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個人俯觀巴黎嘉年華會的昇平景象、一個人倉皇受困於暴動中的維也納、一個人在羅馬時被輕浮的美國男子搭訕、一個人像個粉絲般蹓躂好萊塢看明星們的宅墅、一個人遇上了文化衝擊事件而開懷大笑......。
這是本最具「詩意」與「畫意」的旅行文學 恰佩克這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捷克作家與畫家 透過逾200幅的手繪圖和充滿意象、震撼力的文字 雋刻出北歐三國奇特、雄渾和壯闊的自然與人文
生命的偶然與必然,如今只是自然。 只要不忘,一切都好。 以味蕾召喚記憶,用書寫惦念人情。 飲食作家的前世與今生── 韓良憶的半生態度。 過往種種,我始終懷抱著誠意。 曾經的那些人、那些事,如今雖多已不復見, 仍慶幸──他們還留在我的回憶和文字中。
只要出發,改變就已經開始!! 這是一趟極不可思議、令人大開眼界的旅行。 因為一位富有遺孀的善行, 讓一群從未出過遠門、單純質樸的村婦農民, 坐著專屬的三等車廂環遊印度,見識世面。 他們的心窗從此開展,眼中的世界也開始有了不同……
若一生只能讀一本遊記,那就是它了! ☆旅行文學巔峰傑作☆ 這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將與各式鮮猛有趣的人事物與地方交會、碰到各式疑難雜症與「政治問題」 並且充滿旅人面臨各式意想不到的挑戰時,該怎麼見招拆招、以及巧遇貴人來幫忙/幫倒忙!
長距離步道健行者必讀之書,四條全球重要長距離步道完走心得、身心照顧及旅行準備重點TIPS 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重回步道,再現其中的空氣與風景,回味曾經的收穫與領悟。 沒走過的人,本書會帶你了解長距離步道的魅力,和所有你該知道的事。
飢餓遊戲成為夢魘,不能逃脫。不只一次,她什麼也看不見、聽不見,沒有感覺,除了烈火焚身的痛楚,以及痛恨。她的家鄉已經毀滅,無數第十二區的生命只剩灰燼和殘破的屍骸。但,反抗軍確實存在,一批新的領導人在等待,革命正在展開...... 本書為「飢餓遊戲」三部曲的終曲,結局呢?你也許喜歡,也許討厭。然而...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 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她在途上觀察平常百姓的生活、見證社會大事,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也藉着採訪,與當地人交流,聽着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寫下了一般遊記不會記下的見聞。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
★ 一本城市文學誌,讓拜訪柏林的旅者,能透過本書找到一般觀光指南所無法帶領的私房場域。 ★ 以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體裁,帶領讀者體驗這座城市的叛逆精神。 ★ 回顧柏林的關鍵字:叛逆、自由、重建、貧窮、文學、藝術,但依舊樂觀。 ★ 自由才能寫作,寫作才有自由,內容風格呈現一...
一個迷失自我的旅行者,一隻帶來勇氣的浪貓, 一段與貓同行的奇幻旅程 Instagram百萬人次追蹤,影片瀏覽次數超越一億三千萬 每日郵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郵報、BBC、衛報專題報導 Amazon UK暢銷書,全球粉絲熱烈期待,售出二十國版權 「夢工廠」製片、《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監製邦...
艾瑪.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〇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
最任性自在的舒式京都晃蕩, 告訴你如何享受這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繼《遙遠的公路》、《理想的下午》之後, 舒國治最讓人心醉的行旅文學代表作,令和年全新版本上市
一介鄉下武士,帶領日本走向新時代。 坂本龍馬究竟魅力何在,讓後世追思懷想不斷? ‧他在NHK「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調查排名第三,僅次織田信長、德川家康; ‧在他的出生地,有日本唯一以人物冠名紀念的「高知龍馬機場」; ‧每年十一月十五號,全國舉行「龍馬祭」紀念他的誕辰與忌日; ‧...
引領鐵道漫遊.地方旅行風潮的雋永經典 ●另類鐵道迷的漫遊書寫 ●作者親繪鐵道漫遊地圖 ●蘑菇+王春子美術設計
九十年前中國單身女子的自助旅行會有什麼遭遇?
呂碧城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辦過女校、當過袁世凱的秘書。由於早年投資有道,為呂碧城累積了不少財富,得以支持她過著自由、安逸的生活。1926~33年間,呂碧城飄洋過海,足跡遍及美、英、法、德、義、奧、瑞士。她把所見所聞、風土人情寫成〈鴻雪因緣〉,連載於京滬的報章雜誌,後結集成書《歐美漫遊錄》。
作為「國人之嚮導」,呂碧城的遊記提供了不少實際的旅行資訊,如訂票、海關、行李、銀行、旅館、小費等等,均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在倫敦吃日本火鍋,一盤十片薄薄的豆腐要多少錢?柏林的華人餐館在哪裡?紐約電車上吐痰一口罰金是多少?從威尼斯到維也納乘飛機會比坐火車的時間快多少?還羅列必到的名勝古蹟,其景點與歷史背景。《歐美漫遊錄》無異於1920年代的旅遊指南,分享了一個女子的獨遊心得。
在這個「狂囂的年代」,有聲電影誕生了,女性剪鮑伯頭、開車抽菸,呂碧城的遊記也捕捉了這時代的絢爛:寶光璀璨的紅磨坊、舉國若狂的巴黎女皇選舉、巨星宅墅薈萃的好萊塢比佛利山、不啻皇居的郵輪奧林匹克號、英國「少女選舉權」剛通過......。
那時沒有寂寞星球、沒有Google Map,也還沒有數位相機。呂碧城,這位民初才女走出閨閣,一只皮箱隻身重洋,走走停停隨心所欲,漫遊於異域與心靈之間。
本書重點
.呂碧城為中國第一位女編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嚴復形容呂碧城為「高雅率真,明達可愛」,更為她寫詩;秋瑾拜倒於她的才情與她惺惺相惜。
.呂碧城為中國女性「背包客」先驅,本書為1920年代她寫給中國人的旅遊指南。
.以中國詩詞描畫西方風土景物,獨樹一格。
.胡曉真(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導讀。
作者簡介
呂碧城(1883~1943)
原名賢錫,字遁夫,晚號寶蓮居士,法號聖因、曼智。安徽旌德人,作家、詞人、教育家。父親呂鳯岐為清末進士,母親為繼室。父親過世後,由於無子嗣而遭親族搶奪其家產,並教唆匪徒幽禁其母,呂碧城求救於父親昔日的朋友終助母脫險,但原本呂碧城已和汪家訂婚,亦因此事而遭退婚,此後終生未嫁。呂碧城與母親寄居在舅父家,二十歲那年離家逃往天津。機緣巧合下獲得《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的賞識,讓她擔任見習編輯,成為中國新聞史上首位女編輯。由於其文采,呂碧城在文壇嶄露頭角,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1904~1908年間,呂碧城成為《大公報》主筆,提倡婦解、鼓吹女學,寫了多篇相關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並積極籌辦女子學校。1904年11月,在唐紹儀等人的支持下,創辦了北洋女子公學(後改名北洋女子師範學堂),1906年呂碧城擔任監督(職位相當於校長)。在呂碧城的影響下,她的三位姊妹亦從事女子教育的工作。
民國成立後,呂碧城擔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後因袁世凱復辟帝制而離職,1915年與母親移居上海。呂碧城由於營商有道,數年間獲利甚豐,得以支持她在1920年到美國留學,入讀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美術與英語,並開始翻譯《美利堅建國史綱》。1926~33年間再次出國,於歐美等地作長途旅行,期間倡導保護動物,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並皈依佛法。1935年,呂碧城移居香港,從事經文翻譯和詩詞創作。1943年1月23日於香港病逝,火化後骨灰撒入大海。
主要著作包括:《呂氏三姊妹集》、《信芳集》、《曉珠集》、《呂碧城集》、《歐美之光》、《曉珠詞》、《觀無量壽佛經釋論》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