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篇精采圖文報導,記者與受訪人共同說一段專屬臺灣文化的故事。
中央社文化+雙週報素以人文視角出發,透過訪談爬梳臺灣當代紋理,從百年前的藝術家如光領航開始,生動描述仍正上演的舞臺前幕後事,演繹新章開展不同方面的土地關愛,播撒教育現場萌動的革新火種。透過一篇又一篇的訪談,勾勒異動時代的文化守望人,對生活的情感、熱愛,以及成就島嶼自信。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解讀荒謬時代,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線索 戒嚴歷時38年,因為身陷「匪區」, 許多譯者的名字被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該是還他們正義的時候了。 轉型正譯!現在開始! 揭開台灣翻譯史上荒謬時代的面紗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我希望,我的自傳能說清楚,科學和民主到底是如何引導我(以及我的認同者)走上這條『被通緝』的不歸路。」──方勵之 世界級的天體物理學家 中國民主的先行者,一位承擔太多責任的知識份子,親筆自傳塵封二十年,遺稿全球首度面世! 要知事實真相,應以此書為本。方勵之以他一貫坦然、簡潔、深入又詼諧的筆調,解...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二十五篇精采圖文報導,記者與受訪人共同說一段專屬臺灣文化的故事。
中央社文化+雙週報素以人文視角出發,透過訪談爬梳臺灣當代紋理,從百年前的藝術家如光領航開始,生動描述仍正上演的舞臺前幕後事,演繹新章開展不同方面的土地關愛,播撒教育現場萌動的革新火種。透過一篇又一篇的訪談,勾勒異動時代的文化守望人,對生活的情感、熱愛,以及成就島嶼自信。
我們如何塑造文化?一群有故事的人,各自浸潤在這塊土地的不同角落,透過筆耕說書,試圖承諾臺灣更美好的未來。邀請讀者,透過這25個故事,走進主人翁的生命世界。
且看記者用報導為文化寫詩,為當代補遺屬於我們的文化。
劉克襄│中央社董事長──專序推薦
文化+雙週報.連5年獲文創報導獎肯定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