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讀者(2016年4月):有耳無嘴--台語語文政策
0 篇書評

秘密讀者(2016年4月):有耳無嘴--台語語文政策

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6/04/20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44,991
電子書售價:NT$ 15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DRM-Free下載: EPUB(2.7 MB) PDF(2.9 MB) MOBI(5.9 MB)

購買領書額度

本期《秘密讀者》,在新政府上台一個月前,策劃了「有耳無嘴——台語語文政策」專題,盤點未竟的台語運動軌跡,並且期待接下來的可能性。「挑戰秘密讀者」專欄則推出李金蓮的《浮水錄》,三篇評論文章並列之後,作家卻表示「有個關鍵處被漏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需要大家一起讀,確認兩造說法。書評則迎來童偉格論的下篇,以及對2015年二魚文化詩選活動的討論。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50

    從今年開始,每逢期數是「3的倍數」時,我們就會策劃一個比較龐大的專題,來提出台灣的文學圈裡,比較少思考的問題或者理論。本期就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所以這次的專題罕見地刊出了七篇文章的超大規模,從理論的基本介紹、重要書單的提出、國外的研究現況,一直到「這些理論可以怎麼介入台灣文學?」的評論實踐,呈現一套...

  • 電子書: NT$ 150

    「研究生不禮貌運動——讀那麼多文學理論要幹嘛?」這個專題,打算以四篇文章來思考「理論」之於台文系所研究生的意義。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這些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什麼?又如何面對創作者與研究者之間的關係?(或者,這真的是「兩者之間」的問題嗎?)

  • 電子書: NT$ 150

    閉上眼睛,問自己:您能夠說的出幾位泰國作家的名字?越南呢?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呢? 本期《秘密讀者》策劃的超大型專題「東南亞文學,與台灣的距離」,就是從上述的提問開始的。光是專題本身就有十篇文章,試圖為大家介紹地理上離我們非常近、但理解上離我們非常遠的東南亞文學。

  • 電子書: NT$ 150

    商業與文學,俗與雅,真有那麼涇渭分明? 中國網站「晉江文學城」匯聚了可觀的創作能量,以完整的商業與文學機制,將這些能量轉換為點擊數乃至營收。本期專題介紹晉江文學城,挖掘言情小說生意裡的政治與倫理。2015全新企劃「挑戰秘密讀者」本期的挑戰者是林佑軒的《崩麗絲味》,成績如何?即見分曉!

  • 電子書: NT$ 150

    本期圍繞兩本書:史書美的《反離散》和李奕樵的《遊戲自黑暗》。 前者出版後引起不少討論,黃錦樹發表於「說書」的書評尤其引人詫異。本期專題卻想「上樓抽梯」,深掘論爭中的情緒以見旨趣的衝突,回顧菲律賓離散文學,更嘗試從電影的聲音探索華語語系這個研究綱領的不足。《遊戲自黑暗》登上挑戰祕密讀者,評論人希望這...

  • 電子書: NT$ 150

    本期《秘密讀者》的專題「小說與歷史:從虛構包圍真實」,圍繞著「虛構」的概念展開,討論「小說」和「歷史」這兩位住在虛構街上不同位置的鄰居。在當代歷史學裡,「歷史=真實」早已是一個不斷被挑戰的概念了,就如同在前述的討論裡,「小說=不是事實」也不是一條牢靠的文學知識一樣。這不是要採取虛無主義的立場,而是當...

  • 電子書: NT$ 150

    展示、口語、經典、文組、虛擬、電味、金馬、香港、民法、家盟。 在一片紛雜中,進行2016年的年度回顧並不容易,因為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有趣的事情太多了。本期《秘密讀者》的篇幅也僅夠嘗鼎一臠,試著補充一些新的視角和思路。本期的文章大致可以兩兩成組,形成一個理解的側面。

  • 電子書: NT$ 150

    ▌2016年7月號:我說的是實話?——語言與神秘主義 「思想的河床可以移動。但我區辨河水在河床中的流動以及河床的移動;雖然兩種運動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我們嘗試用語言、玩語言,來表述經驗,然而不僅經驗不斷流變,語言也不斷流變,往往無法確定「什麼」。本期專題嘗試從神祕主義...

  • 電子書: NT$ 150

    本期的「故事才剛開始,我們卻已哀悼--鄭聖勳紀念專號」,討論鄭聖勳的創作及研究。在2016年2月底,鄭聖勳於重慶去世,因為緊閉門窗取暖而一氧化碳中毒。那時他正擔任重慶大學人文社會學科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並且前一年才出版了詩集《少女詩篇》。他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從中國古典詩到現代文學,從動漫作品到流行...

  • 電子書: NT$ 150

    本期專題直搗兩種勵志作者及其作品,分別是面向大眾者如Peter Su、肆一,以及「階級勵志偶像」如Paris Shih、個人意見。愛自己,何庸「女人迷」比手畫腳。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來挑戰秘密讀者,其中一位評論人給0.5分的理由,竟然讓作者表示敬意,究竟為什麼? 楊照嫌電子書缺乏時間感,只有電...

  • 電子書: NT$ 150

    輕小說不輕薄! 巴代挑戰秘密讀者,逐段回覆! 揭開輕薄的「假象」,本期專題與你一起讀台灣的輕小說。《最後的女王》挑戰秘密讀者,巴代直接「回文」穿插在評論之間,熱鬧非凡。書評直接來戰《秘密讀者》精選輯,銳利觀點戳中肚臍,細心比對更有樂趣哦!  

  • 電子書: NT$ 150

    2015年年終,秘密讀者照例​做大專題回顧,這次我們專注於文學策展,或說從策展切入文學作品、展覽及其改編。密集轟炸的11篇專題文章加1篇書評,這是秘密讀者陪你跨的第三次年。  

  • 電子書: NT$ 150

    正面討論創刊以來,關於秘密讀者匿名機制的各種論點! 本期的秘密讀者,以「說到『匿名』這檔事」為專題主題, 除了正面討論創刊以來關於秘密讀者匿名機制的各種論點, 也邀請評論者進一步深論在尋常的「謾罵、不負責任」擔憂以外,更重要的問題癥結所在。 同時,本期專題翻譯了日本學者戶坂潤的〈匿名批評論〉, 此...

  • 電子書: NT$ 150

    去年此時,《秘密讀者》的專題關注台文系所的建制;今年我們轉向中文系,嘗拆解「中」「文」系的神話。本月挑戰秘密讀者的恰好是出身中文系的楊婕,「宅女我愛羅」,評者如此下標,或許你也會在散文集《房間》裡找到共鳴的角落。我們的讀者也非常給力,出版不久的《禮讚1949》即迎來書評,底氣十足,還請一睹為快。 &...

  • 電子書: NT$ 150

    七年級世代逐漸成人、出社會,當年被視為萬惡次文化元兇的「電視」,也開始成為人們「懷舊」的一部分。這期秘密讀者不但要懷舊,還要跟大家一起回頭看看「電視兒童的文學史」,那些我們曾經一起看過的《梅花烙》、《還珠格格》和《鬥魚》,背後竟然也有「文學」?而它們如何影響了近年來紅到不行的中國戲劇?與這條線平行發...

  • 電子書: NT$ 150

    從專門的「文學書評」擴大到「人文、社科類書籍書評」 自本期開始,《秘密讀者》歡迎人文與社科類的書評,本期專題「人們應該如何共同生活」則以四篇倫理相關的書評,拉開序幕。「挑戰秘密讀者」登場的是許榮哲的《小說課2》,快拿你的想法來切磋。近來教育界的熱門詞「翻轉教育」的可能侷限在哪裡?似乎可以由旗手葉丙...

  • 電子書: NT$ 150

    你聽見別樣的歌聲嗎?看漢語以外的評論書寫 黃錦樹親上擂台,和評論者來場重量級對決! 本期《秘密讀者》策劃了「山與海的泛音——漢語書寫體以外的聲音」。雖然《秘密讀者》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以「漢語」為主的書評雜誌(不管是評論用的語言,還是評論對象的語言),但若有稿源,我們始終樂意...

  • 電子書: NT$ 150

    誰還讀羅蘭巴特?不炒冷飯,本期專題挑出「性」等切入角度,尋覓巴特在自己等身著作裡的位置。 面向大眾市場的棒球小說,來勢洶洶,挑戰秘密讀者。果不其然張力繃現,看作者東澤善用後手優勢質疑《秘密讀者》,後者「無話可說」!繼「當動畫開始思考」專題後,動畫評論再現,名監督今敏的《早安》如何用一分鐘讓觀眾感受現...

  • 電子書: NT$ 150

    其實鬼門開不開都無妨,我們都是彼此的魑魅魍魎,兩週年的《秘密讀者》陪你從台灣文學裡抓鬼,通靈甘耀明、簡媜和吳敏顯的作品。熊一蘋拿第一本書《超夢》來挑戰秘密讀者,到底有沒有比同名的神奇寶貝還厲害呢?快入手本期《秘密讀者》,然後就換你當鬼。  

  • 電子書: NT$ 150

    大選過後,聊聊「家族」和「認同」。當一個政黨訴求「五年級」的委屈、另一個政黨卻要大家想想孩子時,剛好可以來看看:作家們到底是聽話的好孩子,還是把自己的爸媽藏在暗處?為了政治立場在家裡吵翻的煩惱不是你才有,來看看這期「家族の暗面」專題,以及「挑戰秘密讀者」當中對張亦絢《永別書》的討論吧!誠摯歡迎你的「...

  • 電子書: NT$ 150

    身體如何成為肉體,肉體怎生橫陳浩瀚的網路,本期專題與你琢磨網路所串起的情慾經驗,磨出來的廢熱,交由挑戰秘密讀者的瞇,我們一起讀她的詩集,跟她走一遍「有用沒用」的省思。滾床還嫌太熱,飯後讀秘密讀者剛好。  

  • 電子書: NT$ 150

    二月的《秘密讀者》溫暖慰人,主角是江凌青和李雲顥。江凌青這顆早慧的星在羊年前遠颺,本期專題與你一起記憶她,回顧她多元的作品,整理作品年表,熟識或陌生的讀者皆宜參考。李雲顥的詩集《河與童》來挑戰秘密讀者,好奇他的得分如何,開卷即知!

  • 特價 電子書: NT$ 232

    他的孤獨,要命的迷人! 《沙漏下的療養院》+《鱷魚街》=舒茲的一生 《沙漏下的療養院》同名電影,布魯諾.舒茲小說原著 2014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波蘭經典回顧單元 法國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瑰麗,魔幻,悲憫……以32篇短篇小說即成波蘭文學國寶,世間少有。 同是畫家的舒茲,用視覺與詩的文字,對每一...

  • 詳細資訊

    ▌編輯室報告

    當您讀到手上這期《秘密讀者》的時候,距離新政府上 台,已經不到一個月了。

    對於所有關心本土文化、文學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不知 道該有什麼表情的時刻。一方面,相對來說,我們可以 稍微期待過去八年來各種由政府帶頭,試圖掏空本土文 化的政策陰招會停下來,甚至有機會逆轉上揚;但另一 方面,2000 年到 2008 年的歷史經驗,卻又讓我們對於文 化、文學議題能夠多大程度進入政治議程裡,感到不容 樂觀。

    就在這個時間點,我們策劃了「有耳無嘴 —— 台語語文 政策」,先行回頭盤點過去台語運動的成果,其發展軌 跡,阻礙與停滯,以及最重要的,我們接下來還可以做 什麼。

    自 1895 年總督府舉辦土語講習開始,統治力量開始介入 台灣的語文,並經歷幾次巨大變革,第一次從 1937 年「國 語常用運動」開始,臺灣總督府強力推行日語教育,廢 止報紙、雜誌的漢文版,學校廢止漢文課,並在各地設 立「國語講習所」。緊接著二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 二二八事件發生,國民政府廢除報章日文版、全面禁講 日語、禁止台籍作家用日文寫作,台灣語文又遭受了一 次翻天覆地的改變。1951 年,教育廳全面推行「說國語 運動」,各級學校嚴禁方言。而後更有廣電法、語文法, 逐步線縮本土語文的使用。

    解嚴後,「還我客家話」運動首先發難,上萬名客家人 走上台北街頭,開始了一連串的論戰和政策調整。1990 年代,廖咸浩〈台語文學的商榷〉開啟了台語文這邊的 戰場,但論述焦點轉換為中國本位與台灣本位之間的爭 辯,並摻入國族主義。而後林央敏發表〈回歸台灣文學 的面腔〉,其中提到「只有用台灣人的本土性母語、尤 其是最有代表性的母語-台語,所創作的作品才是面腔 清晰吻合、內外最一致、而且最能反映台灣社會、人生 的正統台灣文學」,顯然混淆了語言和文學。引來李喬、 鍾肇政、彭瑞金的批判,暴露了多語社會中以單一語文 作為國族主義基礎的矛盾。

    同時,台語的表記問題也出現歧見。除了漢字、羅馬字 之爭外,羅馬字內部又有通用拼音、教會羅馬字、台灣 語言音標方案三派。當中包含學習速度、言文一致程度 的優劣考量,也包含了誰距離中國漢字較遠的考量。行 走至今,在書寫者和閱讀者的磨合之後,漢字和羅馬字

    合用已成為大部分刊物的主要樣態。

    必須認清的是,台灣語文的使用狀態無法回復至歷史上 的任何一個時間點。時至今日,除了解除語文限制、通 過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增加每週 1 小時 鄉土語言課,並未獲得太大的進展。2007 年即公佈的國 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仍躺在立院待審,我們仍缺乏一個統 合而且能回應現下現實的語文政策。另一方面,本土語 文也面臨翻譯能量不足、閱讀文本不多、難以吸納現代 化知識等困境。

    本期專題以台灣閩南語以及台文為主要討論對象。整理 過去遺留下來的障礙和成果,補足較少被討論的語言政 策,並將目光放在現下的語文政策。為求精確,在這些 專題文章當中多用「華語」來指涉中華民國政府規範與 管理的標準漢語,用「台灣閩南語」、「台語」來稱在 臺灣通行使用的泉漳片閩南語,並以「本土語文」來稱 包含台語、客語、原住民族各族語而非「母語」。但若 為脈絡需要,我們仍保留福佬話、河洛話、鄉土語言、 母語政策等的用法。

    最後,客家語文和原住民族各族語文有其獨特的處境, 使用狀況、書寫系統和傳播方式面臨不同的挑戰,這些 都是本期專題無法處理到的。受到禁絕和壓迫的境遇也 許相似,但並非意味著客家語文、原住民語文可以和台 語放在一起同等適之,也並非這些問題較不急迫,而是 能力與篇幅的不足。歡迎這方面的使用者和專家一同討 論。

    除了專題之外,本期「書的相談室」藉「政大搖搖哥」 事件,切入《救救正常人》與台灣心理衛生體系的討論。 「挑戰秘密讀者」刊出李金蓮《浮水錄》的討論,從作 者回應看來,三篇評論都沒有擊中小說家最在乎的關鍵 字,究竟哪邊比較有道理,歡迎您對照小說文本來閱讀。 書評的部分,〈邊緣的對應:童偉格小說中的廢棄與剩餘〉 迎來下篇,觸及了小說家的倫理核心;〈落選者的沙龍: 年度詩選之後的選詩活動〉則評論了二魚文化出版的年 度詩選及其活動。

    站在歷史的節點前,或許難免惶然不安。但文化和文學 的累積,本來也就無終點可言,這麼想來,我們其實永 遠是在半路上的,節點後面還有節點,是好是壞,都不 會是最後的終局。既然如此,就繼續往前走吧! 

    ▌本期目錄

    ・編輯室報告:走到一半的路

    【專題:有耳無嘴——台灣語文政策】

    1.行踏至今──戰後台語運動 
    2.回顧「福佬沙文主義」 
    3.台灣語言政策佇體制下的困境佮未來 
    4. 本土語言規劃的兩條路線:往下紮根及向上發展


    【專欄:書的相談室】

    ・ 正常不正常,吃藥不吃藥? 

    【專欄:挑戰秘密讀者】

    1.所有可能「變壞」的都沒有變壞 
    2.當2016的少女看見1960的少女們——評《浮水錄》 
    3.淡的自覺,生活的拾掇——李金蓮《浮水錄》
    4.作者回應:李金蓮回應

    【書評】

    1.邊緣的對應:童偉格小說中的廢棄與剩餘(下)
    2.落選者的沙龍:年度詩選之後的選詩活動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4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