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獲獎廣播節目《食物面面觀》(The Food Programme)
獻給飢渴心靈的食物歷史、奇聞軼事與趣味實用知識!
《風土經濟學》金鼎獎作家 洪震宇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彭桂枝
飲食生活作家 番紅花
——品味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古羅馬,很重要!」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本書特色: 1.見微知著:透過隨處可見的地址,引領我們思考背後的身分、階級、種族等社會議題。 2.全球視野:橫跨美、歐、非、亞各洲不同國家的門牌號碼,展現各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3.取材多元:從歷史資料到口述訪談,描繪出許多彷彿讓人身歷其境的故事。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蛋白質與卡路里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 第一本從帝國糧食供需、殖民及戰地飲食角度出發, 全方位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因與後果的歷史專書。 莉琪‧科林漢繼《帝國的滋味》之後又一重磅著作。
雄踞美國亞馬遜「美食史」、「咖啡與茶」雙料冠軍! 《紐約時報》經典暢銷巨作! 【獨家收錄】作者私房話:寫作靈感、內文拾遺、常見問答!
從高棉帝國崛起到日本帝國殞落, 亞洲七大帝國的興衰起落。 由世界知名傑出學者組成撰述團隊, 仔細審視亞洲七大帝國在形塑當今世界文明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曾經雄霸一方的亞洲,是否可能再次偉大?
勇闖奇幻中世紀,從翻轉傳統史書的敘事模式,幽默討論時代背景與文化。 跟著歷史學家從35個問題進入中古歐洲,揭開華麗的面紗,探究神話的真實面貌。 如果有一天穿越到中世紀,你有辦法生存嗎?而且還莫名其妙地被授予屠龍的大任務,社會文化、生活規則等等日常狀況全都不懂,更別說要獨自踏上未知的旅途…… ...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這是一種由少數商人組成的壟斷經濟。受到十字軍東征的帶動,義大利半島的城市大發戰爭財的同時,逐漸引領歐洲走出中世紀的框架與低迷,其中號稱「東地中海女王」的威尼斯是最為人關注的成功案例。然而,後來何以威尼斯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讓位給北方的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交棒給倫敦、倫敦被紐約取而代之?一個城...
▍亞馬遜Top 1暢銷書 ▍ 一探古往今來的稅務大觀園,反思如何打造未來的烏托邦。 課稅的藝術,是拔最多的毛,但讓人民發出最小的聲音? 稅怎麼來,決定人類歷史怎麼走。 這場稅賦的攻防戰,可以荒謬至迫使人民拆窗戶,也可能美妙到每天只要工作三小時。 ▏連擁有最聰明腦袋的愛因斯坦都說:全世界...
BBC獲獎廣播節目《食物面面觀》(The Food Programme)
獻給飢渴心靈的食物歷史、奇聞軼事與趣味實用知識!
《風土經濟學》金鼎獎作家 洪震宇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彭桂枝
飲食生活作家 番紅花
——品味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食物不只能填飽肚腹,也推動著人類的歷史進程!
得獎記者暨作家,帶你探索數千年來13種食物所展現的各式面貌。
過度發酵的麵團就沒救了嗎?!
昂貴品牌鹽跟普通鹽的成分不同嗎?!
橄欖油大國義大利竟是假油盛行的始作俑者?!
用牛奶製成的美味冰淇淋,曾是各種傳染病媒介?!
歐洲宮廷曾因君王嗜甜無牙,連張口微笑都成了忌諱?!
馬鈴薯疫病已被用來作為生化武器?!
穀飼雞吃起來可能沒你想像中健康?!
巧克力在過去曾是重要的戰爭軍糧?!……
在本書中,得獎作家亞歷克斯.倫頓將帶領讀者踏上穿越古今、暢遊世界各地的旅程,從文化、社會、政治、科學、健康、經濟、產業祕辛等多元面向,探索諸如麵包、鹽、油、糖、香辛料、馬鈴薯、稻米、番茄、可可……等13種日常食物的歷史與發展,以及人類對其不斷增長的渴望,如何持續改變與形塑今日的世界。
透過倫頓時而風趣幽默、時而引人深思的文字,你將得以用嶄新視角看待食物,發掘食物除了提供養分、滿足口腹之欲外,也發揮了種種出人意表的功用,或帶來無比巨大的影響。像是為食物增添風味的鹽曾用來做為古羅馬軍團士兵的薪餉;歐洲各國過去為了確保製糖所得的利益所造成的非洲奴隸死亡人數,堪比種族大屠殺;食用雞肉對地球的傷害雖比食用豬肉、牛肉小,但雞隻所吃的大豆飼料,仍會造成大規模毀林,加速氣候變遷進程;「黑金」胡椒不只曾被用來做為木乃伊的防腐用品,後來也導致東南亞和印度各地遭歐洲列強殖民統治……
本書除了搜羅與13種食物相關的種種歷史、知識與食譜(像是如何做出完美烤雞或薯條),也探討我們如何在享受美食之餘,亦能兼顧環保減碳、食物正義、勞工權益、永續發展等目標,為地球與所有生命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書揭露了關於食物產業的各種軼事與真相。
——《每日郵報》(Daily Mail)
充滿許多有趣資訊的好書。/引人入勝的作品。
——Goodreads讀者好評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倫頓Alex Renton
英國皇家歷史學會(Royal Historical Society)會士。得獎作家與記者,所寫題材含括戲劇評論、食物書寫、虐童調查,並曾於中東、非洲以及巴爾幹半島擔任政治特派員與戰地記者。著有《食肉星球》(Planet Carnivore)、《血的繼承》(Blood Legacy)。《血的繼承》一書曾入圍2021年貝利.吉福獎(Baillie Gifford Prize)非文學類初選,以及2022年蘇格蘭國家圖書獎(Scotland's National Book Awards)、英國國家學術院圖書獎(British Academy Book Prize)決選。所寫食物相關作品,曾獲格蘭菲迪食物暨酒品大獎(Glenfiddich Food & Drink Awards)以及英國食物作家協會(Guild of Food Writers)年度飲食作家肯定。
譯者簡介
林佩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商界翻譯十餘年,譯有《地質學家的記時錄》(獲第十一屆吳大猷科普翻譯佳作獎)、《說出自信與魅力》等書。
方淑惠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從事翻譯工作十餘年,譯有《孤雛淚》、《你出生那天,就是我的父親節》、《濟貧院的陰影》、《大藍海洋》、《星星男的天文大夢》、《去你的癌症》、《我的法國城堡夢》、《便便學問大》、《一生必遊的500經典路線》、《美麗的謊言》,以及《奇幻之屋》系列六部曲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