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韻繞喉的清香中
品味飄香四十載的台灣茶藝
《台灣喫茶》精選六大都、五大縣市特色茶館、連鎖茶飲名店
讓你一次享受品茶、賞器、吟詩、觀畫……的精采喫茶空間!
*本書恕不參與2023線上國際書展3本75折優惠 12年前,她在廚房料理台找到人類學的廣袤田野, 從此甘心樂意「土著化」,做廚房裡快樂踏實的人類學家。 這本書,不只記錄了她的學廚初心和餐飲見聞, 更以知識與實務結合的新型態寫作, 開啟一代華人飲食書寫的新風潮。 53篇學廚筆記...
麻油雞、焢肉飯、燒肉粽,小米酒、竹筒飯、清粥小菜-這些美好的庶民日常吃食,其背後往往有著動人的故事,耐人尋味。美食家焦桐以數十種食物或食材的名稱作為關鍵字,嘗試一窺臺灣雜揉四海、包羅並蓄的文化面貌。從路邊攤到餐館,從九層塔到小米酒,臺灣人有著來自四面八方不同文化與在地土壤雜交而成的混血肚皮,世界上其...
曾被笑廚藝不精的她,到「黑帶廚藝學校」學藝,去名流餐廳打工、擔任J.J. 亞伯拉罕私廚,成為史蒂芬・史匹柏作品的食物造型師⋯⋯光鮮亮麗的背後,更多是小人物離鄉背井奮鬥的苦與樂。 在最華麗跟最心酸的界線,一道道美味的五星級料理,是一般人吃不起的珍饈,往往在喊卡之後,轉身卻成為富人不需要的廚餘。...
一只青花小吃碗,勾勒出台灣各地閃爍的歷史星圖 ★小吃是一種文化展示,小吃碗亦是一種文化展示 ★八家經典小吃+碗盤商,揭開台灣小吃食碗身世之謎 ★從大眾走到專業市場,細繪台灣陶瓷發展史
府城一味,就是料理背後的人情味。 生活在臺南,無論一日或十天、一年或十載, 只要能發現這一味,就可品嘗這座城市的美味精髓。
《只想一個人,不行嗎?》時而抒情時而犀利,捍衛想要一個人的權利, 《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娓娓道來家鄉故事,既是感性又是懷舊, 獨立評論@天下專欄作家米果的食療札記好評出版! 在自律的日常生活中,自行料理三餐是種幸福也是對自己負責, 這其中還包含了對生活的堅持、對記憶的依戀與享受下廚的自在樂趣...
從茶鄉之美到茶器之最,阿亮造訪全台八十餘間新舊茶館,深入探求其背後的茶文化與茶精神。
來自不同領域、背景迥異的茶館主人們娓娓述說各自對茶的熱情、理念與堅持,以及茶館的掌故與變遷。
每一間茶館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程,這些故事默默的打造出台灣茶如今耀眼奪目、享譽全球的成就。
時至今日,茶館不僅只是喝茶的所在,更是反映主人創作理念與美學意識的空間;是城市人文風景的點綴,也是茶藝傳承的重要推手。
它可以古色古香,也可以極具現代感,儘管風格各異,不變的是人文薈萃、融合藝術與文化的特質。
作者簡介
吳德亮
詩人藝術家吳德亮,兼具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資深媒體人等多重身分,至今已出版著作近40本。台灣花蓮客家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茶協會2011傑出茶藝文化獎,文學作品經常選入多種海內外重要文學選集、年度詩選、高中國文輔導教材等。
曾在國立台灣藝術館、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中國福建省美術館等地舉行油畫、水彩與攝影個展多次,策辦「1983台北藝術上街展」、「1998跨世紀多元藝術互動展」、「2011兩岸客家圍屋特展」等大型展演,其繪畫廣為中外人士所收藏。近年致力茶文化推展與研究,不惜千里跋涉翻山越嶺找茶、寫茶、畫茶及演講,國內各大媒體普遍譽為「茶葉達人」。
曾任《新台灣新聞週刊》總編輯、《自由時報》綜藝版主編、超視《大腳丫遊記》節目總策劃、客家電台藝文節目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平面攝影、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班教授報導攝影與節目企劃、交通部觀光局「台灣采風」攝影大賽評審委員、行政院輔導會「國家農場」攝影大賽評審委員、BENQ真善美獎評審委員;《新新聞》、《新觀念》以及中國大陸《Look Taiwan》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顧問、台北茶文化博覽會顧問、宜蘭縣政府顧問、台北縣政府客家文化諮詢委員會顧問等。
現為專業藝術家、「全方位藝術家聯盟」召集人、日本台灣茶協會顧問、台灣陶藝學會顧問,《人間福報》、《獨家報導》、《豐年》以及中國大陸《海峽茶道》、《茶葉中國》等專欄作家。
德亮部落格(台灣/繁體):http://blog‧yam‧com/teliang
德亮博客(大陸/簡體):http://blog‧sina‧com‧cn/teliang
Facebook:阿亮大師粉絲專頁
已出版著作
茶藝文學:風起雲湧普洱茶(遠足/2003)
台北找茶(民生報/2004)
珍珠奶茶完全攻略(民生報/2004)
台灣找茶(民生報/2005)
普洱找茶(民生報/2006)
普洱藏茶(聯經/2008)
客鄉找茶(台北縣客家事務局/2009)
兩岸烏龍名茶(知音/2009)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聯經/2011)
台灣茶器(聯經/2012)
找茶,就是找故事(聯經/2013)
台灣喫茶(聯經/2015)
電影原著:國四英雄傳(益群/1985/代表參加芝加哥影展)
報導文學:小錢征服大中國(新新聞/2003)
致富在中國(鷹漢文化/2004)
客家圍屋──海峽兩岸的土樓意象(新北市客家事務局/2011)
旅遊文學:靜岡伊豆(新新聞/1999)
日本之醉(本土文化/2000)
浪漫南國(華文網/2001)
北台灣知性之旅(華文網/2001)
深入雲南古國(華文網/2001)
深入蘇州(華成/2002)
詩集:劍的握手(德馨室/1977)
畫室(德馨室/1978)
月亮與劍(益群/1983)
水色抒情(林白/1990)
德亮詩選──詩書茶畫(華玲/2009)
散 文 集:永遠的伯勞鳥(河童/1998)
繪畫筆記:台灣畫真情(博揚文化/2000)
多元創作:千手繆思(台北縣文化局/2007)
畫集:鄉土詩情(聯鳴文化/1984)
吳德亮畫集Ⅱ(鹿港小鎮/1990)
本土心情(聯鳴文化/1996)
攝 影 集:人間茶(台北縣文化局/2008)
近看海峽兩岸之美(中國福建省美術館/2011)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