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神學從黃彰輝發展直到今日,宋泉盛的故事神學仍是一條值得繼續開拓的路線。這不僅
莊雅棠研究1970年代故事/敘事神學運動,發現歐美的故事/敘事神學與宋泉盛的故事神學有很多
見解不謀而合,當然也有不少的差異。思想差異總是難免,就連敘事神學運動也出現兩條不同的
路線:耶魯學派與芝加哥學派。這引發了他的研究興趣:當理論性較強之耶魯學派與芝加哥學派
的敘事神學,與重視實作之宋泉盛的故事神學結合在一起時,是否可能發展出有理論基礎又適合
於實際操作的「故事神學詮釋學」?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嘗試性的作品。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讓我們設想上帝是一頭獅子。如此一來,向人作見證就好比向人說你遇見了一頭獅子;講道是邀請人與獅子相遇;神學則像是在反思你與獅子的相遇。」~葛丁桂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葛丁桂舊約神學系列(卷一)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
基於對欲望的全新認識,丹尼爾‧貝爾二世完成了這本《欲望經濟學》。一方面,貝爾從聖經的神論、人論、救恩論出發,闡述基督教神學對欲望的觀點,如何幫助教會面對這個世界,乃至於深深影響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另一方面,貝爾也根據他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提出「屬天的經濟學」,以基督教兩千年來的屬靈智慧和傳統,與當...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影響深遠的羅馬書講明因信稱義的福音,更同時談論神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從經文出發,解明福音的大能如何貫穿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榮休院長陳濟民博士,長年牧養港台與英美的華人,深知華人閱讀聖經可能會有的信仰盲點;本書展現陳博士一貫嚴謹的態度面對聖經經文,並回應諸多羅馬書的學術疑難,幫助讀...
華人教會第一本「天啟保羅觀」專書 從天啟保羅觀,看上帝如何主動透過十字架翻轉世界! 重新認識使徒保羅,發現天啟行動帶來的宇宙新秩序!
來吧,讓我們一同加入聖靈的團契中 受聖靈洗的灌溉,在教會土壤茁壯! --- 教會論和聖靈論是「應用性」或「實用性」很強的兩項教義。 信徒既在基督裡與神和好,都領受了聖靈所施行的救恩,並加入信徒群體(即教會)當中, 更清晰、明確的教會論、聖靈論當有助信徒, 使信仰生命更加有根有基,豐富多采。
提摩太凱勒牧師的牧會心法 「中心教會」異象三大支柱 ▌福音 耶穌基督的福音具有改變一切的大能,徹底重新模塑我們整個事奉,包括內容、格調與策略。 ▌城市 城市對全球文化影響日益增大,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路線投入文化,認識到城市位居福音事工的戰略樞紐,既欣賞也挑戰其中的文化。 ▌運動 我們不是只關注...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揭祕你所不知道的耶穌、猶太人和基督宗教, 是基督徒與研究者一生必讀的死海古卷。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政治權力是一種偽神聖權利,無須以神聖為其奠基且令人著迷又難以撕破。 近代世界的政治生態逐漸轉向威權主義、民族主義等民粹主義,不斷地挑戰昔日自由主義開放、寬容的價值,以致自由主義和民主似乎正經歷一種撕裂狀態,「主權」似乎成為神聖超越的法則創造者,成為另一宗教。
平凡生活中的每個失控與意外, 都是鍛鍊信心、查驗盼望,培養愛心的重大關頭, 也是一場又一場認識上帝、生命變豐盛的大冒險: 作者司傑恩坦誠「並不屬靈」的他如何為上帝製造機會, 好讓自己在高低起伏的情緒中, 能夠認識上帝預先賜下的恩典與屬神的知識: 當耶穌同行,崎嶇小路也是能望見神國深邃的壯闊旅程。
在這本小書裡,畢德生發出一份邀請,將帶著你我的靈魂散散步。畢德生帶著慧眼獨具的好奇心、神聖的想像力、專注又寬廣的視野來閱讀舊約經文,鼓勵著我們跟隨著上帝的節奏來靈修,進入每一天的生活。
用翻天覆地的禱告,加入神國的冒險之旅! 《認識主禱文的7堂課》像一本系統神學導覽,能夠擴張我們對禱告的認知框架, 我們或許會發現,禱告本來就不只是要讓我心得安寧,而是要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追隨基督之路 是一條預備受傷之路? 等待著我們的 盡是患難捆鎖,背叛攻擊? 實踐使命,從來都是昂價的 但我們相信,我們的見證再微小 仍能迸發巨大的力量,因為 教會是為世界而寫的書 名字叫「耶穌的生命」 對讀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 默想路加筆下 追隨基督的七種特質 學習走出 門徒羣體之路
作者曾思瀚老師在本書中進行「心理敘事」鑑別研究,把對觀福音裡面跟「必須」有關的經文都挑選出來仔細剖析,幫助讀者明白敘事者透過角色這樣說話、行事背後的心思意念到底是什麼。這不是一本艱深的釋經書,卻是一本提升讀者踏入聖經研究的入門書。
人類常是從自身出發來觀察與思考自然生態,用人類中心式的思維,加以盡情研究利用、宰制剝削。因此愛護自然的人起身呼籲,一方面捍衛自然生態的福祉,一方面卻又把人類批評得一無是處。這樣說來,萬物真的被造而平等,人類只是些微特別一點的生物嗎?甚至,人類在自然生態之中,只是偶然且可有可無的存在?
最幽默有趣的九型人格靈性導覽 帶你踏上通往真實自我的道路 ✦ 入圍美國獨立出版Foreword INDIES 2016年度好書獎 ✦ 宣教使命聯盟2016年度必讀書目 ✦ 全美銷售破50萬冊
我們手上的聖經是可靠、無誤的神的話語嗎?受過神學訓練的信徒均知道,聖經無誤的意思是:聖經的原稿(底本)是聖靈所默示的,因此,是無誤的、神的話語。 「聖經底本無誤論」基本上就是本書所要鞏固並提倡的。
在信仰的深層裡作反思,在大光照耀中與神相遇 理性的成長通常比感性迅速,缺乏人生體驗、青澀的神學旅人常有「知道了」等於「體驗了」的錯覺,以致往往一面倒地傾向用理性做神學。 感性成長來自人生的悲歡離合,歲月的淘洗焠煉,而後多少反映在神學家的晚期著作,亦即那些歷經生命考驗成熟的神學旅人。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是要開創神的新創造及嶄新的為人方式。 祂將古代猶太教和異教追求「正確行為」的真實洞見, 置於新的根基上; 並啟動重塑人類的企畫: 讓人的心靈得以被潔淨、軟化, 並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得著改變, 開始學習新發現的神國語言及行為。 神國就這樣進入這個世界, 賦予人們連亞里斯多德...
事奉中,到底誰是主角?是我們,還是上帝? 我們今天的事奉如此艱難,是否正因為事奉者也抱著「任意而行」的心態行事? 士師記時代是一個眾人都「任意而行」的時代,以色列民經常掉進高山與幽谷、拯救與沉淪的惡性循環之中,可從中我們又看到上帝的作為,怎樣透過充滿人性軟弱的子民及領袖而彰顯出來。 回到今天的...
教育不是職業訓練,以為可以藉此操縱世界;教育,是創造未來的生命! 值此社會劇烈變動,父母老師,甚至是教會牧者與輔導苦思教育翻新的時代,巴默爾深入基督教傳統所歸納、整理出的教育理念與智慧,將要成為照亮未來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本書作者從主控、錨與個別的三種層面,探討形塑一個民族特定世界觀的三個面向:故事、符號和禮儀,以及如何藉著適當形式的傳講福音、開拓教會,真正帶來福音受眾深層世界觀的轉化,避免雞同鴨講或宗教混合主義(Syncretism)的發生,成為本色化的基督門徒。
聖經出於神之手,還是人之手? 以歷史批判法還原耶穌,重建基督教形成的歷史 三位一體、肉體復活、耶穌是人也是神… 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都是後代神學家的發明!? 傳道三年就中斷的耶穌福音X被隱蔽兩千年的新約歷史
MD:Missional Discipleship 「使命門徒」:與耶穌建立一生之久的跟隨關係,參與在上帝國度的宣教行動裡。 在「我世代」和「躺平世代」裡, 跟隨耶穌的「使命門徒」,如何熱血不厭世?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舊約所記載的古代以色列藉敬拜與上帝互動,維護與更新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盟約。他們在敬拜中採取示意行動(gesture),諸如節期的慶祝與獻祭,來表明與上帝的關係。他們也採用上帝的言語(utterance),諸如傳達上帝的誡命(講道)、指引與確據的聖言,來表達上帝的心意,並且採用人的語言,譬如獻上讚美、發...
「真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福音之門嗎?」 「如何有效地傳福音給來自不同世界觀的人?」 本書追溯至創世記中的人類始祖,以聖經觀點看「共同先祖世界觀」。 有助基督徒理解跨文化溝通的要訣。
重尋第四、第五世紀沙漠教父對獨處、靜默與禱告的核心觀念,獻給每個屬神兒女的當代經典。 藉著獨處、靜默與不住地禱告,沙漠教父為我們展示了一條路。這些操練將教導我們如何站立得穩、如何訴說救贖的語言,讓每一個帶著福音使命的服事者,以希望、勇氣和信心面向新世代的考驗。
- 揭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作家——魯益師的完整生涯,深入大師的內心世界 - 由當代知名神學家麥葛福執筆撰寫,繼研究基督教思想家《全民神學家巴刻》、《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思想巨擘》後再創力作 - 榮獲2014年ECPA非小說類金書獎
舊約聖經預言二十世紀以色列復國? 但以理書的四巨獸代表世上要興起的四王並預示敵基督出現? 萬民流歸錫安山,是千禧年的盛況? 以賽亞老早已預言教會將福音遍傳天下? 關乎現代國家埃及的終未預言?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約伯的世界,不只有苦難▗ 常有人在遇到苦難時, 以為可以從約伯記找到答案, 結果卻大失所望。 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或摯愛會遭遇苦難, 不解為何苦難何其多; 他們期待約伯記能解惑, 期待這卷書能解釋神為何容許人受苦, 甚至容許義人受苦。 何以這些期待轉為失望? 「智慧」才是這卷書的關鍵。 在約伯受...
為了錢,再遠的地方我們都願意去, 而這世上還有什麼,能讓我們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 因著信仰,陳維恩沒有選擇好走的路,不追求優渥舒適的生活,「因為生命中的各種決定,會顯示我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回顧那段數不盡的寂寞、壓力與挑戰,他想說的是,當你認真思考什麼是有永恆價值的,你就會願意用力將生命「砸」在...
為什麼那麼多人在經營宗教組織,而不是在實踐信仰? 嘴上說著愛,做的卻是恨、分化與排擠? 在教會裡長大,之後卻離信仰越來越遠? 因為,他們都只是耶穌的粉絲,而非真信徒。 該是告別「粉絲心態」的時候了, 現在就加入耶穌的「非粉絲團」! ★Amazo...
耶穌是天國的創始者,也是天國的化身;祂本身就是天國。 馬太福音可能是新約中最重要的一份文獻,因為在其中,我們可以找到有關基督教的創始者,彌賽亞耶穌,祂的生出、生平、教導、死及復活,最有系統的記錄。 邁可‧格林表達了這本寫給猶太人的福音書,如何描述耶穌基督的生平及事工所彰顯的大能;祂所帶來...
聖經故事不歪樓!正意解經,領受聖經故事的豐厚涵義! 《新舊約聖經故事導覽:175個聖經敘事的解經與應用》 《新舊約聖經故事導覽》是聖經故事教學不可或缺的材料。本書為《舊約聖經背景註釋》作者華爾頓最新著作,本次與夫人共同執筆寫作以聖經故事為焦點的註釋書。
上帝,你理解嗎? 當信仰碰上一些難題,該怎麼解決? 特別是苦難的問題:為何上帝允許苦難,苦難的道理何在? 對迦南人的殺戮:這聲稱自己愛世人的上帝竟是可怕的種族清洗者? 十字架更是讓人困惑:父神虐待自己無辜的兒子為要拯救罪人? 世界末日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真的有的話)?地球有一天將會毀滅,基...
**本書於2022/6/15正式上架,已完成【早鳥獨享電子書】兌換者,可更新個人書櫃為最新版本。 154位學者 X 313篇專文 X 569個條目 《21世紀新約背景主題辭典》為你打通讀懂新約的任督二脈! 2022校園出版【年度預購案】 繼《21世紀保羅書信辭典》之後,醞釀十載,眾所矚目,磅礡登...
讓你馬上愛上聖經與植物 上帝至少創造一百萬種以上的植物,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種植物尚未被發現。植物的多樣顯出上帝的創意,植物的存在直指上帝創造的豐富。河馬教授張文亮老師對植物有深入的研究與熱愛,藉由與一隻小蟲對話,帶領讀者認識聖經中的植物。
書介
台灣本土神學從黃彰輝發展直到今日,宋泉盛的故事神學仍是一條值得繼續開拓的路線。這不僅
因為他的故事神學從197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今,也因為他啟發並影響了不少後來有志研究台灣
本土神學的學者。因此故事神學的方法論問題值得繼續追問下去。如何建立故事神學的方法論是
作者在本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
莊雅棠研究1970年代故事/敘事神學運動,發現歐美的故事/敘事神學與宋泉盛的故事神學有很多
見解不謀而合,當然也有不少的差異。思想差異總是難免,就連敘事神學運動也出現兩條不同的
路線:耶魯學派與芝加哥學派。這引發了他的研究興趣:當理論性較強之耶魯學派與芝加哥學派
的敘事神學,與重視實作之宋泉盛的故事神學結合在一起時,是否可能發展出有理論基礎又適合
於實際操作的「故事神學詮釋學」?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嘗試性的作品。
作者 莊雅棠
學歷
台南一中
東海大學文學士(哲學系)、哲學碩士、哲學博士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
美國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學碩士
德國Tübingen Universität進修
美國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訪問學者
美國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 C.訪問學者
曾任
台中杏林基督長老教會教育牧師
《道》雙月刊總編輯
東海大學人文科講師(兼)
靜宜大學人文科助理教授
台南神學院副教授(兼)
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
長榮大學秘書室主任秘書
台灣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長榮大學神學系系主任兼院長
長榮大學博雅教育學部部主任
現任
長榮大學神學系副教授
財團法人恩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著作
《意識形態批判與聖經詮釋學》(1995)
《書中之書:聖經的價值與影響》(2008)
《哲學詮釋學與台灣本土神學》(2010)
譯著
《西洋哲學史(二)─從奧古斯丁到斯考特》(1988)
《第三眼神學》(1989)
《故事神學》(1990)
《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人民》(1992)
《耶穌的上帝國》(1998)
《與聖靈同工的耶穌》(2003)
目 錄
黃序/07
自序/10
第1章 故事•神學•詮釋學/ 17
第一節 故事與神學/ 21
第二節 故事與敘事/ 23
第三節 神學與詮釋學/ 26
第2章 故事/敘事神學的倡議者/ 35
第一節 兩位重要先覺者/ 38
第二節 推波助瀾諸先驅/ 41
第三節 兩派路線奠定人/ 45
第四節 各自開墾新園地/ 61
第五節 後現代的新趨勢/ 80
第六節 亞洲出現的聲音/ 85
第3章 耶魯學派敘事神學的詮釋學進路/ 91
3之1■弗萊:重現聖經敘事的光輝/ 95
第一節 弗萊的生平/97
第二節 聖經敘事的日蝕現象/98
第三節 如何詮釋聖經敘事的意義/102
第四節 福音敘事與耶穌基督的身分/114
3之2■林貝克:後自由主義神學的奠基者/ 131
第五節 林貝克的生平/133
第六節 教義的本質與聖經敘事/135
第七節 「文化─語言」模式的神學詮釋學/142
3之3■耶魯學派敘事神學詮釋學進路的反思/ 155
第八節 耶魯學派的優點與貢獻/157
第九節 耶魯學派敘事神學詮釋學的局限/159
第4章 芝加哥學派敘事神學的詮釋學進路/ 167
4之1■呂格爾:最具有神學素養的哲學詮釋學大師/171
第一節 呂格爾的生平/173
第二節 詮釋學視域中的敘事神學/176
第三節 敘事的身分與自我詮釋學/188
第四節 敘事作為上帝啟示的媒介/200
4之2■特雷西:與他者對話的公共神學家/205
第五節 特雷西的生平/207
第六節 神學家詮釋經典的責任/215
第七節 福音敘事的多元聲音/218
第八節 以宗教對話實踐神學詮釋學/229
4之3■芝加哥學派敘事神學詮釋學的反思/237
第九節 呂格爾對敘事神學的貢獻/239
第十節 特雷西對敘事神學的貢獻/241
第十一節 耶魯學派對芝加哥學派的批判/244
第5章 宋泉盛的故事神學之路/ 265
第一節 驀然回首來時路/268
第二節 另闢神學新道路/283
第三節 故事神學是活路/298
第6章 台灣本土神學與劉小楓漢語神學的詮釋學對話/ 313
第一節 劉小楓漢語神學的詮釋學視域/317
第二節 台灣本土神學的詮釋學視域/334
第三節 漢語神學與台灣本土神學的詮釋學向度/344
第7章 以故事神學詮釋學開拓台灣本土神學的視域/ 361
第一節 故事神學詮釋學的跨主體層次/366
第二節 故事神學詮釋學的跨文本層次/378
第三節 故事神學詮釋學的跨處境層次/386
第四節 故事神學詮釋學的跨文化層次/406
附 錄/ 421
一、宋泉盛教授訪談錄/421
二、陳南州教授訪談錄/434
三、黃伯和教授訪談錄/446
四、劉小楓教授訪談錄/454
序
基督教神學進入第三世界,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的發展,可以說是經歷(過)著(仍然繼續中)一陣陣
翻雲覆雨的革命性掙扎。亞洲地區的宗教多元,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建制性宗教,無論在存在時間
的久遠,教義的精深、博大,禮儀的多彩、豐富,或是宗教藝術的宏偉、精緻,在在可與基督教
相媲美而毫不遜色。在西方世界被定於一尊的基督宗教,進到亞洲世界所遭遇的挑戰與掙扎因此
是不言而喻的。
不談教會在宣教上所面對的抗拒和衝突,就基督教神學的發展如何應對亞洲的儒教、佛教、道教
及印度教等主要宗教的影響,以及亞洲多元族群的文化、生活習俗所展現的宇宙觀及價值體系的
差異,已足以讓我們體認在這個處境中做神學所必須具有的極大包容與創意。亞洲的神學(複數)
在神學歷史上最為顯著而獨特的貢獻,在我看來,當屬宗教神學與文化神學兩個領域。1而基督教
神學在涉入這兩個領域,如果不是以將對方改宗皈信為目的的策略型神學,而是把神學定位為在
不同處境中尋求對真理的認知以及對上帝的回應,那麼,傳統西方獨尊基督教,以白人、男性為
中心所建構起來的神學,必須在亞洲解構而再重新建構,乃是無可避免的程序。換句話說,第三
世界由於在文化上與建構傳統神學之世界特質與屬性的不同,傳統的西方神學雖然不能說與第三
世界的基督徒無關,卻也絕不能照單全收。神學史上的許多教義爭辯,或許仍具有啟發與提醒的
功能,卻不是第三世界建構神學所能沿用的方法。在這「斷續」(discontinuity)與「延續
」(continuity)之間,構築了處境神學的特色,也開創了神學的新旅程。
「以亞洲本土素材作神學」(Doing theology with Asian resources) 是亞洲神學與文化事工
(Programme for Theology and Cultures in Asia, PTCA)所倡議的亞洲神學屬性與取向。亞洲本
土素材包羅萬象,歸根究柢無非是亞洲人民的經驗和蘊存心底的盼望。它們存在亞洲社會、政治
、經濟各個領域,當然更是表現在宗教與文化的特質裡。作為傳遞上帝救贖信息的神學面對這些
人民的經驗和蘊存心底的盼望,自然而然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民苦難的經驗,去關注社會中的
不公義、剝削、壓迫、歧視或邊緣化的經驗。把這些經驗當作神學的文本來從事辨認
(discerning)、抗拒(disturbing)和改造(transforming)的論述和倡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宋
泉盛和他的亞洲神學同僚費心地嘗試為亞洲神學尋找出路。南亞洲(印度、斯里蘭卡)的許多神學
家在宗教對話神學上的貢獻,以及東亞(日本、台灣、韓國及中國)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的神學
人在文化議題上的著力,都是緣於這一個亞洲獨特經驗為出發。
以亞洲本土素材作神學,意味著以非基督教的文化素材來作基督教神學,這無疑的是對神學詮釋
學的挑戰。如何去詮釋非基督教文化素材的基督教神學意義,這是傳統神學詮釋學所不需面對的
問題。亞洲神學家提出的說故事方法(storytelling),2跨文本詮釋(Cross textual reading of
Bible),3以及再告白方法(re-confessing method)4就是嘗試處理非基督教經典、文本及故事的
亞洲人民經驗,所提議的不同於傳統詮釋學的進路。這些方法論的提出大都出於關注亞洲神學與
傳統神學「斷續」的面向與需求。他們鮮少將自己的方法論與傳統神學詮釋學做比對或關聯。莊
雅棠博士這本著作嘗試有系統的介紹並讓傳統西方的神、哲學詮釋學與這些本土神學的詮釋方法
作對話、比較。可以說是一個劃時代的努力。
傳統的敘事詮釋法或敘事神學與亞洲神學的「說故事」方法、「跨文本詮釋法」或「再告白方法
論」雖有字面上的類似之處,但是其差異是顯著的。敘事神學著重的是在表達的「敘述性」,故
事神學所說的「故事」著重的卻是人民的經驗。說故事、跨文本詮釋或再告白不論其表現形式是
否為敘述法,其共同的焦點關注是人民的受苦經驗要如何成為基督徒在耶穌的基督事件中所領受
的同樣經驗。我相信透過莊雅棠博士這本著作,有系統地把傳統的敘事神學,包括耶魯學派和芝
加哥學派作詳盡的介紹,並將之與宋泉盛的故事神學作比較分析,將能有助許多有興趣於本土神
學建構與發展的學者對故事神學的更深入了解與體會。筆者極力推薦本書給所有關心本土神學的
朋友。
謹以此文恭喜並祝福莊雅棠博士大作的問世,也期許他成為台灣故事神學的接棒人。
黃伯和2019年9月1日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