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游,是指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態度上,表現得游刃有餘,不會陷入急躁、過度功利和強烈的自我催逼中。優游建立在簡單與簡樸上,並不是賦閒不工作,也不是拈輕怕重,而是讓生活與工作的步調保持協調和平衡,並以持續漸進的學習態度,提升自我的能力和信心,以振作的精神有效回應生活的挑戰,讓我們的胸襟自然開闊曠達。 ...
無常是生活的現實,也是人生的真理:因為沒有一件事永恆不變,也沒有一個社會永遠停頓不前,更沒有常駐的青春和健康。我們生活在無常的挑戰之中,唯有把心照顧好,才會有好的精神力;能善用策略性樂觀和防衛性悲觀,則能提振士氣,有效解決問題。承認無常,接受無常,多用智慧思考,把事情看清楚,才是生活的正確態度。 ...
|佛光山星雲法師題字|生活教育家、正向人生的知行者鄭石岩新作| 有佛法就有辦法的人間佛教實現 用當下的資材創造和延伸,在生活與工作中學佛行佛, 方能找到樂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真正意義與皈依處。
禪學的智慧+心理學的活用=美好人生的能量 分享40年心理晤談的經驗智慧,提升實踐自我的豐沛力量 清醒覺察有生命力的心,就是成功幸福人生的軟實力,也是生活贏家的寶藏。本書所提出「生活軟實力」的概念,鋪陳建構心智軟體和解決種種生活挑戰的心路歷程,並歸納成五個核心因素:承擔、歷練、行善、養心和靈修...
清心是把貪婪和野心放下,把成見和刻板的觀念滌淨,讓自己能清醒的思考,看清生活的本質,活得歡喜充實。自在是透過自心的淨化,看清自己的本質,了解並接納自己,依自己的因緣和環境去實現人生。
2013年最感人的醒思分享 生活教育家鄭石岩首次披露成長經歷,以及母子間互動的珍貴點滴。 去年,年邁而行動不便的母親要求回宜蘭老家探望親友。望著母親與舅舅親熱敘舊的一幕,勾起了我對母親早年的種種記憶……
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個人心智成長,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本書旨在揭示教導的新思維和真行動:幫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因此,教導者就必須時時保持醒覺,才能對學生作正確的回應。「覺」本身就是教育的真理,是成長的力量,也可以說是教育的新希望。教導者必須懂得引領師生間思想交流和情感交融的互動,才會...
教育是為培養孩子紀律、創意及挫折容忍力,並不是讀書和升學的工具;教育是要啟發天賦和潛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都能自我實現;教育是教導人走自己該走的路,而不是走別人羡慕的路。
人必須認清自己,才能決定該如何活,這就是如來的真諦。 那自己是什麼呢?其實你不必多心,你現在的「當下就是」,「它一切具足,用起來非常方便。」也就是說,現在的你是很豐富的。 每個人注定要照自己的本質去生活,而不可能活出別人的樣子。接納自己,看清現有的環境,走自己的路。
現代人既須重視事功的追求、物質的創造,乃至財富、權力和生活現實的維持,也要注意心靈的成長、內在效能的提升,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悅樂和豐足感。這樣的目標如何達成?禪的修持可以助你事半功倍。
每一個生命都不相同,稟賦、性向、能力和遭遇互異,因此每一個人注定要依自己的根性因緣,活出他的生命之路,發現其生命價值,領會到生命的喜悅。這就像開花一樣,儘管每一株花的顏色、大小形狀和香氣都不相同,但綻放時的微笑則相同──本書旨在傳述這項清醒、有創意和喜樂的生活藝術。
參禪是從參悟公案、說法及課誦的法意中,開啟自心中的光明性,流露出般若智慧和慈悲喜捨的生命力,領會到生命的究竟義和法喜。這不是要你做知性的了解,或結構性的認知,而是從領悟和直覺、知與行合一中,孕育生活的智慧和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