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臺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第十三屆臺南文學獎臺語短篇小說、臺語散文、華語散文、華語現代詩、古典詩、劇本、青少年新詩,以及臺南出走日記組得獎作品彙集。本屆臺南文學獎以「我與文學的再相遇」為題,共徵得624件作品。
「斜槓寫作者」聽起來似乎是個誘人的頭銜,它代表了一個人有寫作的才華、有強大的時間管理能力,以及在本質工作之餘,還保有對文學的熱情。 本期主題企劃由陳耀昌、邱致清、金光裕三位專精於歷史寫作的斜槓小說家現身說法,談談他們為何著迷於歷史,醉心於田野調查。臺南出身的醫師陳耀昌,對鹽分地帶的自然與文化變遷有...
作家早餐學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吃得巧,將為我們帶來美好的一天。早餐可繁可簡、可單純是填飽肚腹的物質需求,也可是滿足饕客的口腹之慾,端看人如何享用。
在臺南,有時需要的文學散步 文學散步是一種重新認城市的方式,用新鮮獨到的視角讓生活變得不一樣。在臺南這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文學散步有時需要。文學散佈於城市空間、百工生活、娛樂與記憶,待我們重新發現。本次專輯結合二O二二年臺南文學季線上與線下活動,和讀者一起在生活與工作中,一起重新發現文學的可能。...
第十二屆臺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文學獎總共包含八大類,臺語現代詩、古典詩、華語現代詩、青少年散文、華語散文、華語劇本、臺語短篇小說、漫話臺南組;除漫話臺南組取10名優選、青少年散文組分為前3名與佳作3名、臺語短篇小說獎為首獎1名、優等1名、佳作2名、華語劇本組為首獎、優等、佳作各取1名外,其他組別各取...
尋鹽記:過去╳現在╳未來 《鹽分地帶文學》自二○○五年十二月創刊至今,已經十七個年頭,發行屆滿一○○期。這是全臺灣第一本由地方政府發行的文學雜誌,近年來也以臺灣「第一本風土文學誌」為定位,不斷在傳承與創變之間取得平衡。而在這十多年的期間,網路與社群平台崛起,媒體生態變革迅速,讀者又將期待什麼樣的《...
植居南國 五月的臺南邁入初夏,花海繽紛接連綻放,令人目不暇給。看似尋常的花草林木,經由作家的敏感觀察與書寫,與文學相逢相融,產生各種情思與意義,演化出不一樣的生命,躍然於紙上,或以建築、藝術等各種形式具現於生活中。本期透過作家的自然之眼與領讀腳步,帶領讀者感受人與自然與風土創作的緊密連結。 YJ...
一夜臺南 夜晚之所以迷人,是來自於萬物遇上日光消退,被蒙上了一層不明朗的狀態,正是這樣隱晦不清、似夢非夢的感覺,反而讓清晰的念頭被釋放出來,讓人學會品嘗夜晚的時間。有人勞動,有人品嘗食物,還有更多人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生活練習:文學創作、甜點烘焙、生態觀察……這些深夜時刻被緊密壓縮成一夜臺南,在黑暗的...
城市發聲 當人靜下心來,才會發現藏在生活裡的聲音原來如此豐盛,耳朵無時無刻都在接收著各式各樣的聲響,很多時候,這些感官經驗構成我們對於一座時空的記憶。
沿海岸線徵友 此為詩人鯨向海的詩作名字,在此作為文學象徵。海岸線可能是人出生、成長、居住,活動甚至經過的地方,本期由作家沿著海岸線走讀、徵友、生活,以及讀書。
圖書館漫遊 一般民眾對圖書館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以「書」為主,功能上以典藏圖書、提供讀者閱讀的空間等,但一個時代隨著各種原因改變了閱讀需求,讀「書」不再是進圖書館的唯一目的
搬厝去寫作 搬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嘗試一種不同以往的生活,所謂移住,或許並沒有那麼浪漫愜意,但或許和寫作類似,無論到哪裡,都必須從第一個字開始。作家的移住,讓思考與風土互相撞擊,也讓文字在生活中好好浸釀。
桌面上擺滿一道道料理,那是用自己的生命所完成的辦桌,做為犒賞辛勞一天的慰藉,或是單純只為生活所需。這一道道在地烹煮的風土與人情結晶,裡面富含在地食材、廚人的經驗慣習,以及身處不同時間、環境條件所帶來的感受影響,搭配著適當的器皿,容納人食時地物的滋味,這便是風土辦桌。
一場時代的老戲院,其宿命是邁向重生或是逐漸凋零,也許在不同人的心中懷抱著各自解讀。本期走訪臺南各處老戲院,在凝視戲院的建築空間、感受氣氛之後,與戲院經理人、藝術創造者深談,老戲院本身作為保存歷史時光的巨大載體,延續的情感記憶會如何蛻變,進而成為風土的一部?
《鹽分地帶文學》是國內第一本由地方政府發行的文學刊物。自2005年12月創刊迄今連續出版,本刊作家網羅海內外一時之選,格局寬廣,且將文學和地方風土、藝術文化結合,加深文學的縱深,已廣被推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