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靈魂

革命、反美、神權政府,1979年後伊朗知識分子的掙扎與奮鬥

Children of Paradise: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Iran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10/0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2625743
  • eISBN: 9789862625774
  • 字數: 318,417
紙本書定價:NT$ 810
電子書售價:NT$ 567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伊朗,曾經的波斯霸主、伊斯蘭世界中心,
近年卻被指控為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

1979年革命後,從世俗政府走向神權統治,從親美走向反美,
近年更因核協議與勢力擴張受國際關注,
究竟伊朗人民在想什麼,又真的想往哪裡去?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506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 電子書: NT$ 630

      本書作者安東尼•瑞德是國際上研究東南亞的第一人,他的研究不是從決定歷史的所謂大事件出發,而是注重環境、地理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等年鑑學派的研究方法,因此有「亞洲的布勞岱爾」之稱。瑞德堅持全球史的研究視角,印度、中國、伊斯蘭、近代歐洲的力量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相遇、交織和互相影響,正是東南亞在全球史...

  • 電子書: NT$ 476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 電子書: NT$ 403

    「古羅馬,很重要!」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 特價 電子書: NT$ 286

      作者齊斯.洛韋檢視各國在二戰期間的經歷與人民對戰爭的態度,勾勒出人們與紀念碑及其象徵之間的關係。然而在強調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浪潮之下,有些物件遭到摧毀並被抹去痕跡,有些則幸運地被移放到雕塑公園中展示。如果我們曾經讚許銘刻於紀念碑的價值,今天卻期待能掙脫其束縛──那麼,我們究竟是定義歷史的人,還...

  • 電子書: NT$ 595

      維多利亞時期的大英帝國與沙皇政權下的俄羅斯帝國,十九世紀兩大帝國在中亞展開的「大競逐」,擘畫了今日地緣政治的面貌。

  • 電子書: NT$ 476

    難道只有暴力,才有可能打破不平等的社會? 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決選 史丹佛大學知名歷史學教授沃特.席代爾,剖析自石器時代到今日,人類社會貧富不均的萬年大歷史!

  • 電子書: NT$ 618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 電子書: NT$ 840

      《越南啟示錄1945-1975:美國的夢魘、亞洲的悲劇》是英國著名記者、軍事歷史學家馬克斯‧黑斯廷斯,於二○一八年寫成的一部以越南戰爭為題材的長篇歷史鉅著,記述自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法軍重返印度支那至一九七五年西貢淪陷、美軍撤離,南北越歸於共產黨統治,兩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宏大歷史。

  • 電子書: NT$ 336

    東歐,不只是「西歐的東邊」,跟著毒舌背包客塔朋遊東歐,聽當地鄉民用「在地」、「偏執」、「政治不正確」的話語,去介紹他們自己、他們的鄰國,以及他們眼中的世界。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525

      ◆全球第一本.憲法的世界史◆   當今最具原創力的歷史學家 琳達‧柯利,書寫全新典範的大膽之作   ★ 「如果諾貝爾有歷史獎,我會提名她。」────吉兒‧萊波爾,哈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 沃夫森歷史大獎得主、2021年坎迪爾歷史...

  • 電子書: NT$ 735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四十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 電子書: NT$ 616

      【歐洲戰後的歷史發展,給予台灣讀者的四點反思】   一、了解這段歷史,才能理解歐洲對中國的綏靖態度。   二、國家是討論的根本,唯先有「國家」,才能談「超國家」組織。   三、民主體制要靠決心與實力守護,沒有民主,就沒有自由。   四、唯有落實轉型正義,是個「正常國家」,再來思索走向「福利國家」...

  • 電子書: NT$ 560

    六千年前的歐亞大草原並非蠻荒之地,而是印歐文明的起源地! 草原居民駕著猶如現代跑車的四輪車、馬戰車,循著大草原四處移居, 無形中推動了歐亞大陸的文明演化,開創最早的「全球化」時代!

  • 電子書: NT$ 442

    巴西國內暢銷話題鉅作 《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透過認識拉丁美洲,改變觀看世界的視角!

  • 電子書: NT$ 574

    流亡的國王、帝國主義者、自負的探險家、考古學家、 傳教士、間諜、地圖繪製者、藝術家、嬉皮以及狂熱登山者 一步一腳印詳實探究喜馬拉雅山的歷史、政經沿革 全方位書寫世界最高峰民族和冒險的重磅史詩著作 入圍2020年達夫.庫伯獎、2021年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 亞洲藝術報年度選書

  • 電子書: NT$ 525

    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實不利於制度競爭與經濟創新。如果人類過去從未逃離大一統帝國,那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今天的我們也無法逃離無知、壓迫、匱乏與疾病。 換句話說,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千年分裂,正是歐洲日後在十七、十八世紀得以率先走向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滅亡,或者羅馬式大...

  • 電子書: NT$ 377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 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

  • 電子書: NT$ 442

    從青銅時代至今日局勢,理解中亞史重磅經典之作 顛覆游牧民族=野蠻人的刻板印象 中亞的璀璨文明,照亮了整條路上絲綢之路 絲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 ★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 ★

  • 特價 電子書: NT$ 714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段挑戰上帝的歷史。 當西方世界越來越質疑宗教時, 為什麼人們的直覺思考仍受它的意涵所影響? 無論你相不相信耶穌死而復生, 你所處的文明世界,基督宗教的痕跡與影響都無處不在。

  • 詳細資訊

    伊朗,曾經的波斯霸主、伊斯蘭世界中心,
    近年卻被指控為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

    1979年革命後,從世俗政府走向神權統治,從親美走向反美,
    近年更因核協議與勢力擴張受國際關注,
    究竟伊朗人民在想什麼,又真的想往哪裡去?


    1979年伊朗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一夕之間從親美的世俗國家變身成西方國家眼中保守封閉、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的溫床。有人說,這是美國刻意操弄的刻板印象,但為何伊朗國內卻有許多不滿的聲音?本書作者親訪伊朗的知識份子與異議人士,重述伊朗革命後四十年的歷史。帶領讀者一起探索,這些宗教思想家、政治人物、文人、記者、社會運動份子和一般民眾,用盡全力思索,不顧一切奮力與自身政府對抗,究竟是為了換來一個怎樣的未來?

    ◎伊朗專家陳立樵(輔大歷史系副教授)專文導讀
    ◎崔進揆(中興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專文介紹伊朗政治制度與美伊關係二十年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紐約時報》傳奇書評人角谷美智子盛讚

    ◇伊朗如何從親美到反美?
    伊朗曾是中東最西化、親美的國家,但在開放自由的表象背後,卻是英美的政治干預與經濟剝削,當伊朗人過著貧苦的生活。為了趕走外來勢力、改變國家,1979年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的巴勒維王朝,極度反美的領導人何梅尼上台。不久,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使美國與伊朗正式決裂,伊朗就此走向國際孤立,經濟封鎖之路。

    ◇神的統治之下為何不是樂土?
    1979年伊朗革命後,建立起現代世界罕見的神權國家。以伊斯蘭教士為主的「法基赫」成為世俗政府背後的決策力量。在他們的主導下,一度男性必須蓄鬍來證明自己的信仰,女性則都得戴上頭巾,革命前的比基尼海灘已成遙遠的過去。社會杜絕來自西方娛樂,年輕男女並肩而行就可能遭遇盤問。此外,1980年代起伊朗更多次投入戰局,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朗青年在伊拉克前線流乾了鮮血,經濟也走向混亂局面。

    ◇天堂在哪裡?
    面對國際的孤立、經濟的困境,有人認為伊朗若要晉身為已開發國家必須採納西方價值,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與伊斯蘭傳統要求信眾的克制,似乎又背道而馳。對政府的不滿、該選擇哪條路線前進,都是伊朗知識分子不斷苦思的問題。雖然,他們自認「沒有任何人試圖推翻伊斯蘭共和國」,但伊朗政府卻以反美為武器對這些「異議分子」監視、盤查、拷問,或以通敵罪名入獄。而這些異議分子確實也受到以美國為主的國際社會支持,外界以聲援他們來打擊伊朗政府。可以說,不論革命前或革命後,伊朗仍無法擺脫美國的影響。

    本書將以這些「異議分子」為主角,重看伊朗近40年的歷史,深入了解伊朗人所追求的未來究竟是什麼。這不只是他們的個人故事,更是一個國家及其人民努力尋求改變的過程。今日的伊朗也許不是個快樂的天堂,但那些為了國家努力的個人,卻值得我們致以敬意。

    作者簡介

    勞拉‧席科爾Laura Secor
    畢業於布朗大學哲學系。現為美國記者,並在紐約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新聞學。2004年到伊朗旅行,因見證伊朗人對政府的不滿,開始書寫伊朗革命與人民尋求改變的努力過程。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外交》(Foreign Affairs)、《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與其他出版品撰寫關於伊朗和美伊關係的報導。現居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黃煜文
    1974年生。專職譯者,譯有《讀建築》、《阿拉伯人500年史》、《耶路撒冷三千年》、《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等書。

    媒體推薦

    ◎專業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序)
    陳立樵 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崔進揆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
    張育軒 說說伊朗創辦人
    莊德仁 北市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台師大歷史所博士
    蔡依橙 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蔡源林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各方讚譽
    凡是把伊朗想成鐵板一塊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到令人恐懼的諷刺漫畫背後的世界。這是部審慎報導的思想史,但不只如此。席科爾無懼於描述革命共和國的殘暴,而最重要的是,整本書透顯出知識分子的熱情與承諾所散發的光芒。──芭芭拉‧德米克,《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

    席科爾描述的伊朗故事令人精神為之一振,但對我們來說,這當中也蘊含著警告:不要踐踏這片土地,等待來春降臨之時,你將無力阻擋新生的力量。──《新共和》

    席科爾窺視這個維持了數十年的複雜神權政治體制「黑箱」,她的作品必將引起各界的熱烈討論。──紐約文化網站「風味線」

    一部介紹伊朗文化與伊朗知識分子的作品,伊朗知識分子敢於對伊斯蘭共和國統治者做出意識形態挑戰,整個過程令人毛骨悚然。──上架提示出版社書評

    揭露事實,而這些事實往往令人感到震驚……作者記錄了當局血腥鎮壓與民眾奮勇抵抗的真相,發人深省。──《科克斯書評》

    這部令人身歷其境的思想史……提供了理解過去四十年伊朗政治思想的堅實基礎,正是這些政治思想在伊朗這個複雜而迷人的國度激起了各式各樣的政治行動。──《出版者週刊》

    這是首度有作品將焦點放在統治者以外的個人身上,這些焦慮而充滿決心的知識分子試圖推動政治變革,甚至連他們自己也被改變,他們最渴望的是恢復與保存伊朗的尊嚴,還有他們自己的。──阿扎爾‧納菲西,《在德黑蘭讀羅莉塔》與《想像的共和國》作者。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70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