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實踐的23個細節
扭轉工作與人生的筆記本活用術 唯有一面思考一面書寫的筆記術,才能真正鍛鍊腦力。 透過做筆記的過程,從既有資訊中,挑選和整理出自認重要、有趣、有用的部分,不僅能幫助記憶和理解,更能了解自身需求,甚至激發新的創意,是成功學習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
學習為對方著想的社交溝通 人際溝通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曾說,「如何與人相處,大概是你所面對的最大問題,尤其是在商場上。」實際上,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上,難免都會遇到跟不熟識,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對象打交道的機會。 但為什麼有人總是能在初次見面,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或在社...
每一次的經驗,都能累積成更好的自己 近一年提到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跳出的,大概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了吧。打選戰時,他下命團隊處理各種大小事務,像是財務管理、跑行程、媒體專訪,連臉書PO文的細節都建立了SOP。這種凡事講求...
【導讀推薦】 你的英文比你想的好 學好英文是許多人反覆出現的新年新希望。但知道英文很重要,與決心學好英文又是兩回事。為什麼學不好英文,或許是因為你把英文想得太難。在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英語只是工具,說得好不好,端看是否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
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提案一次通過 提案涉及了分析、蒐集、發想、歸納、溝通等各種職場基本能力,職場工作者如果能確實精通提案的技術,意味著你擁有清晰思慮,能直指問題核心;面對繁多龐雜的資料時,能有系統地篩選整合出有用資訊;能從不同角度反覆思索出可執行的創意;有時間、人力與金錢的成本概念...
做一個成就他人的領導者 「媽媽與情人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這個兩難的問題換到工作場景中,被詢問者就是那名夾在部屬與老闆之間的中階主管,每天都得體會這種兩難的窘況。
和情緒握手言和 最近,一位朋友分享了一段故事:她上個月被升為小主管,但看似美好的晉升,卻讓她更不想面對自己的工作。原因在於,她帶領的團隊都是要好的同事,大家希望她能對一些任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她稍微嚴肅一點,同事們就認為她換了位子、換了腦袋,根本不在乎之前的交情。 而承擔領導的責任...
【導讀推薦】 為更好的自己努力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一書中,作者史賓賽‧強森(Spencer Johnson)說了一則寓言故事:有兩個小小人與兩隻小老鼠,分別在一座迷宮中尋找乳酪(比喻生活中追求的事物),有一天,某個乳酪站的乳酪突然不見了,兩隻小老鼠見狀立即拔腿就跑,開始尋找新的乳酪,...
【編者的話】
小事不為,大事難為
採訪編輯 周頌宜
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皮夾裡的紙鈔,我習慣將100元、500元放在第一層,1000元則放在第二層,而且一張張都是正面朝前,零錢統一收在零錢包。或是早上到公司正式工作前,先至茶水間倒一壺溫水回座位,開啟一天的工作。
後來才發現,這些行為不知不覺中,對我的生活及工作起到正面的影響。比方說,午休時間去超商買飲料,便利商店往往擠滿了人,結帳時總是大排長龍,「35元,謝謝!」當店員告知價錢時,我可以很快找到零錢,快速結帳離開,隊伍也可以順利前進。
倒一壺水也是同樣的道理,我的座位在辦公室最深處,起身至茶水間、倒一杯水再回位子,沒多久水就會喝完,需要重覆一模一樣的動作多次,浪費不少往返時間。因此,一次倒一壺水就成了我的解決方式,我就可以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工作上。
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只要做好,就可能產生好的效益。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曾說,「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於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衝動。」
每個人都知道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也想向成功人士學習好行為,卻怎麼也沒辦法持之以恆,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大腦的運作方式。
本期特刊從習慣養成的3個階段──衝刺期、無力期、穩定期講起,針對不同階段提供相應的解方;接著說明哪些是工作與生活上的好習慣?哪些又是必須戒掉的壞習慣?同時透過多位成功者的經驗分享,幫助你擊退想放棄的念頭,成功養成好習慣。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