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本懷:蕅益大師之《佛遺教三經》註解
0 篇書評

佛陀本懷:蕅益大師之《佛遺教三經》註解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94.1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9574395354
  • 字數: 114,699
紙本書定價:NT$ 300
電子書定價:NT$ 250
電子書售價:NT$ 10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與《八大人覺經》合稱為《佛遺教三經》。它們不但表現出原始佛教時期那種質樸的實踐,並且還融合著大乘菩薩的悲智精神,其中的佛法要旨,更是佛陀最後的付囑,也是指導著僧俗四眾在修行及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針。本書收錄了明代蕅益智旭大師的《佛說四十二章經解》、《佛遺教經解》與《八大人覺經略解》,大師的精闢註解,絕對能夠成為學人們在佛道修習上的最佳指南。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80

    《金剛經》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同屬佛教般若部最重要經典。這次《般若心要》一共收錄憨山德清大師的《金剛決疑》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前者是《金剛經》精闢解釋,而後者乃《心經》獨到開示。又因文言文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陌生,所以我們嘗試編譯成白話文並分段章節,務求讓現今大眾更易親近正知正見的佛法。

  • 電子書: NT$ 99

    我們對憨山大師的唯識大作《性相通說》,加以編譯成白話文並取名為《唯識心要》,正是契合大師希望將唯識的「相宗」與唯心的「性宗」,會歸一心的宗旨。其中分別包括了憨山大師對《大乘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及《六祖大師識智頌》的精闢見解。

  • 電子書: NT$ 120

     您知道《圓覺經》的中心思想是「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等等嗎?  您知道要如何修習圓覺三觀(奢摩他、三摩鉢提、禪那)嗎?  您認為禪修四相和四病嗎?  您了解如何求謂正知見...

  • 電子書: NT$ 385

    木村泰賢逝世90年紀念 佛學專家江燦騰教授編選、專文導讀 近百年來最貼近木村泰賢思想之書 全方位詮釋根本佛教解脫道 以木村泰賢根本佛教解脫道論新體系詮釋觀點為基礎, 從歷史原則、教理研究、現代社會實踐三大脈絡選編, 重現「新大乘運動」解脫道行動綱領, 呈現木村泰賢畢生佛學精華。

  • 電子書: NT$ 100

    我們在《開悟在楞嚴》一書中,除了憨山大師《首楞嚴經通議》之外,也同時收錄了大師的《首楞嚴經懸鏡》,在此建議讀者們,如果對於《大佛頂首楞嚴經》尚未熟悉的話,可以先配合經文及《通議》去加以研讀,然後再將《懸鏡》作為總綱複習;而假如對此經已有了解,則不妨先從《懸鏡》入手,再回來看經文及《通議》,絕對會在大...

  • 電子書: NT$ 200

    《亂世好修莊子禪》中的「好」,其實是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好該」,因為已經身處亂世,太多身外的欲望及煩惱都困擾著人們的心性,造成離「道」越來越遠,無法逍遙地生活而煩惱不斷,學習莊子的超脫形骸之身、泯絕聰智機巧,才能解脫活人一身的功名負累,從而返還虛無自然為大道之鄉、逍遙之境;第二個意思是「正好」...

  • 電子書: NT$ 200

    《周易禪解》開宗明義是蕅益大師希望透過以佛禪之法對《周易》作出注解,從而以禪入儒,讓儒家學子有機會認識佛法,甚至進入佛門;當中更有不少蕅益大師對「易理」及其中文辭的獨特見解。 不管您是在佛學上修行,還是於易學中研習,相信大師這本偉大著作,配上我們努力將其翻譯成現代人方便閱讀的白話文之後,必定能夠在...

  • 電子書: NT$ 320

    依「數、隨、止、觀、還、淨」六門,步步趨入禪法的精髓! 建立正見──深入緣起,確認空義。 老實行持──從漸修的基礎,導向頓悟的可能。 勇於參禪──從內在真正的疑情去參,最直截了當。 「生老病死從何而來?生老病死如何能解?」便是當年悉達多太子誓願要覺悟的疑情,最後他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此即參禪頓悟的...

  • 電子書: NT$ 441

    東亞現代佛學研究權威——木村泰賢,奠基於《阿毘達磨論之研究》文獻辯證,以阿毘達磨為論述中心,從佛陀、宇宙、世界、心理、倫理、修道等六個主題,有系統地說明各部派的起源與發展,並予以比較、檢討,深入經藏,探求阿毘達磨真義。

  • 電子書: NT$ 196

    全球首發,中文版搶先上市! 達賴喇嘛八十歲生日賀禮,也是送給全世界的心靈禮物! 每個人都有一顆澄澈的心,就如同一池水,當水變髒汙時,若持續攪拌,水只會變得愈來愈髒,但若讓水成靜止狀態,將逐漸沉澱變得純淨。 從自身做起,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離苦得樂。

  • 電子書: NT$ 266

    世人總是三句話不離「我」,卻不知錯認「我」的本質,正是痛苦的根源, 唯有深入表象之下,體悟「我」的真實意涵,才能得到快樂、利他助人。 達賴喇嘛除了闡釋佛教教義中有關破壞性情緒根源的概念,也描述如何調伏愛執和瞋恨的影響,藉由禪觀反省,一步步擴大心中的正見和慈悲,成就利他的開悟境界。

  • 特價 電子書: NT$ 527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 電子書: NT$ 196

    《雜阿含經》是一部佛陀與弟子們對話的根本聖典,在佛家中,其地位有如儒家的《論語》。透過經典的研讀,修行者漸能掌握如何發心走在解脫路上。

  • 電子書: NT$ 217

    達賴喇嘛唯一開示 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 藏傳《心經》最權威注疏   以《心經》印證人生 用生活詮釋《心經》 幫助你去煩解憂 了解生命的真義

  • 電子書: NT$ 308

      你的心,是煤炭或鑽石?   痛苦時,你以為心像煤炭,黑暗、沈重又脆弱。其實,你的心像鑽石,透明、閃亮又堅不可摧,因為心的本質是空性、是佛性,煩惱只是暫時的遮障。   重點是:如何把煤炭還原成鑽石?  

  • 電子書: NT$ 0

    一、出家前的生活 憨山大師(一五四六一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縣(今屬安徽)人。父親姓蔡諱彥高,母親洪氏。母親生平敬奉觀音大士。一天夢見觀音大士攜一童子走進家門,母親很歡喜地把童子抱了起來,從此以後就懷了孕。 到了明並宗嘉靖二十五年(西元一五四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半夜,...

  • 電子書: NT$ 0

    《華嚴經》之〈世主妙嚴品〉著述,內含《華嚴經》的組織、三十九品概要、版本與經題介紹。

  • 出版日期:2015-10-26
    電子書: NT$ 297

    迷惑與不滿,希望與恐懼的原因,只有一個: 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中觀就是深觀,用智慧之眼辨證萬物的存在。 一旦明白萬物的虛實,無執、無滯的空性智慧, 便能清除內在的成見、枯寂、不滿足及痛苦。

  • 電子書: NT$ 0

    《華嚴經》之〈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著述。

  • 電子書: NT$ 0

    首楞嚴經懸鏡序 原夫首楞嚴經者,乃諸佛之秘藏、修行之妙門、迷悟之根源、真妄之大本;而其所談直指一味清淨如來藏真心為體。蓋此心體本自靈明廓徹,廣大虛寂,平等如如,絕諸名相,聖凡一際,生佛同等;然迷之則生死無端,悟之則輪迴頓息。是以吾佛證此,愍物迷之,故假大權發啟斯教,大開修證之門,曲示歸家之路。...

  • 電子書: NT$ 0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註解

  • 電子書: NT$ 280

    ─ 梅村修習正念的基礎經書 ─ 保持對呼吸的覺知,覺察內在糾結。 我們將會找到更深的寧靜、平和。 你是否還困在過往的悲傷記憶中? 對未來感到焦慮、恐懼? 對當下的自己感到惱怒與不安? 這都是我們對於自身的不確定感所造成的混亂。

  • 電子書: NT$ 0

    予少喜讀老莊、苦不解義。惟所領會處、想見其精神命脈、故略得離言之旨。及搜諸家註釋則多以己意為文、若與之角、則義愈晦。及熟玩莊語、則於老恍有得焉。因謂註乃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也。以老文簡古而旨幽玄、則莊實為之註疏。苟能懸解、則思過半矣。空山禪暇、細玩沈思、言有會心、即託之筆。必得義遺言、因言以見義...

  • 出版日期:2020-12-01
    電子書: NT$ 336

    正見,看見真實的自己史上經典的佛法百科全書●《楞嚴經》是開悟的利器,印心的聖典●《楞嚴經》是真修實證的指導手冊●《楞嚴經》是最富文學價值的佛經

  • 電子書: NT$ 0

    萬善同歸集卷一 夫眾善所歸。皆宗實相。如空包納。似地發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眾德。然不動真際。萬行常興。不壞緣生。法界恒現。寂不閡用。俗不違真。有無齊觀。一際平等。是以萬法惟心。應須廣行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滯真修。若欲萬行齊興。畢竟須依理事。理事無閡。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圓同體之悲...

  • 電子書: NT$ 150

    《大乘起信論》是馬鳴菩薩,取法於上百部大乘經典所造撰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大眾從而發起對大乘的正信。此論文句確實十分精約,而所闡明的義理卻非常廣博,並且深奧精妙,實在難以窮究。因此,憨山大師為了後學而又有志參究大乘佛法之人,著作出此《大乘起信論直解》,希望學人們可以將此作為拋磚引玉,然後努力在佛法的正...

  • 詳細資訊

    簡介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與《八大人覺經》合稱為《佛遺教三經》。它們不但表現出原始佛教時期那種質樸的實踐,並且還融合著大乘菩薩的悲智精神,其中的佛法要旨,更是佛陀最後的付囑,也是指導著僧俗四眾在修行及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針。本書收錄了明代蕅益智旭大師的《佛說四十二章經解》、《佛遺教經解》與《八大人覺經略解》,大師的精闢註解,絕對能夠成為學人們在佛道修習上的最佳指南。

    作者簡歷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之,又字素華,號蕅益,又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蕅益老人,南直蘇州人。在明末蓮柏椒蕅四大高僧中,雖屬最晚但影響力卻是最大的,更被尊為中國淨土宗第九代祖師。晚年住於浙江杭州府的靈峯而被尊稱為靈峯蕅益大師。也因從憨山大師門人雪嶺法師出家,而法號「智旭」。大師本身的著述包括有:《佛遺教三經解》、《彌陀要解》、《淨土十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靈峰宗論》、《梵網經玄義》、《菩薩戒本箋要》、《法華經玄義節要》、《法華經會義》、《楞嚴經玄義》、《楞嚴經文句》、《金剛經破空論》、《相宗八要直解》、《閱藏知津》、《法海觀瀾》、《教觀綱宗》等數十部,而今人將大師的著述輯為廿一冊的《澫益大師全集》以風行於世。

    譯者簡介
    林中華,1974年生,廣東香港人。自幼對生死來去、生命價值多所思索,及至成人,於重症醫療領域工作後,更對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有深刻體會。有幸於2015年接觸法鼓山,被聖嚴師父因為「佛法是這麼的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從而發願弘法利生的大悲願深深打動,學佛初心也因此開始萌芽,遂起精進心,從此自我鞭策,在佛法的聞、思、修中努力不懈。在2018年於法鼓山皈依三寶,得法名演明。自號寂浪,乃取寂靜境風所起之七浪無明,以喻來自勉。編譯著作有《般若心要:憨山大師對般若經典之決疑與直說》、《圓滿覺悟:憨山大師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你真的讀懂老子道德經:憨山大師之老子道德經解》、《亂世好修莊子禪:憨山大師之莊子內篇注》、《跟著大師學易經:智旭大師之周易禪解》、《跟著大師學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明代高僧白話集解》、《蕅益大師教淨土法門》等。
    內容
    作者簡歷 1
    譯者簡介 1
    導讀——歸向佛陀的本懷 2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3
    第一章 出家證果 7
    第二章 斷欲絕求 9
    第三章 割愛去貪 10
    第四章 善惡並明 10
    第五章 轉重令輕 11
    第六章 忍惡無瞋 12
    第七章 惡還本身 12
    第八章 塵唾自污 13
    第九章 返本會道 13
    第十章 喜施獲福 13
    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14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16
    第十三章 問道宿命 17
    第十四章 請問善大 18
    第十五章 請問力明 18
    第十六章 捨愛得道 18
    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19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19
    第十九章 假真並觀 20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20
    第二十一章 名聲喪本 21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 21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獄 21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22
    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 22
    第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 22
    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 23
    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 23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24
    第三十章 欲火遠離 24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25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25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26
    第三十四章 處中得道 26
    第三十五章 垢淨明存 27
    第三十六章 輾轉獲勝 27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28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滅 29
    第三十九章 教誨無差 30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30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30
    第四十二章 達世知幻 31
    佛遺教經解 32
    第一部份 序分 34
    第二部份 正宗分 36
    共世間法要 36
    不共世間法要 46
    第三部份 流通分 52
    勸修流通 52
    證決流通 53
    斷疑流通:顯示餘疑 54
    斷疑流通:斷彼彼疑 55
    斷疑流通:重說有為無常相勸修 56
    囑付流通 56
    跋語 57
    八大人覺經略解 57
    無常無我覺 58
    常修少欲覺 59
    知足守道覺 59
    常行精進覺 59
    多聞智慧覺 60
    布施平等覺 60
    出家梵行覺 60
    大心普濟覺 61
    結歎 61
    原文附錄 62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62
    佛遺教經解 71
    八大人覺經略解 81
    註釋 83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4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