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澤農
始於雨,終於海,路徑變化萬千。水是天地的旅者,於地表流浪時潤澤了我們,從直接掬水清洗解渴,到生活各種所吃所用,水都不可或缺。
■豐藏存食 什麼食物配飯,可以猛然喚醒沉睡好久的味蕾記憶?農家子弟或許會想起曾經吃到怕的菜脯番薯籤、漁村離島多的是魚乾蝦乾、工商時代則替換成麵筋瓜仔肉罐頭──以上皆是保存食,將盛產的農產漁獲以風乾濃縮、以醃漬添味、以發酵昇華……更重要的是延長食物的貯藏期限。
■來點療癒的... 壓力山大又情緒爆炸了一整天,終於下班了。喪屍般走在路上,腦中突然蹦出肥滋滋的炸雞洋芋片、甜膩膩的蛋糕手搖飲,像是在對主人吶喊:健康胖瘦先別管,只要可以修補碎滿地的玻璃心,全部都給我來一點!
■島風海味 定置漁場 煙仔、煙仔虎、鯖花、飛烏、飛烏虎、紅魽、紅目鰱、白帶仔、七星……臺灣人的餐桌上經常漫天飛鰭,擲地有刺。這也是專屬我們的美好興味,生活總見新鮮海產,日日有魚。地理位置四面環海的臺灣,伴隨潮汐、洋流與季風相互推移,沿近海於不同時節各有特色魚種。食魚著時( tio̍h-sî)...
占卜,提供來自未來的「資訊」,通曉掌握這些資訊的人,巫覡、薩滿、祭司、靈媒,他們細察物象、推演世事、釋疑解惑,帶給迷途生靈感動、撫慰,許多文學書寫也蘊含著信仰與占卜的描寫,在他們細微靈巧的書寫下,以不同面貌將自己的占卜經驗、信念傳釋而出,撫慰讀者們在大疫憂鬱背後,那些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科學所不能觸及...
瘋騎車四個大夢 不曾幾何時,許多車友的夢想是單車環台、三進武嶺,如今,這些都成為日常,車友間的問候語,已經升級為「你挑戰北高、雙塔了嗎?」北高360k、最北富貴角燈塔到最南鵝鑾鼻燈塔的雙塔挑戰距離520k,還有西三塔600K,甚至是瘋狂的四極燈塔挑戰620k!如果這樣還不夠嗆、不夠熱血,今年4天的...
在現當代的科幻文學討論中,仍然有一個「房間裡的大象」被擱置未談: 那就是,什麼是「科學」? 「科學」及與其緊密相關的「科技」,如何演變成為我們當今所熟悉的樣態? 而如此的科學和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乃至於形塑了「科幻」這個文類的技術想像? 科學、科技、科幻三者的交互重疊。
封面故事 ■餃好聚寶 吃餃子是平凡、方便,卻簡單就讓人感到愉悅、飽足的事。可水煮、也可煎炸的中式餃子,溫熱入口與涼食皆宜的古早味臺灣水餃,還有各式異國風土、手藝的餃子,以及更多作為搶眼配角的蛋餃、燕餃等,餃食花樣繁眾,大約沒有菜色能與之比擬。
萬物滋長,充實的過每一天 猶如兔子先蹲才能後跳,悶了三年的2023 已咻咻咻地不見蹤影。在一路追趕進度的日子裡,是否意識到有些改變,突如其來,新的可能正在發酵。有人踏出舒適圈,有了跨界身分;有人嘗試新的合作,開一家夢想中的店。或者開啟一段關係,新的職涯,承擔起責任;或以不同視角,去認識家鄉的森...
九降風,是新竹一帶的氣候現象,牽動著土地的產業、人文,山與海,城與鎮,蘊育著豐沛的文化氣息。 即使在科技城的發展之下,仍有一群人,默默持續堆疊不能被遺忘的歷史痕跡。
■水鄉澤農
始於雨,終於海,路徑變化萬千。水是天地的旅者,於地表流浪時潤澤了我們,從直接掬水清洗解渴,到生活各種所吃所用,水都不可或缺。
臺灣各地水路,皆是在漫長的時間尺度下,由自然與人共同創作而成,而你我生活其間——在水圳的匯集下,桀驁不馴的野溪化為細流,經由幹線、支流、分渠等緻密水路滲入田庄;有如地上與地下水庫的埤塘與湧泉伏流,將多餘流水預先貯存起來,讓農人一年四季皆有田水可巡;傍海而生的魚塭與石滬,不只能夠養殖、捕魚,也是遊人親水認識海洋文化的最佳場域。
鄉野間的圳溝,是孩子們泡腳玩漂漂河的快樂天堂;一條重見天光的水溝,亦可能成為都市的小綠洲。無形卻有情的水,把生活變得滋潤。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