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必邪惡,卻不能不了解邪惡
★作者榮獲美國、加拿大心理學會傑出貢獻獎等多項殊榮★
★研究心理學與犯罪者心理的必讀經典★
★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
《背離親緣》作者的憂鬱症經典 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寫書探討憂鬱症時,要避免將憂鬱症美化或妖魔化都很不容易,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兩種錯誤都犯了。」但也許這樣的寫法才是最誠實的寫法。與其說我對憂鬱症的感覺介於感激和恐懼之間,毋寧說,我以很極端的方式感受到兩者。
除了日常生活中難免的人際衝突,隨著網路操作而愈發激化的政治與社會議題,種種仇恨現象在社群網站或新聞媒體上屢見不鮮。烏俄戰爭與新納粹問題,美國的BLM運動與各類種族歧視爭議,在在顯示這世界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和平。 本書運用認知心理學,剖析仇恨、敵意與暴力背後的真實動機,出版至今超過二十...
★亞馬遜2023年1月最佳書籍★ ★博客來2023年1月外文選書★ 動畫《腦筋急轉彎》顧問、情緒研究的領導學者 帶領我們探索「敬畏」情緒,在平凡日常中找到幸福之道 至今已在世界各地啟迪數十萬人的情緒學者達契爾‧克特納,在傳授快樂之道二十年之後,面對人類嚮往美好生活的永恆追求,提供了一...
想懂愛,必須仔細聆聽 彼此身為人的存在 全球暢銷經典《愛的藝術》作者佛洛姆 教你如何獲得真正的富足與快樂 在1974年到1976年間,佛洛姆撰寫了《擁有還是存在?》(To Have or to Be?)。實際出版時有一部分內容未隨之刊行,本書便是來自這些未收錄的內容。 佛洛...
什麼樣的焦慮才能稱之為病? 就像快樂、悲傷或憤怒一樣,焦慮是一種基本情緒,是人之所以為人相當核心的一部分。如果要你回想上次覺得焦慮的時刻,毫無疑問,不必回溯到太久以前。不過形式較嚴重的焦慮,也是最常見的心理疾病類型,世界各地有數百萬人隨時都會受到影響。
21世紀,我們似乎仍然「相信」些什麼?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儘管今日一切(似乎)皆以科學為依歸,迷信仍無所不在。
憂鬱,可能是21世紀最嚴重(而且沒有疫苗)的疫情,但憂鬱真的存在嗎? 憂鬱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心理疾病。許多人承認憂鬱狀態是真實的,但卻難以區分這種憂鬱是屬於一種情緒或心情狀態、悲觀的人格組成的一部分,還是屬於一種精神疾病。有些觀察家主張憂鬱症是現代社會的發明,責備「醫療化」的興起,並...
耶魯大學人氣爆棚的心理學導論課都在教什麼? 如何把心理學這門現代科學變得好讀又易懂! 認識人的心就跟研究浩瀚宇宙一樣驚奇又迷人! 好好讀完這本書,你就知道如何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藥,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 藥(drug)是指刻意服用以獲得預期效果的化學物質。有些藥是醫療用途,意在治療疾病,有些藥則是為了產生令人愉悅的反應,兩種用途都由來已久。
我們築起圍牆,是為了保護自己珍視的東西。 大師深入解析偏見的根源、影響,以及解決之道 一部教你判斷「真實」的寶典
當結縭超過六十載的伴侶將離你而去時,你怎麼辦?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是大師親身示範喪偶、孤獨和哀悼的心路歷程,更是對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希望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為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我挑選了七個大家熟悉的格林童話,他們都是女性為主角的故事,觸及的正是七種不同的女性心靈面向,七個尋寶圖。用熟悉的故事做分析文本當然是刻意的,因為熟悉的故事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及至今集體對此故事的觀點,如果,我們可以將這樣古老、爛熟於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讓我們對自身所處...
百分之十的人具備亞斯特質,卻不自知; 與世界格格不入,也從來不被瞭解,卻不知道為什麼。 根據BAP研究,台灣至少有兩百萬個亞斯人。亞斯人看待世界,一如迷霧。他們不懂人類主流「社交大腦」的詭譎、曖昧、浮動、壓抑;而他們黑白分明的特質,也不被理解,總是被貼上諸如「白目」、「不長眼」、「自以為是」...
情緒不會讓你過得很糟,你的想法才會。 當心理師不在你身邊時,本書就是你最佳的陪伴者! 「辨識→反駁→取代」簡單三步驟, 幫助你打破慣性、挑戰自我, 從十大非理性信念中解脫,徹底翻轉生命! 全球暢銷超過150萬冊、啟發數百萬人、影響力遠超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家經典之作!「情緒/認知ABC...
特別收錄「拖延掰掰•圖解拉頁」 [5大心理成因,12項克服技巧,一次就上手] 診斷你的拖延類型,根治你的拖延毛病 40年讀者口碑 ╳ 拖延症自助經典 關於拖延症最全面的心理解析、最精準而持續的12種克服技巧
童年時期的一切經歷建構了我們,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我們能夠有勇氣探索新事物而不陷入失去照顧者的焦慮,這樣的聯結與安全感,是兒童發展心智與興趣的重要基礎。然而,忽略幼兒時期的心理安全時,多數人卻要在成年時期,付出更多代價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不是我想這麼做,是我的強迫症逼我的。 .一直買一直買一直買 .全年無休拔頭髮、咬指甲 .一個人嗑掉整桶冰淇淋,明知不對 .重度沉迷在性行為、藥物,不能停止 .永遠擔心今天穿著不當,懷疑別人用異樣眼光看我 本書率先提出可以由自己施行、可以幫助自己與他人的4個簡易步驟,有效對抗強迫的意...
心理病態(Psychopath)
是最令人不解,也是最危險的人格障礙之一
他們欠缺良知、麻木無情
是在人們身邊伺機而動的掠奪者
如果無法加以辨識,就可能災禍臨頭
這些人是誰?
他們究竟算是精神疾病,還是只是壞得徹底?
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形成?
我們該怎麼保護自己?
全球最知名的心理病態專家海爾博士以超過30年的深入研究,
在本書抽絲剝繭,解析心理病態的特質與行為
心理病態是一種複雜的人格違常,是一連串源自人格特質的特定行為,容易被忽視,造成社會煩擾,付出極大的經濟成本,也會對個人造成各種傷害。根據統計,心理病態者出獄後再犯比率為其他罪犯的兩倍,暴力犯罪的機率是其他罪犯的3倍。
■心理病態者無所不在,每天與我們擦身而過
儘管只有極少數的心理病態者會犯下滔天大罪,但會以較為尋常方式帶給別人痛苦與損失。這些人戴著正常人的面具,宛如變色龍般任意變換身份,四處拐騙,對於毫無戒心的受害目標而言,他們甚至充滿魅力,一旦墬入其謊言與控制之網中,就很難全身而退,任其予取予求,最後不是破財,便是心碎,蒙受情感或金錢上的巨大損失。
■在成為掠奪者目標前先學會辨識他們
從心理病態者的社會偏差行為、情感表現與人際關係,可以看出其人格特徵。他們雖然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知道是非對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卻完全不受良知制約,非常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對他人的痛苦或折磨毫無感覺,為了一己私欲不擇手段,什麼都幹得出來,令周遭的人痛苦不堪,卻束手無策。
■病態人格的成因:先天因素與外在環境交互作用
這些心理病態者是真的瘋了,還是本性就很壞?本書作者長年深耕心理病態研究領域,為全球公認的權威專家,他總結30年以上的實證研究,加上腦波型態、斷層掃描等科學性研究,提出形成病態人格的成因可能為先天因素與外在環境的交互作用,並揭露心理病態者是如何為所欲為、巧取豪奪,操控身邊的一切,榨乾別人的積蓄與感情。
■保護自己:因應之道與降低損失的方法
潛藏在社會角落、造成極大破壞的心理病態者,我們要如何辨識出來?如果他們的人格已是根深蒂固,行為不可能改變,那我們該怎樣保護自己?本書以各種案例與深入的實證,說明心理病態者的常見特徵,建議讀者盡可能避而遠之,並提出5個因應之道與9大原則,以保護自身安全和控制損害。
同聲推薦
李茂生│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林靜如│律師娘
周偉航│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海國│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海苔熊│Podcaster
鄭志強│臨床心理師/皓心理治療所所長/台灣司法臨床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陳慈幸│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陳睨│企業與校園講師、溝通與表達顧問、辯手
楊聰財│醫學博士、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院長
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謝伯讓│腦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劃排列)
人稱變態,又譯心理病態者。這類人超會做人,難見異常,非精神疾病,犯罪是他的障礙,隨時在你身邊!大師著作,趨吉避凶,極推──臨床心理師/皓心理治療所所長/台灣司法臨床心理學會創會理事長 鄭志強
在冷血心理病態環伺橫行的世界之中,這是一本人人必讀的經典生存指南。──腦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謝伯讓
我們不必邪惡,卻不能不了解邪惡。深入了解「缺乏良知」的種種不會使我們變得邪惡,反倒使我們更能看見人性良善的光輝。──臨床心理師蘇益賢
了解病態的常態,解析良心的原型。──律師娘林靜如
本書以豐富的案例與深入實證的參考資料闡述了心理病態者的心路歷程。閱讀此書,有助讀者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焦慮。──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胡海國
令人著迷、顫慄的一本書,論述又是無比精確……世上最負盛名的心理病態研究者提出他一針見血的科學探知,寫成這一本傑出的著作:這本書既有高度可讀性,也極有研究價值。──維吉尼亞大學法學教授約翰‧莫納漢博士
本書提供大量關於心理病態的資訊,……學生必讀之書。──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阿德爾‧佛斯
雖然這樣看待心理病態者有些可怕,讀起來卻非常有趣……海爾博士強力主張,他認為心理病態是天生,而非後天養成……這份報告令人毛骨悚然又大開眼界,呼籲眾人要採取行動。──科克斯評論
作者黑爾博士是心理病態這個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他提出心理病態者,既不是反社會者,也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能夠清楚辨別對錯差別、卻選擇加以忽視的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同情心、內疚感和罪惡感。──《出版人週刊》
「心理病態」這個詞讓大多數人想起的都是罪行累累的殺人犯,但並非所有的殺人犯都是心理病態者,也不是所有的心理病態者都是殺人犯。心理病態是一種複雜的人格障礙。這本書清楚闡述了心理病態究竟是什麼。 ──《圖書館期刊》評論
這個主題非常複雜,但作者卻能適切加以探討又不失深度。──休伊‧安斯沃斯,《泰德‧邦迪:與殺手的對話》作者
善者最害怕的莫過於是受到「惡意者」的抨擊,卻因為缺乏對於這類「病態人格」的認識而持續內耗,瞭解以求鑑別,是我們每一個人在當代社會中的自我保障安全線。──企業與校園講師/溝通與表達顧問/辯手 陳睨
對於任何人想要探究與防備這些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掠奪者,本書價值非比尋常。──約瑟夫‧溫鲍,《洋蔥田》作者
作者簡介
羅伯特.海爾博士(Robert D. Hare)
海爾博士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的名譽教授,也是Darkstone Research Group法醫研究與諮詢公司的總裁,公認是全球心理病態領域的權威專家,研究超過30年以上,發表過學術論文上百篇。他開發出的「心理病態人格檢核表」,很快獲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與精神科醫師採用,迄今仍是世界各地廣泛採用的評估鑑別工具之一。海爾博士因其心理病態研究獲獎無數,並於2005年獲頒國際心理病態科學研究學會的終身成就獎。他也曾受邀參加不計其數的相關講座,包括FBI在內的許多執法單位都曾找他諮詢。
譯者簡介
王敏雯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所碩士,喜愛沿著蜿蜒的山路恣肆行走,也愛伏案翻譯,逐日收藏其間的汗水與快樂。賜教信箱:sabina7261@gmail.com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