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讀的書嗎?這些書又對你造成那些影響呢?這一期作家書房,我們邀請了文青女神林予晞,她不只是出色的演員,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動人的演出,她更熱愛攝影,出過一本攝影集《時差意識》,文中她為我們娓娓道來她從小的閱讀以及她的畫面人生。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有多少父母從小就想盡辦法希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即便自己並沒有閱讀習慣)?而現在台臺灣孩子的閱讀習慣如何?這期我們邀請幾家書店,包括有此藝說、仰望書房、戀風草青少年書房等、山豬窩文創和筆耕小書店,為我們做了一些小小的「中小學生閱讀習慣調查」,雖不是普查,但也可以讓我們一窺孩子們的閱讀樣貌:平時有沒有閱讀習慣?喜歡那哪些休閒活動?喜歡看哪一類的書?以及最近看的一本書。我們收集了許多可愛的答案和圖畫,而這些書店老闆也針對這些同學有趣的答案,提出了回應。讀起來真有意思!
《閱讀的島》是全台第一本專以書店為主的雜誌,提供最新的書店情報,介紹新書店經營理念,報導深刻而動人的書店故事,並刊載書店店主的選書書評;每一期也規劃一個與書業相關的主題與讀者們分享,也期望它們都能夠獲得足夠的關注及迴響。 本期主題「繪本的大亂時代」特別請到前凱風卡瑪書店的陳培瑜擔任主編。培瑜對繪...
讓我們一起返校
文:石芳瑜
COVID-19病毒席捲全球的此時,許多學校被迫關閉,學生在家線上學習,而我國警覺且有效地提前佈署,各級學校延後開學,幸運地成了少數學生可以正常上學的國家。
三月份配合我們的特別企劃畫,更有北中南三家書店深入地方的中、小學,舉辦書展和講座。這些書店老闆跟著同學一起「返校」,分別是:屏東的紅氣球書屋到恆春國小辦書展、台臺中仰望書房至台臺中二中舉辦書展和天文講座,以及新竹筆耕小書店至竹科實驗中學舉辦書展及午間短講,筆耕甚至邀請了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與同學面對面談話。這三家書店也為我們留下了精彩的活動專文。
你還記得小時候讀的書嗎?這些書又對你造成那些影響呢?這一期作家書房,我們邀請了文青女神林予晞,她不只是出色的演員,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動人的演出,她更熱愛攝影,出過一本攝影集《時差意識》,文中她為我們娓娓道來她從小的閱讀以及她的畫面人生。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有多少父母從小就想盡辦法希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即便自己並沒有閱讀習慣)?而現在台臺灣孩子的閱讀習慣如何?這期我們邀請幾家書店,包括有此藝說、仰望書房、戀風草青少年書房等、山豬窩文創和筆耕小書店,為我們做了一些小小的「中小學生閱讀習慣調查」,雖不是普查,但也可以讓我們一窺孩子們的閱讀樣貌:平時有沒有閱讀習慣?喜歡那哪些休閒活動?喜歡看哪一類的書?以及最近看的一本書。我們收集了許多可愛的答案和圖畫,而這些書店老闆也針對這些同學有趣的答案,提出了回應。讀起來真有意思!
除此之外,這期的「校園」專題,更有多家專注於青少年、童書繪本的書店,寫出他們平時對孩子閱讀習慣的觀察,並介紹自己書店在青少年文學或童書上的推廣活動,且推薦不少給孩子的好書。像是小兔子書房、戀風草青少年書房都在書店裡定期舉辦青少年讀書會,戀風草青少年書房甚至還辦了文學獎和文藝營,以一家書店之力,發揮「地方藝文中心」的功能,舉辦這類活動真是不容易。
而掀書店更是別開生面地創立了「苑裡教芋部」,結合當地小農生產的芋頭做成甜點,加上返鄉的熱心青年,幫高三的學生解題和複習功課,為這些孩子補腦又補胃。
在推廣童書部分,朵朵森林繪本屋也與「袋鼠袋書」計畫合作,成為該計畫在竹北地區取換書地點。倡導「共享代替購買」,藉由共享讓親子有機會接觸更多元的繪本。繳交會費的家長,可在會員期間內到合作的取換書點,帶回一袋五本由計劃畫精選且分齡的繪本回家閱讀,讀完該書後再換另一袋回家讀。而這也不失為一種推廣閱讀和提倡分享的好方法,且還有一種「驚喜包」的感覺。南投埔里的藍籃城書房,也為我們分享了當地社區閱讀實況,同時也介紹了書店在針對學齡前、小學生、青少年等不同讀者,規劃了培養閱讀腦、英語力以及寫作力的相關活動,以及擴展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走讀活動。
除此之外,新竹清大的水木書苑也曾與新竹兩所高中舉辦過書展,店員在書展裡有哪些有趣的觀察?作者也分享了平時對店裡客人的觀察,這些理工科男生到底在書店會翻些什麼書?
而山豬窩是一家以漫畫為主題的書店,針對這個我們從小的好朋友,他們非常專業地提供了不少漫畫書單。此外,合作社員工阿水,也是個漫畫癡,同樣也為我們推薦了好幾套漫畫。
宜蘭的小間書菜,店主顯惠除了介紹書店裡說故事活動之外,更難得的是她從一位母親的角度,深刻地分享孩子的閱讀與自學的心得。
如何引誘孩子閱讀?我們不只邀請書店業者撰稿,也請生產內容的出版社,小麥田的巫維真珍,分享了她的看法。閱讀是一條長河,不同時段我們有著不同的閱讀需求,但有時好書的年齡分界似乎也沒那麼清楚,而在於讀者接收到了什麼。
而教育工作者盧俊駿逸更提出了閱讀的反思,所謂的閱讀是否只限於紙本,當閱讀的範圍不段斷改變或擴大,好比孩子們喜歡看YouTube,我們對「閱讀」的看法,是否也需要多一點了解和調整?
影、書評部分,除了前面提到的阿水,我們也請影評人六八六,和小說家邱常婷,分別為我們介紹跟青少年有關的電影與書籍。
由藏書家文字自秀所寫的「世界是一座大書房」,也將成為我們固定的專欄,這一期感趕在韓國藝疫情爆發之前,她帶我們走訪首爾的弘益大學附近的「京義線書街」,一探這個迷人的書街風景。
而這期的新書店注目,更有來自日本東京的社員,知名的「本屋B&B」(Books & Beer)為我們介紹他們的書店,以及加入合作社的原因。此外還有宜蘭的「小屋子有書」、新竹的「故事畔」,以及台臺北的「學好書房」,都告訴我們他們為何要開一家書店的夢想與希望。這些夢想有大有小,但閱讀都曾經帶給他們快樂。
透過這一期《閱讀的島》,我們除了邀請讀者跟我們一起返校,也期望在這個艱困時刻一起走進書店,讓閱讀滋潤我們的心靈。
編輯室報告
■ 讓我們一起返校 文/石芳瑜
專題:校園 臺灣囡仔看世界
■ 中小學生閱讀習慣調查 資訊整理/黃海頤
前進校園活動紀實
■ 在不山不市的恆春,不疾不徐地成長 文/郭德慧
■ 科學思辨力——從天文學家的角度看宇宙 文/施逸昕
■ 在閱讀的島開啟一扇閱讀的窗 文/盧翊
閱讀不設限
■ 從出版者到閱讀推手——閱讀與推廣青少年小說 文/巫維珍
■ 閱讀教育的日常風景 文/盧駿逸
■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文/林珍瑋
■ 閱讀的自由 文/Letitbe
地方的微型文化中心
■ 社區書店也能成為「教芋部」 文/劉育育、林秀芃
■ 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書店──戀風草青少年書房 文/邱景墩
出發吧!孩子的閱讀號
■ 以閱讀點亮每個孩子的王者之路 文/黃淑貞
■ 閱讀的態度 文/嘿媽
■ 跟我的孩子一起讀書的自學生活 文/彭顯惠
■ 臺灣漫畫的快樂閱讀──山豬窩小書店的臺漫空間 文/小豬
作家的書房
■ 屬於我的畫面人生 文/林予晞
世界是一座大書房
■ 京義線書街경의선책거리──繁華鬧市裡的文化綠洲 文/文自秀
書評與影評
■ 漂木人生 文/六八六
■ 召喚童話的織夢人--鄭若珣與她的小宇宙 文/邱常婷
■ 那些隱隱作痛的青春 文/朱阿水
新書店注目
■ 「本屋B&B」日本的獨立型書店 文/內沼晉太郎 譯/陳瀅羽
■ 「學好書房」相濡以泡沫之地 文/廖玟茜、石廷宇
■ 「小屋子有書」他只是單純地喜歡書 文/楊增泉
■ 「故事畔 繪本✕共讀基地」孩子,這裡的書歡迎自由翻閱 文/張嘉倪
社務傳真
■二〇二〇臺北國際書展友善書業展售初登場實況 文/蔡文力
第42屆 金鼎獎 「人文藝術類」雜誌,優良出版品推薦
第44屆 金鼎獎 「人文藝術類」雜誌,優良出版品推薦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