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討論創刊以來,關於秘密讀者匿名機制的各種論點!
本期的秘密讀者,以「說到『匿名』這檔事」為專題主題,
除了正面討論創刊以來關於秘密讀者匿名機制的各種論點,
也邀請評論者進一步深論在尋常的「謾罵、不負責任」擔憂以外,更重要的問題癥結所在。
同時,本期專題翻譯了日本學者戶坂潤的〈匿名批評論〉,
此文為中文世界首度翻譯,亦可作為理論上的檢討、借鑑。
本期專題直搗兩種勵志作者及其作品,分別是面向大眾者如Peter Su、肆一,以及「階級勵志偶像」如Paris Shih、個人意見。愛自己,何庸「女人迷」比手畫腳。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來挑戰秘密讀者,其中一位評論人給0.5分的理由,竟然讓作者表示敬意,究竟為什麼? 楊照嫌電子書缺乏時間感,只有電...
從專門的「文學書評」擴大到「人文、社科類書籍書評」 自本期開始,《秘密讀者》歡迎人文與社科類的書評,本期專題「人們應該如何共同生活」則以四篇倫理相關的書評,拉開序幕。「挑戰秘密讀者」登場的是許榮哲的《小說課2》,快拿你的想法來切磋。近來教育界的熱門詞「翻轉教育」的可能侷限在哪裡?似乎可以由旗手葉丙...
你聽見別樣的歌聲嗎?看漢語以外的評論書寫 黃錦樹親上擂台,和評論者來場重量級對決! 本期《秘密讀者》策劃了「山與海的泛音——漢語書寫體以外的聲音」。雖然《秘密讀者》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以「漢語」為主的書評雜誌(不管是評論用的語言,還是評論對象的語言),但若有稿源,我們始終樂意...
二月的《秘密讀者》溫暖慰人,主角是江凌青和李雲顥。江凌青這顆早慧的星在羊年前遠颺,本期專題與你一起記憶她,回顧她多元的作品,整理作品年表,熟識或陌生的讀者皆宜參考。李雲顥的詩集《河與童》來挑戰秘密讀者,好奇他的得分如何,開卷即知!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研究生不禮貌運動——讀那麼多文學理論要幹嘛?」這個專題,打算以四篇文章來思考「理論」之於台文系所研究生的意義。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這些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什麼?又如何面對創作者與研究者之間的關係?(或者,這真的是「兩者之間」的問題嗎?)
誰還讀羅蘭巴特?不炒冷飯,本期專題挑出「性」等切入角度,尋覓巴特在自己等身著作裡的位置。 面向大眾市場的棒球小說,來勢洶洶,挑戰秘密讀者。果不其然張力繃現,看作者東澤善用後手優勢質疑《秘密讀者》,後者「無話可說」!繼「當動畫開始思考」專題後,動畫評論再現,名監督今敏的《早安》如何用一分鐘讓觀眾感受現...
2015年年終,秘密讀者照例做大專題回顧,這次我們專注於文學策展,或說從策展切入文學作品、展覽及其改編。密集轟炸的11篇專題文章加1篇書評,這是秘密讀者陪你跨的第三次年。
從今年開始,每逢期數是「3的倍數」時,我們就會策劃一個比較龐大的專題,來提出台灣的文學圈裡,比較少思考的問題或者理論。本期就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所以這次的專題罕見地刊出了七篇文章的超大規模,從理論的基本介紹、重要書單的提出、國外的研究現況,一直到「這些理論可以怎麼介入台灣文學?」的評論實踐,呈現一套...
輕小說不輕薄! 巴代挑戰秘密讀者,逐段回覆! 揭開輕薄的「假象」,本期專題與你一起讀台灣的輕小說。《最後的女王》挑戰秘密讀者,巴代直接「回文」穿插在評論之間,熱鬧非凡。書評直接來戰《秘密讀者》精選輯,銳利觀點戳中肚臍,細心比對更有樂趣哦!
去年此時,《秘密讀者》的專題關注台文系所的建制;今年我們轉向中文系,嘗拆解「中」「文」系的神話。本月挑戰秘密讀者的恰好是出身中文系的楊婕,「宅女我愛羅」,評者如此下標,或許你也會在散文集《房間》裡找到共鳴的角落。我們的讀者也非常給力,出版不久的《禮讚1949》即迎來書評,底氣十足,還請一睹為快。 &...
身體如何成為肉體,肉體怎生橫陳浩瀚的網路,本期專題與你琢磨網路所串起的情慾經驗,磨出來的廢熱,交由挑戰秘密讀者的瞇,我們一起讀她的詩集,跟她走一遍「有用沒用」的省思。滾床還嫌太熱,飯後讀秘密讀者剛好。
其實鬼門開不開都無妨,我們都是彼此的魑魅魍魎,兩週年的《秘密讀者》陪你從台灣文學裡抓鬼,通靈甘耀明、簡媜和吳敏顯的作品。熊一蘋拿第一本書《超夢》來挑戰秘密讀者,到底有沒有比同名的神奇寶貝還厲害呢?快入手本期《秘密讀者》,然後就換你當鬼。
本期《秘密讀者》,在新政府上台一個月前,策劃了「有耳無嘴——台語語文政策」專題,盤點未竟的台語運動軌跡,並且期待接下來的可能性。「挑戰秘密讀者」專欄則推出李金蓮的《浮水錄》,三篇評論文章並列之後,作家卻表示「有個關鍵處被漏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需要大家一起讀,確認兩造說...
大選過後,聊聊「家族」和「認同」。當一個政黨訴求「五年級」的委屈、另一個政黨卻要大家想想孩子時,剛好可以來看看:作家們到底是聽話的好孩子,還是把自己的爸媽藏在暗處?為了政治立場在家裡吵翻的煩惱不是你才有,來看看這期「家族の暗面」專題,以及「挑戰秘密讀者」當中對張亦絢《永別書》的討論吧!誠摯歡迎你的「...
七年級世代逐漸成人、出社會,當年被視為萬惡次文化元兇的「電視」,也開始成為人們「懷舊」的一部分。這期秘密讀者不但要懷舊,還要跟大家一起回頭看看「電視兒童的文學史」,那些我們曾經一起看過的《梅花烙》、《還珠格格》和《鬥魚》,背後竟然也有「文學」?而它們如何影響了近年來紅到不行的中國戲劇?與這條線平行發...
「挑戰秘密讀者」欄位來到吳妮民《暮至台北停車未》
前三個月剛好走完小說、新詩、散文的循環
在這期的「挑戰秘密讀者」裡
作者不止謝謝指教,更明確提出自己對評論者標準的質疑
互動過程十分精彩
此外,書評部分,我們再次刊出了以台語文寫作的評論
並且附上了錄音檔案
如果不熟悉台語文的讀者,可以邊放出來聽邊閱讀!
【目錄】
編輯室報告:說到「匿名」這檔事
【專題】:說到「匿名」這檔事......
1. 匿名批評論
2. 簡介戶坂潤及《匿名批評論》
3. 公開的地下室
4. 讓我們找地方聊聊文學
5. 域外(Le hors-cham p)
【專欄:人生相談室】
世代論是什麼?可以吃嗎?
【專欄:挑戰秘密讀者】
1. 真實與文雅
2. 身在台北國,叩問新住民──評吳妮民《暮至臺北車停未》
3. 為父母安全下莊──小評《暮至臺北車停未》
4. 作者回應:期待自己像一支紅酒——我的答與問
【書評】
1. 念詩予你聽——評《風聲》
2. 帝國的控制慾及其消解--卡達萊《夢幻宮殿》
【出版資訊:文學評論新書快訊】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