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
被譽為二十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學者之一!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胡適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站了起來的王丹,一直沒有低頭。 23年後,王丹要重說史,重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無疑地,六四事件、兩次入獄對王丹的人生經歷鐫下深刻的痕跡,但「民運人士」只是他的身分之一。 王丹還有歷史研究者、詩人等各種面向。如今王丹已是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曾經在中...
◎「中華民國」是誰起的名字?「中華民族」是誰後悔莫及的發明? ◎蔣介石誓師北伐,但最大功勞得給俄國將軍加倫。 ◎陳炯明並沒有叛變,他只是反對孫文破壞《約法》自立為非常大總統。 ◎課本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民國罪人。看過他背黑鍋的證據你會想:他才算國父。 你在兩黨的官方歷史文件裡,都不會看到這樣的記載...
作者錢理群的「民間思想研究三部曲」,第一部《拒絕遺忘:「1957年學」研究筆記》2007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是第二部,接下來的是第三部《未竟之路:80年代民間思想研究筆記》。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從「民間思想」的角度去切近他所要回顧、總結的歷史的。作者說,共和國的歷史事實上存在着兩條不同的發展...
胡適,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 被譽為二十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學者之一!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認真做事,嚴肅做人。」──胡適
比大國更懂大國,才是小國的智慧。 對中國的批判、交往與認同之前,必須更理解、更認識中國。 一九四九年誕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國家? 是社會主義的天堂夢,還是民族主義巨龍的胎動?
近代中國叱吒風雲的國、共領袖--蔣介石和毛澤東 憑藉槍桿、筆桿和權術打天下、治天下 兩人終其一生為敵互鬥,卻有共同目標--領導中國走向富強 但也為廣大中國人民帶來許多生難和死別 回顧歷史,蔣與毛這兩位對近代中國發展有極大影響的人物,究竟具有何種管理廣土眾民的才能?
本書細說一百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如何歷經革命建國並大跨步邁向社會主義。同時,還針對毛澤東以「反右」為名整肅知識分子,以文化大革命為由打倒昔日戰友,作出詳盡歷史解釋。
文革巨浪之下,無人得以倖免! 北京大學校長陸平、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 蘭州大學校長江隆基、武漢大學校長李達、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彭康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無錫輕工學院院長陳德鈞 在政治與知識的衝突中心,他們無從躲避,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剝去胡適身上的各種疑雲,呈現一名真實、充滿「人性」的胡適 2.理解知識分子遇到理想與現實衝突時的妥協與容忍 3.從胡適的角度看近代臺灣政治史的發展與演變
在世界地圖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有北朝鮮(北朝鮮)和南朝鮮(韓國),卻沒有西朝鮮。但是,如果你在地圖上找不到西朝鮮這個國家,就說明你對當代中國的認知已嚴重落伍了—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如同一輛「彎道超車」的喪屍列車,往西朝鮮的道路上奪命狂奔。
《美國華人史》是一個離散飄泊、橫跨一百五十年的史詩故事。每個年代都有許多華人離開故鄉,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來到異國,有的前往美國落地生根。在十九世紀中葉華人開始大舉遷居,當時年輕的美國仍百廢待興,今天能有這番成就,相當程度上是因為華人移民在獲得美國收留後,在各個領域都有所貢獻。
民國政治,如何從最初的分權共和,一步步走向集權專制? 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軍閥亂政或外力侵略,皆是國共革命史觀的開脫之詞! 惟有深入民國憲制的失敗之處,探究政治演化的歷史空白, 便會發現民國是東亞二千年來絕無僅有的自由時刻!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胡適與蔣介石同道相謀反共,但比蔣介石更為徹底和極端。 繼《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1917-1927》、《舍我其誰:胡適,第三部:為學論政,1927-1932》後,江勇振教授推出《舍我其誰:胡適,第四部:國師策士,1932-196...
一對親歷西安事變與抗戰洪流的將軍夫妻檔 一個生長於戰火下的穆斯林家庭 見證一段在大時代下不為人知的故事
若非共諜滲透國府黨政軍機要職位,中共豈能取得政權? 情報工作,一人可以興邦,也可以毀國! 透視中共情報組織及其間諜活動,探究如何強化臺灣防禦戰線!
解放黑奴、人人均富,原為共和黨創黨初衷。 為何如今淪為財閥企業、反智、白人至上主義的代言人!? 從林肯、羅斯福,到雷根與布希, 探索共和黨意識形態180度大翻轉的原因,從中透視美國的光明與黑暗。
▍胡適是中國白話傳記的開拓先驅,其著作記錄了中國學者看世界的思想探索和精神困惑。
《胡適評議》分為三卷,卷一:胡適與《新青年》,卷二:胡適與新舊文化,卷三:胡適與蔣介石之憲政博弈。三卷總計四十二萬餘字,是關於胡適的一部真實全面且立體生動的評傳,其側重點在於展現胡適以及同時代各色人等的思想誤區和歷史侷限。涉及到民國時期政學兩界各色人等數百名,包括老一輩的人物蔡元培、梁啟超、嚴復、林紓、吳稚暉、張元濟、鄭孝胥、夏敬觀;與胡適同時代的陳獨秀、錢玄同、劉半農、李大釗、馬敘倫、沈尹默、魯迅、周作人、高一涵、丁文江、王雲五、朱經農、張君勱、馬君武、王敬芳、章士釗、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蔣廷黼、雷震、王世杰、陳誠、張群、楊杏佛、吳國楨、錢穆;以及更加年輕的傅斯年、毛子水、楊亮功、陶希聖、林語堂、殷海光、夏道平、蔣經國、周德偉、蔣碩傑、徐復觀、胡秋原、徐高阮、李敖、林毓生等等。全書力求在相關人物的碰撞比對過程中,立體展現各個人物的精神樣貌和歷史罪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