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心與「佛心」,完全相同,只是誤用了不一樣的操作模式!
★ 真心,從來不生不滅,我們卻用不生不滅的真心,去選擇了「生滅」的功能。
★ 開悟在楞嚴!學習真心的「操作方法」,活得萬事如意。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一部「戒」。 本書深刻釐清一般人對「戒」的排拒和疑惑,其實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只...
放下自我執著,是「默」,清清楚楚的知道,是「照」。 聖嚴法師說: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修。
宇宙的智慧體可以轉換能量形式, 成為佛經裡具備身形的諸佛、菩薩或護法。 所有修行過程中的念經、祈禱佛和菩薩保佑或是持咒, 都是用來轉換宇宙智慧能量, 我們應該踏實地了解佛、菩薩名號的真正意涵, 一字一句,認真感受及體驗梵字裡隱含的意思與能量。
─ 梅村修習正念的基礎經書 ─ 保持對呼吸的覺知,覺察內在糾結。 我們將會找到更深的寧靜、平和。 你是否還困在過往的悲傷記憶中? 對未來感到焦慮、恐懼? 對當下的自己感到惱怒與不安? 這都是我們對於自身的不確定感所造成的混亂。
〈普門品〉、《地藏經》、〈普賢十大願〉等, 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流傳最廣的重要經典; 一生必讀,聖嚴法師最精闢實用、入理入心的解說。
一般人缺乏智慧之劍來斬斷執著。然而,如果能夠停止你的分別心, 你將能顯露如鑽石(金剛)般不朽的智慧,就像亞瑟王的劍一樣鋒利。 你只要像英雄一樣的揮舞這把金剛劍, 就能切穿執著、虛假的教法,以及降伏妄想魔。 ──聖嚴法師
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透過自己來觀察自己,這是最好的,這樣你才能真的建立自信。 「修心」是有「我」但能將「我」縮小、把「他」放大的修行法門,其教法、口訣眾多,本書主頌文為恰卡瓦大師所著,他將噶當派所有修心的要法整理成七個要點,方便學習、容易記憶與背誦。而對於「修心七要」的論釋,則是依據蔣貢康楚...
「本書不僅是中陰階段的敘述,更是現世與來生的修持指引。」 本書是西藏佛法大師確吉.尼瑪仁波切融合現代西方觀點與藏傳佛教的深廣義理,精闢講述了四中陰經典教導《正念明鏡》(由策列那措讓卓大師所著)的內容彙整。確吉.尼瑪仁波切簡要且明確地說明每一種中陰,並進一步闡釋每個中陰經歷的體驗,接著則是闡明每個中...
超級暢銷書《當和尚遇到鑽石》作者麥可‧羅區格西最新力作! 有人做瑜伽,身心合一,日益散發光采。 有人做瑜伽,卻常常受傷,不知瑜伽功效在哪裡。 到底瑜伽要怎麼做才有效,才是真正在做瑜伽? 麥可‧羅區格西第一部長篇小說,引領你深入《瑜伽經》, 告訴你瑜伽不只是動作,還有轉化身心靈不可思議的力量!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楞嚴經》的修行地圖
★ 我們的心與「佛心」,完全相同,只是誤用了不一樣的操作模式!
★ 真心,從來不生不滅,我們卻用不生不滅的真心,去選擇了「生滅」的功能。
★ 開悟在楞嚴!學習真心的「操作方法」,活得萬事如意。
虛雲老和尚勸人把《楞嚴經》整部背起來,聖嚴法師宣講此經長達二十年。《楞嚴經》很重要,卻也不容易懂,特別是經中有些觀念與常人的生活經驗完全相反。比如:
這個世界與一切眾生,都是真心產生的「虛妄夢境」。
沒有一個「主體」,在時空中穿梭。
眼前這個人是心中產生的「影像」,不在眼外、心外。
《楞嚴禪心》為果醒法師多年來研習、講說與實踐《楞嚴經》的心得,能幫助讀者理解經義,並在生命的每個當下,練習「無能所」的操作,時時修,處處修,直至圓滿具足,沒有一事不如意。
.常有人說:「身不由己,心不由己。」其實心是很可靠的,心隨境轉,完全是知見和操作錯誤所致。以布偶戲做為比喻,布偶的舉手投足,活靈活現。其實看到的只是布偶的色相,看不到幕後推手。
.五蘊的運作模式,相當於後宮佳麗的競出法則,稱為「隨重」。此外,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你生什麼心,就現什麼境。
.眾生喜歡玩「特寫」,縱身五欲汪洋,卻是可入不可出,流連於色、聲、香、味、觸的局部波浪,樂此不疲。
.每個當下,只要有一個我,看到另一個對象,就是「作對」。對開悟者而言,沒有「能所」分別,也就是沒有東西跟你作對。可從止觀方法來練習,沒有特定的對象,不作對。
.平等心:處理一筆百萬元訂單和打一個噴嚏,都是同樣重要。
.放鬆:當你在做帳,整個環境都在做帳;當你在工作,整體環境都在工作。身與心合一,心與事合一。
.當下的心,根本無法喜歡或排斥任何色相、聲相。當你聽到某人的聲音,心生排斥,其實聲音已經消失,想要排斥、不聽,已是第二念。
.無論是喜歡或排斥的相,都是自心感知的對象。把心中浮出的相,當成是他或她,根本不是對方,只是法塵的影和響,一般人即使受苦,對此操作仍是樂此不疲。
.只要認為念頭裡有人、有我,念念相續,則永遠無法從夢中醒來,無法認清「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其實,「心中的媽媽」僅是無知無覺的法塵,當生當滅的影像。
☆ 每一念都是圓滿的,當下都是真心的妙用。常聽到有人說,忙得沒有時間修行,其實念念都是修行的機會。「複習業力」或是「選擇修行」,就由自己決定。
● 作者簡介:
釋果醒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臺灣高雄,一九八四年追隨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習禪,一九八六年於法師座下出家,二○○五年成為聖嚴法師傳法法子。曾任法鼓山農禪寺禪坐會和禪修推廣中心輔導法師、美國紐約東初禪寺兼象岡道場住持,現任法鼓山副住持、禪修中心副都監及禪堂堂主。
三十三歲出家,自云人生「三三來遲」,出家後,對漢傳經典及禪宗體用心法,融會貫通。二○一一年起,結合《楞嚴經》、《圓覺經》、《維摩詰經》、《六祖壇經》等經教,於臺灣、美國、澳洲、莫斯科、波蘭、香港、新加坡等地,帶領止觀、默照、話頭、念佛禪等禪修活動,經常為海內外各地人士宣講無我心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