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月,立法院通過了「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以特別法的形式落實同性者的結婚、繼承等權利。台灣終於實現了婚姻平權的目標,成為亞洲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因為「婚姻平權元年」這個起點,使我們規劃了這一期「島嶼性別記事」的專題。這次很榮幸採訪了鄭麗君部長,主要是因為部長在擔任立委期間,對性別平權問題非常關注,且是努力推動法案的委員之一。
這期有同婚、關於女性與性別主張的議題,還規劃了「書店性別平權調查問卷」。還有多篇精彩的專稿,宜蘭「松園小屋」推動的「土拉客」,孩好書屋寫到在花蓮參與並推動性別平權運動,彰化紅絲線則推動了一場「少女革命」,嘉義島呼冊店的〈書店愛情故事〉。鄭美里老師為我們爬梳推動女性議題的精神堡壘——「女書店」的書店故事;謝凱特則以私人閱讀經驗寫了一篇〈睡美人在夢裡讀書──我的同志文學閱讀經驗〉,這一期「島嶼的性別記事」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百花齊放。
《閱讀的島》是全台第一本專以書店為主的雜誌,提供最新的書店情報,介紹新書店經營理念,報導深刻而動人的書店故事,並刊載書店店主的選書書評;每一期也規劃一個與書業相關的主題與讀者們分享,也期望它們都能夠獲得足夠的關注及迴響。 本期主題「繪本的大亂時代」特別請到前凱風卡瑪書店的陳培瑜擔任主編。培瑜對繪...
持續在路上
文/石芳瑜
2019年五月,立法院通過了「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以特別法的形式落實同性者的結婚、繼承等權利。台灣終於實現了婚姻平權的目標,成為亞洲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
遙遙長路,我們終於走到這裡。早在 1986 年,祁家威向台北地方法院請求與男性公證結婚遭拒,他便踏上為同性婚姻請命一途,且一走就是三十餘年。彼時的同志,一如白先勇筆下的《孽子》,猶生活在「沒有憲法,不被承認,不受尊重」的黑暗國度。但如同我們這次專訪鄭麗君部長所言:「這其實只是個起點,不是終點。」
因為「婚姻平權元年」這個起點,也使我們規劃了這一期「島嶼性別記事」的專題。這次很榮幸採訪了鄭麗君部長,主要是因為部長在擔任立委期間,對性別平權問題非常關注,且是努力推動法案的委員之一。鄭部長給了我們很多台灣性平程度的資料,這原本不在文化部管理的範疇內,實在非常感謝。當然免不了,我們也問到部長正在推動的文化政策,我想這是許多關心藝文的讀者想知道的事。而部長為我們展開的,不全然是數字,而是更美好的藍圖與理念。
而關於性別記事,當然也不只有同婚議題,還有更多關於女性與性別主張的議題。這一期我們規劃了「書店性別平權調查問卷」,一共收到四十三家書店回應。我們不僅問到書店從業人員的男女比,也問到是否有賣性別議題的書或專區,有沒有推過性別議題的活動,甚至問到是否有遇過性騷擾事件,如何因應?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邀得多篇精彩的專稿,像是宜蘭「松園小屋」推動的「土拉客」,便是一個想要實現「多元成家」、「共居共食」、「實驗農家園」等議題的團體,這篇文章寫的還是一群來自中國各省的性別教育工作者來到宜蘭的農村,與土拉客實驗農家園的成員進行參訪交流的過程。然後,撰稿者還是個愛台灣的美國人!
另外,孩好書屋寫到在花蓮參與並推動性別平權運動的一些過程;彰化紅絲線則推動了一場「少女革命」——為期六個月的「紅絲女子節」,前後共舉辦:市集、兩檔展覽(議題展與攝影展)、工作坊(肢體探索與曼陀羅彩繪)、音樂演出(北管戲曲中的女性)、讀書會及女影巡迴放映,還有文學講座、扮裝主題聚會以及女性自覺及性別議題書展。而桃園的瑯嬛書屋寫的是深具意義的〈「彼時ㄟ青春代誌:桃園女性勞動者身影」田調工作坊紀錄〉。這些書店深化了地方的性別議題,讓我們看到更多人的身影。
幾篇較為感性的文章,包括「魚麗人文」寫了一篇跨領域、跨單位,跨國、跨年,複雜難纏的婚姻故事—〈法蘭克福的時光〉;而「無論如河」的12號女工,則寫到他們如何發展成一個「男女工文化的性別大熔爐」的書店溫馨故事。不過最讓人驚喜與祝福的,就是嘉義島呼書店的〈書店愛情故事〉,因為有人要結婚了!
這一期我們還另外邀得兩位作家:鄭美里老師為我們爬梳推動女性議題的精神堡壘——「女書店」的書店故事;謝凱特則以私人閱讀經驗寫了一篇〈睡美人在夢裡讀書──我的同志文學閱讀經驗〉。此外我們的老夥伴,影評人詹正德則寫了一篇關於〈致親愛的孤獨者〉的影評;新秀小說家邱常婷寫了〈若雌風席捲──《電擊女孩》與《家畜人鴉俘》的女性狂權〉;還有合作社新夥伴朱阿水則寫了幾部關於性別或是所謂「腐女」愛看的漫畫。所以這一期「島嶼的性別記事」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百花齊放。當然我們也整理了一分性別議題的書單,畢竟推動閱讀,是我們一直努力的工作。
每一期,我們也都會介紹新書店,這一期有台東的「池上走走」、台南的「烏邦圖書店」以及澎湖的「植隱冊室」,台灣各地的獨立書店,也將我們的目光越拉越遠了(遠目)。
接手《閱讀的島》總編輯工作完成了第二期,這兩期謝謝夥伴的協力與努力,讓我在離開書店之後,在寫作之外,好像有了另一個歸屬。我們將持續在路上,也謝謝讀者與我們同行。
《閱讀的島》vol. 7 目錄
編輯室報告
持續在路上 文/石芳瑜
文化部長專訪──
先是人,才是女人,最後是臺灣人 文/石芳瑜
文化政策必須以終為始 文/石芳瑜
書店✕性別調查
臺灣獨立書店性平文化觀察──問卷調查結果報告 文/林宜璇
專題
書店愛情故事 文/KT嫂
記紅絲女子節──集體的子宮內膜增生,卻尚未剝落 文/林虹汝
我們,在農與性別之間、在書與自由之間 文/蔡雪青
女書店一直在 文/鄭美里
本是同根生──孩好書屋&花東彩虹嘉年華&… 文/江珮瑾、張瑀庭
法蘭克福時間 文/蘇紋雯
「彼時ㄟ青春代誌:桃園女性勞動者身影」田調工作坊紀錄 文/張之維
發展男女工文化的性別大熔爐 文/鄭書婷
睡美人在夢裡讀書 文/謝凱特
影評與推薦片單
愈是孤獨,愈要閱讀──《致親愛的孤獨者》 文/六八六
推薦片單
書評與推薦書單
若雌風席捲──《電擊女孩》與《家畜人鴉俘》的女性狂權 文/邱常婷
漫畫與現實日常的連結──《弟之夫》、《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 文/朱阿水
推薦書單:同志書寫│性別認同與家庭關係│社會、性別和平權未來
新書店注目
「烏邦圖書店」為大眾而生 文/林華君
「植隱冊室」隱身於澎湖角落小店中的冊店 文/黃士恩
「走走池上」珍惜池上日常的美好,努力實踐在生活中旅行的態度 文/羅正傑
社務傳真
描繪共同願景,點亮實體書店的希望燈火 文/蔡文力
第42屆 金鼎獎 「人文藝術類」雜誌,優良出版品推薦
第44屆 金鼎獎 「人文藝術類」雜誌,優良出版品推薦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