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近代台灣金融經濟發展史》收入《彰化銀行六十年史》中由葉榮鐘所執筆之近代台灣金融發展,及戰後初期經濟發展之前八章;延續《彰化銀行六十年史》編年體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略述日治時期台灣金融經濟之事蹟,下篇闡述光復後金融狀況之演變,卷末附記「彰化銀行六十年大事記」。書中除了可以一窺當時的金融經濟情況外,更可看見葉榮鐘作為台灣知識菁英的觀點與檢討。
我們的青春像烈火樣的鮮紅 燃燒在戰鬥的原野 我們的青春像海燕樣的英勇 飛躍在暴風雨的天空 原野是長遍了荊棘 讓我們燃燒得更鮮紅 天空是布滿了黑暗 讓我們飛躍更英勇 我們要在荊棘中燒出一條大路 我們要在黑暗中 向著黎明猛衝 ──〈青春戰鬥曲〉
當時的日籍地主,在臺灣農村社會內造成嚴重不平等,使務農者處於極弱勢地位。 沒有現代機械化器具,農民日出即到田裡幹活,通常直到日落才休息。 只要來場嚴重天災或歉收,農民就得吃番薯配乾鹹豆、喝螺肉湯度日。
現代人多感慨醫德淪喪,卻鮮少有人知道,在台灣曾經有一群年輕秀異的醫師,以他們的生命和自由為代價,追求人民的福祉與國家美好的未來。但那一代熱血的台灣俊秀,卻在五○年代的政治肅清中家破人亡,這一段狂飆的歷史也在白色恐怖的陰影和富裕生活的饜足心態下,長埋地下,隨時光漸漸湮滅。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本書蒐錄了筆者在網站發表過的「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系列文章。1920年代,前後約10年的時期,可說是臺灣四百年來思想百花齊放,最多元燦爛的時代。左派的,右派的,溫和的,激進的,各種思想風起雲湧,各種主義燦爛並起,殖民地臺灣的知識份子,勇於衝撞當時的日本殖民體制。這段歷史值得我們回頭重新去認...
本書蒐錄了日治時期官方及民間發行的彩色版臺灣風景明信片共225幀,並且附錄123幀與內容相關的當代臺灣的風景照片,總計348幀照片。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本書考察1910-1950年臺灣企業和產業在欠缺經濟自立性下各階段的運作過程,以瞭解臺灣經濟存在的利基與限制條件。
「拉流斗霸」(Llyung Topa)是大豹溪流域的泰雅語音,新店三峽的大豹溪流域,過去曾經是泰雅族大豹社聚居地,在理蕃政策下,日本統治者藉由「隘勇線」與現代化的戰爭技術,切割、殲滅山林裡的大豹社。 藝術家高俊宏從2016年到2020年,五年來超過兩百次上山搜尋隘勇線的過程中,他帶著筆記本、G...
他們的魂魄即是歷史的見證 籠罩著台灣五〇年代的白色大霧,斷送了多少美好的青春與前程? 四名對祖國懷抱希望與熱忱的青年,從盼望到失望,進而實踐改造。 最終無一倖免,在那肅殺的年代,為了理想而撲火燃燒自己的肉身。
霧峰林家的中心人物林獻堂,一生經歷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三大階段,對民族活動、社會文化活動皆積極介入,文學藝術上無私的付出與關懷,道盡複雜曲折的時代意涵。《追尋時代》透過林獻堂生命各階段的歷程,佐以日記、詩作、書信往來或公開發言,以及附錄的生平年表,不只能看到近代臺灣的一頁滄桑史,也...
《風光臺灣》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四年(1939),由當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發行的一本寫真帖,書裡收錄了約90張臺灣風景人文照片。 這是一本為促進觀光而發行的臺灣風景寫真集,目標市場則是日本內地的民眾,希望藉由寫真帖的宣傳,以吸引日本本土的遊客前來臺灣觀光。
《橫斷記》書名取自日本總督府官員寫於1914年日軍征討臺灣東部原住民的《臺灣中央山脈橫斷記》,該著作以影像寫真記錄這場「太魯閣戰役」,日本帝國如何「收服」原住民,同時也呈現當時的山林場景及山地部落的樣貌。因此,本書書名帶有對帝國主義的反諷與自我警惕之意,也是作者在書中的行動──橫越「大豹」、「眠腦」...
本書考察戰後至1950年代,本地與外來企業於戰後臺灣發展初期的草創過程,從經濟復興到自立階段,本地與外資企業的歷史源流與營運實態。
臺灣女力崛起,閃耀於日治, 從被動隱忍到主動爭取,形成前所未見的社會群體, 職場女先鋒的篳路藍縷,讓女性不再無聲!
本書收入國內外有關戰後台灣政治史研究的10篇論文,主要分為台灣內部及國際情勢兩個部分。就內部而言,戰後初期政治史以國民政府的接收,以及整個統治體制及其引發的問題最為重要;至於影響1970年代以後台灣政治從強人威權體制逐步朝向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前進,外在的國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突破數據框架 第一本 臺灣資訊地圖 專書 從環境、經濟、教育到政治 超過100張資訊地圖 × 資訊圖表 述說一個個臺灣的在地故事
清水,臺中海線一顆閃爍著低調光芒的珍珠,也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小城鎮──緊鄰著大肚臺地的廣袤平原上,曾孕育著名的牛罵頭文化,周邊的鰲峰山山腳下,兩條長長的水圳靜靜流淌大地,是清水最美的山河景緻。走在齊整的清水街街道上,長長的神社崎通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讓人不禁想在歷史的風景中尋找神社的蹤跡,回首則...
位於臺灣中部的臺中火車站,日日旅客川流,人聲雜沓。人群裡對話喧騰,步伐緊湊,火車來了又走,去又復返,流動的是時間是人是火車,唯一矗立百年沉默不語的只有這座火車站。本書開篇首站來到日治時期,當時臺中滿城歡慶迎接第一代簡易型木構造車站的到來。第二站抵達戰後,因乘載需求而增建車站設施蛻變為第二代火車站的新...
「雖然你是外國籍,但你流著中國人的血,所以你是中國人!」 白色恐怖──在台灣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集體創傷,有不少東南亞「華僑」同樣遭受黨國機器所迫害,他們沒有「中華民國國籍」,卻只因著「大中華民族主義」以及「血統主義」的論述,枉受好幾十年的酷刑以及牢獄之災,造就了這些東南亞受難者一輩子的傷痛! 而這...
臺中公園搭載著臺中市百年來的流轉變化——「牛軛湖」開啟此處的前世今生,從水池到如今的日月湖,周邊有著上古牛罵頭文化遺址,抗清戰役以此為要津,小橋流水之下更曾是先人遺骨藏身處,隨後省城的建立留存些許風華。直到日本人規畫出棋盤式的都市更新,臺中公園開始有了完整身軀,植物的深根、池亭的鐵道往事,消失的神社...
電影道盡人生悲歡,歌仔戲搬演忠孝節義,胡琴鑼鼓齊鳴換京劇登臺,藝術之餘兼及飲食休閒,天外天劇場榮景曾如斯。話說從頭,日治時期中部首富吳鸞旂傳奇一生,私人戲院由其子吳子瑜出資擴建為劇場,第三代吳燕生傳承詩詣,吳家三代層層疊出劇場與櫟社共通的俠氣背景。昔時天外天劇場歐式建築風采壯觀華麗,藝文娛樂盛極一時...
純樸的臺中大雅上楓村是他生命的起點,殖民母國日本東京奠定他紮實的畫藝,而臺灣則是他心念深埋的根。一代膠彩畫大師林之助,出身殷實卻無富家子嬌氣,留日期間不流俗不慕名利,青年藝術家一心追尋美的大道。帝國美術學校畢業後,青年春風得意,出手即是驚豔畫壇的大作。正當前景看好,無情的二戰烽火瞬間扭轉畫家的未來,...
《葉榮鐘全集8》近代台灣金融經濟發展史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之後,葉榮鐘由省立台中圖書館的工作轉入彰化銀行服務,至一九六六年退休。任職期間,葉榮鐘參與「彰化銀行六十年史」的編纂,負責主編。
本書《近代台灣金融經濟發展史》收入《彰化銀行六十年史》中由葉榮鐘所執筆之近代台灣金融發展,及戰後初期經濟發展之前八章;延續《彰化銀行六十年史》編年體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略述日治時期台灣金融經濟之事蹟,下篇闡述光復後金融狀況之演變,卷末附記「彰化銀行六十年大事記」。書中除了可以一窺當時的金融經濟情況外,更可看見葉榮鐘作為台灣知識菁英的觀點與檢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