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秘密讀者》是兩種焰火。一道源於逝世10週年的袁哲生,此刻仍在許多六、七年級作家身上燃燒。本期專題既回顧袁已經完成、不能改動的文本,也提出不同的讀法,或能促成文學史的伏流冒頭。另一股焰火來自318佔領立法院,本期有3篇文章與這場運動相關,談及社會運動中作家及寫作這件事情,可以如何施展;另一篇文章則緊扣服貿議題中出版業「恐懼的遠因」。
這次,《秘密讀者》把矛頭轉向自己。自2013年9月創刊,《秘密讀者》已經刊出90篇文章。九個月之後,一百篇的分水嶺之前,這本刊物究竟做到了什麼?還期待著什麼?哪些缺失連同仁自己都看不過去?本期專題不但對內訪談,也邀請副刊與出版業的從業者,從外部檢視,同時也著眼台灣的各種書評渠道,邀請讀者一起來思考:...
第一次,我們認真討論遊戲的敘事,想與你分享「用遊戲說故事」的特殊之處,也想從遊戲中,帶出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故事,或許那會是我們了解自身世代的線索。不管你有沒有玩過遊戲,都可以從這個專題中,找到我們對故事、乃至於文學的熱情。恐怕也是第一次,「書評」的題目竟然是男同志娛虐向遊戲,與之並陳的是柏林及《浮光...
台灣文學這個研究領域,牽繫著國族情感,政治與學術的利益糾葛,更有師生投注青春熱血於此間。然而,當台文所的畢業生找不到專業訓練所支持的工作,當學科成員沒辦法被納入文化生產,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想想: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本期《秘密讀者》邀請你一起反思台灣文學研究的現狀與未來。
吳明益在臉書上自稱「不靠行」,讓秘密讀者開始思考:什麼是「不靠行」?靠行與不靠行的作家,有什麼區別,又會如何影響文學作品生產者的社群呢?挑釁與反省都不偏廢,本期《秘密讀者》共讀《善遞饅頭》,幫不讓你讀太宰治的媽媽緩頰,書評帶到《閣樓裡的佛》,而吉田修一的《路》跟徐嘉澤的《他城紀》又怎麼會扯上關係?
你喜歡看動畫/漫畫/遊戲(ACG)嗎?六月的《秘密讀者》專題「當動畫開始思考」由帝大社研宅學組(Socotaku)客座編輯,聚焦日本動畫監督神山健治的兩大作品《攻殼機動隊 S.A.C 2nd GIG》與《東之伊甸》,企圖從動畫中看出台灣的政治契機。書評《後宮甄嬛傳》跟《蒙馬特遺書》同台,胡晴舫的《懸...
兩大報文學獎揭曉,BUT--季後賽才剛剛開打!冤家路窄,誰技高一籌?請看本期專題。敲碗敲來童偉格《西北雨》,人生相談室討論學校。秘密讀者評論吉田修一的《路》、「殺很大」的故事,對香港作品的評論也翩翩登場。十月號《花街樹屋》的評論引發回應,請看愛書人激起的漣漪!
本期《秘密讀者》規劃「中國詩歌」的專題,藉此提供讀者可以依照不同角度切入當代的中國詩壇,同時也可以映照目前台灣的詩歌發展在體制上的問題。敲碗書評《零地點》,板橋卓小姐詢問舅舅過世的問題。一篇詩評,一篇出版市場評論;有人剖析趙剛之熱愛陳映真,有人讀出《舞姬》中的微火。
作家熟成後,誰還記得當初咬下第一口文學蘋果的滋味?本期秘密讀者回顧亞洲六位作家的第一篇作品,帶您一窺作家與社會共同脈動的歷程。敲碗專欄是《文學理論倒讀》。人生相談室這回的案主有點慘,《金瓶梅》與王定國有機會拯救感情多舛的命運嗎?書評同時有肆一跟黃錦樹,讀者你怎麼看?新專欄「評論工具箱」粉墨登場,...
秘密讀者陪你度七夕,反對二元論的愛情觀,去死團員也安心!專題五篇文章,從郭松棻與陳映真筆下的少女與少婦,一直講到「那些年」和BL,期待你也來分享你的愛情觀。「人生相談室」回應文學出入擁核與反核的方式,書評有高翊峰新作《泡沫戰爭》和舒茲《鱷魚街》,更有長文討論賴香吟筆下的學運與愛情!
政治、棒球、書評,三者在台灣的共通點是什麼?誠實很難得。牽扯著台灣上萬球迷情感的棒球,卻一再淪陷政治與簽賭的陰影。本期《秘密讀者》通過書評,努力撿回誠實,坦言不諱,一起回到誠實的本壘。擺好架式,願球場的風爽朗如昔,願台灣的文學豐贍茁壯。
10月號《秘密讀者》的專題是《短篇小說》排名賽,從網路海選到評審交鋒,選出最優秀一篇和最「落漆」一篇。海選激烈,評審交鋒,就等你的意見。「人生相談室」教你XX政府,「讀者敲碗」敲出魔術師。書評一樣有4篇,這次能不能說到你心坎呢?先賭為快!
邁向2014的關頭,本期《秘密讀者》以專題來關注今年書市,從銷售等出版現象,觀察讀者對廣泛意義上的文學書,有什麼樣的想法。朱天心在敲碗專欄粉墨登場,而人生相談室這次接待的是我們深愛的魯蛇同胞。讀者將《風起》讀成純愛小說,也詳談了架空與歷史中的屠殺。文學一直是抵抗現實的利器,年關將近,秘密讀者頂住...
選舉年的投票日前一週出刊,當然要做政治小說專題啦。本期專題介紹李昂、陳列、施明正、陳黎及幾位詩人的作品,探討文學如何回應現實政治,又有哪些不足之處。共讀會邀請您一起讀丁允恭的《擺》,人生相談室則面臨創刊以來最嚴酷的挑戰!此外還有劉梓潔、朱宥任和草間彌生的評論喔!
這個元旦放連假,考慮讀本書嗎?秘密讀者用10個關鍵字,幫你找出不只10本好書。2014年唯一評論318運動相關書籍的書評,就在這期。《屍者的帝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幻事錄》、《噬罪人》、《路邊甘蔗眾人啃》、《噬罪人》一字排開,年終最過癮評論buffet!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大選過後,聊聊「家族」和「認同」。當一個政黨訴求「五年級」的委屈、另一個政黨卻要大家想想孩子時,剛好可以來看看:作家們到底是聽話的好孩子,還是把自己的爸媽藏在暗處?為了政治立場在家裡吵翻的煩惱不是你才有,來看看這期「家族の暗面」專題,以及「挑戰秘密讀者」當中對張亦絢《永別書》的討論吧!誠摯歡迎你的「...
七年級世代逐漸成人、出社會,當年被視為萬惡次文化元兇的「電視」,也開始成為人們「懷舊」的一部分。這期秘密讀者不但要懷舊,還要跟大家一起回頭看看「電視兒童的文學史」,那些我們曾經一起看過的《梅花烙》、《還珠格格》和《鬥魚》,背後竟然也有「文學」?而它們如何影響了近年來紅到不行的中國戲劇?與這條線平行發...
閉上眼睛,問自己:您能夠說的出幾位泰國作家的名字?越南呢?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呢? 本期《秘密讀者》策劃的超大型專題「東南亞文學,與台灣的距離」,就是從上述的提問開始的。光是專題本身就有十篇文章,試圖為大家介紹地理上離我們非常近、但理解上離我們非常遠的東南亞文學。
你聽見別樣的歌聲嗎?看漢語以外的評論書寫 黃錦樹親上擂台,和評論者來場重量級對決! 本期《秘密讀者》策劃了「山與海的泛音——漢語書寫體以外的聲音」。雖然《秘密讀者》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以「漢語」為主的書評雜誌(不管是評論用的語言,還是評論對象的語言),但若有稿源,我們始終樂意...
本期專題直搗兩種勵志作者及其作品,分別是面向大眾者如Peter Su、肆一,以及「階級勵志偶像」如Paris Shih、個人意見。愛自己,何庸「女人迷」比手畫腳。 《臺北城裡妖魔跋扈》來挑戰秘密讀者,其中一位評論人給0.5分的理由,竟然讓作者表示敬意,究竟為什麼? 楊照嫌電子書缺乏時間感,只有電...
從今年開始,每逢期數是「3的倍數」時,我們就會策劃一個比較龐大的專題,來提出台灣的文學圈裡,比較少思考的問題或者理論。本期就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所以這次的專題罕見地刊出了七篇文章的超大規模,從理論的基本介紹、重要書單的提出、國外的研究現況,一直到「這些理論可以怎麼介入台灣文學?」的評論實踐,呈現一套...
其實鬼門開不開都無妨,我們都是彼此的魑魅魍魎,兩週年的《秘密讀者》陪你從台灣文學裡抓鬼,通靈甘耀明、簡媜和吳敏顯的作品。熊一蘋拿第一本書《超夢》來挑戰秘密讀者,到底有沒有比同名的神奇寶貝還厲害呢?快入手本期《秘密讀者》,然後就換你當鬼。
二月的《秘密讀者》溫暖慰人,主角是江凌青和李雲顥。江凌青這顆早慧的星在羊年前遠颺,本期專題與你一起記憶她,回顧她多元的作品,整理作品年表,熟識或陌生的讀者皆宜參考。李雲顥的詩集《河與童》來挑戰秘密讀者,好奇他的得分如何,開卷即知!
從專門的「文學書評」擴大到「人文、社科類書籍書評」 自本期開始,《秘密讀者》歡迎人文與社科類的書評,本期專題「人們應該如何共同生活」則以四篇倫理相關的書評,拉開序幕。「挑戰秘密讀者」登場的是許榮哲的《小說課2》,快拿你的想法來切磋。近來教育界的熱門詞「翻轉教育」的可能侷限在哪裡?似乎可以由旗手葉丙...
去年此時,《秘密讀者》的專題關注台文系所的建制;今年我們轉向中文系,嘗拆解「中」「文」系的神話。本月挑戰秘密讀者的恰好是出身中文系的楊婕,「宅女我愛羅」,評者如此下標,或許你也會在散文集《房間》裡找到共鳴的角落。我們的讀者也非常給力,出版不久的《禮讚1949》即迎來書評,底氣十足,還請一睹為快。 &...
2015年年終,秘密讀者照例做大專題回顧,這次我們專注於文學策展,或說從策展切入文學作品、展覽及其改編。密集轟炸的11篇專題文章加1篇書評,這是秘密讀者陪你跨的第三次年。
正面討論創刊以來,關於秘密讀者匿名機制的各種論點! 本期的秘密讀者,以「說到『匿名』這檔事」為專題主題, 除了正面討論創刊以來關於秘密讀者匿名機制的各種論點, 也邀請評論者進一步深論在尋常的「謾罵、不負責任」擔憂以外,更重要的問題癥結所在。 同時,本期專題翻譯了日本學者戶坂潤的〈匿名批評論〉, 此...
誰還讀羅蘭巴特?不炒冷飯,本期專題挑出「性」等切入角度,尋覓巴特在自己等身著作裡的位置。 面向大眾市場的棒球小說,來勢洶洶,挑戰秘密讀者。果不其然張力繃現,看作者東澤善用後手優勢質疑《秘密讀者》,後者「無話可說」!繼「當動畫開始思考」專題後,動畫評論再現,名監督今敏的《早安》如何用一分鐘讓觀眾感受現...
輕小說不輕薄! 巴代挑戰秘密讀者,逐段回覆! 揭開輕薄的「假象」,本期專題與你一起讀台灣的輕小說。《最後的女王》挑戰秘密讀者,巴代直接「回文」穿插在評論之間,熱鬧非凡。書評直接來戰《秘密讀者》精選輯,銳利觀點戳中肚臍,細心比對更有樂趣哦!
本期《秘密讀者》,在新政府上台一個月前,策劃了「有耳無嘴——台語語文政策」專題,盤點未竟的台語運動軌跡,並且期待接下來的可能性。「挑戰秘密讀者」專欄則推出李金蓮的《浮水錄》,三篇評論文章並列之後,作家卻表示「有個關鍵處被漏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需要大家一起讀,確認兩造說...
「研究生不禮貌運動——讀那麼多文學理論要幹嘛?」這個專題,打算以四篇文章來思考「理論」之於台文系所研究生的意義。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這些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什麼?又如何面對創作者與研究者之間的關係?(或者,這真的是「兩者之間」的問題嗎?)
四月。還活在我們的文學裡的,袁哲生。
四月專題:重讀袁哲生。
最殘酷的月份,太陽花的影子蓋過丁香的氣息。
從文學與出版的角度,切入318與服貿。
【目錄】
編輯室報告:兩種焰火
【專題:重讀袁哲生】
1.一個猜想:袁哲生的遺產
2.無聲之聲:幾個斷片,讀袁哲生
3.袁哲生年表
【專欄:共讀會】
遠目人生格鬥技——讀唐捐《蚱哭蜢笑王子面》
【專欄:人生相談室】
好地獄和偽天堂要選哪一個?
【書評】
1.抵達之謎
2.恐懼的遠因
3.科普書還是心得報告?——讀周芬伶《創作課》
4.隱形現實的進逼和困難:讀《隱形生產線》
【出版資訊】
文學評論新書快訊
編輯室報告
四月的《秘密讀者》,是兩種焰火。
數個月前,我們便已規劃好了,要將這「殘酷的月份」留給袁哲生,這一位作品清遠沈潛,有著他人難以比擬之詩意的,早逝的作家。在2004年的4月6日,他結束自己的生命,留給文學圈一個錯愕的頓號。紀念的日期是早已確定了,我們沒能料到的是,今年的四月會剛好遇到歷史事件等級的318反服貿運動。就在4月7日,由已受媒體注目的「學運領袖」陳為廷不避嫌諱地在臉書喊出鄭南榕的名句:「我是OOO,我主張台灣獨立。」為震央,盪開了數年以來最熱烈的紀念民主先賢的熱潮,「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也成為人們琅琅上口的名句。但只有很少很少的人注意到,就在前一天,許多六、七年級最重要的作家,也悄悄地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地表達了對袁哲生的紀念。
一面靜坐,一面懷思,在立法院燃燒的社會意識之火當中,也有微小幾星純藍而深邃的火焰的。這就構成了四月號《秘密讀者》的景觀。袁哲生專題中以〈一個猜想:袁哲生的遺產〉,從文本內的意象、若死亡未發生的「可能性」猜想,一直追索到他所留下來的文學影響,不僅是對已成事實(如那些不可能再修改的文本)的評論,也暗示了一種尚未明說的文學史伏流。〈無聲之聲:幾個斷片,讀袁哲生〉篇幅浩大,細密排比、閱讀,是極具挑戰性的貼讀實踐。唯需要向讀者道歉的是,由於我們安排不週,故此次專題篇目有所短少,尚祈見諒。專題以外,318反服貿運動也顯然是評論熱點,出現了三篇討論到此事件的文章。〈抵達之謎〉評論作家及其寫作在整個運動中的表現,試著進行初步的分類,有助於我們更進入細節去思考「作家的社會責任」,擺脫以往只停留在道德綱領層次的評論;而〈恐懼的遠因〉則深入討論服貿中的「出版」,提出一種「恐懼」的現象,層次與視野都在已有評論之上。這兩篇文章都是「非典型書評」,以網路文本或「不存在的文本」作為討論對象,也各是拓展評論邊界的嘗試。人生相談室〈好地獄和偽天堂要選哪一個?〉也從318反服貿運動開始,帶出陳冠中的《盛世》。
雖然如此,這期《秘密讀者》也還留有「經典款」書評。共讀會推薦唐捐生猛的詩集《蚱哭蜢笑王子面》,〈科普書還是心得報告?——讀周芬伶《創作課》〉指出周芬伶書中若干流於想當然耳的錯謬「觀察」,〈隱形現實的進逼和困難:讀《隱形生產線》〉則思考敘事文本「真實」與否這樣困擾讀者與作者萬年的問題。快慢並陳,與時事緊貼、也保持退一步思考的餘裕,在《秘密讀者》,文學與並非離世索居,也不是只能投身烈火,「兩種」之間的兼容或張力,我們都不會放棄。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