐專業技術指導的毛小孩料理,《小日子》的同事們幾乎人人都有一位動物夥伴,有貓有狗還有養蜥蜴的,好好地料理牠們的每一餐,跟照顧自己一樣重要。快回家吧,為自己張羅頓好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在琥珀色茶湯中停泊自我
走過跨世代興衰的百年山徑
小小的萬一呀
那很藍很藍的湖
插畫家創作日記
盈青:迷戀 Obsession
專欄
馬世芳:獨居者的廚房
張曼娟:海上琉璃光
聊聊天
鄭芬芬 ╳ 林立青:做工是為了討生活 看盡悲喜也笑看人生
封面故事 Home Cooking
Part 1 吃飯是一天最重要的事
浮誇講究是必須 享受專屬這頓飯的自在時光
設計太難人人滿意 但我的料理沒人會說不好吃
來自外婆的好手藝 用嗆辣鹹香承載滿滿心意
將愛人們的喜好記在心上 料理好每一餐我就滿足
Part 2 走進長輩的廚房 吃隱藏版手路菜
別人家阿公阿嬤的拿手菜 一口嘗盡歲月故事的箇中滋味
SP 奴才們動起來! 貓狗料理輕鬆做
工作室日常
製陶方式:把生活捏進陶裡面
市場旁的編輯事
Peas Lin:當人生有麻煩 就為自己做飯吧
小日子享生活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