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領書額度
五十年代的香港,百廢待興,是一個需要辛勤工作「捱世界」的社會,充滿挑戰,但亦有無數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少富可敵國的精英,都是從那時代肇造其事業王國的。
當其時,大陸政權更易,大批內地人南下香港發展,引入了資金及技術,其後韓戰導致對中國禁運,迫使香港由從事轉口,轉型為工業城……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電子書: NT$
504
經過一九五○年代的急速發展及人口增長,自一九六○年代起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進入了路途崎嶇但高速增長的黃金階段。雖然發展中的香港偶或遇上逆境,例如一九六六、六七年的動盪、一九八四年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帶來的憂慮,但也有順境之時,例如經濟因工業發展而大幅增長,市民生活逐漸改善,基礎建設也漸次完成。
4.5
特價
電子書: NT$
238
§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起源,低地人海上帝國的崛起 §
「我們將啟程尋找,新的、從未見過§的土地。」
Wij nieuwe landen gaen soecken de noyt bevaren sijngeweest
誰也沒想過,一名荷蘭少年的人生志向
竟促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打造出低...
4
電子書: NT$
449
「我希望,我的自傳能說清楚,科學和民主到底是如何引導我(以及我的認同者)走上這條『被通緝』的不歸路。」──方勵之
世界級的天體物理學家 中國民主的先行者,一位承擔太多責任的知識份子,親筆自傳塵封二十年,遺稿全球首度面世!
要知事實真相,應以此書為本。方勵之以他一貫坦然、簡潔、深入又詼諧的筆調,解...
出版日期:0007-12-11
電子書: NT$
296
香港於1841年開埠至1896年間的建築,甚具特色,可惜時至今日,大部分或已消失,或已改建。
4
出版日期:0007-12-11
電子書: NT$
164
漆咸道、彌敦道、廣東道,條條大道貫通九龍,但只要略為偏離大路則別有洞天,那就是充滿民俗風情的後街文化了……
電子書: NT$
504
中西區,香港的商業與金融命脈。經過百多年光陰的洗禮,繁華依舊。
出版日期:0006-01-14
電子書: NT$
568
一百二十多組往年今日的比照,展現金鐘及以東的港島變遷。依循書中的圖像軌跡,追尋往昔小市民的歡樂。金鐘的海員軍營集中地,灣仔的風月區,銅鑼灣、筲箕灣的漁港風光,北角的平民遊樂場,以及太古的船塢工業等等,盡顯市井活力、庶民風情。
電子書: NT$
332
全書收錄約二百幅精選舊照片,生動展現鄭寶鴻所收藏的香港,為讀者重構祖父輩們的奮鬥故事,過得雖苦,當中卻有活力無限、希望在前的一點甜。
4.5
出版日期:2012-05-13
電子書: NT$
536
舊照片不僅能紀錄各時代人、事、物的珍貴片段,而且是反映一座城市往時風貌與發展掠影的工具載體。作者自小便懂此道,他幾十年來流連嚤囉街,收古藏舊,翻查文獻,求證資料,存下不少寶貴的香港回憶。
5
電子書: NT$
352
香港歷史上1940-1960年代是一個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轉折期,危機處處,挑戰頻頻,充滿屈辱血淚之痛,出亡求生之哀,內憂臨門而方寸頓失,生活迫人而欲哭無淚等等。
出版日期:2010-12-11
電子書: NT$
232
黃大仙是香港為人熟知的民間信仰,逢年過節均會吸引數以萬計善信上香祈福。到底為甚麼人們對黃大仙如此尊崇呢?黃大仙是何許人?這一信仰又是如何傳入香港的呢?
4.4
電子書: NT$
384
潘佐夫繼《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後,最新鉅作!
迄今最中立、最權威的鄧小平傳記
唯一使用蘇聯解密檔案及獨家訪談資料,完整解讀鄧小平的一生
5
電子書: NT$
856
中環,幾乎每三十年便有一新景象,我們豈能只被動地守着它在蛻變下遺留的滄桑?本書先以十九世紀末的中環如何成為維城核心作背景,再從「上半山」、「下中環」、「去填海」三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作深入探討,藉着昔日珍貴的老照片、舊報章、地圖及文獻,回顧中區在海濱規劃、經濟命脈、街道、文娛康樂及交通變化等等各方面...
4
電子書: NT$
408
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是香港由戰後百廢待興走向繁榮的黃金時代,孕育出來的景點、地標和特色街道,都成為舉世聞名的標誌,躍然於明信片上,代表香港向遊客作招徠,同時亦展現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可堪回味的快樂時光。影像中的虎豹別墅、旋轉餐廳、啟德機場……都是陪伴我們長大的老地方。
4
出版日期:0007-11-15
電子書: NT$
504
一百多年過去了,電車從單層車廂演變為今天的雙層車廂;從最初上層採用開篷設計更替成今天的密封外殼;從最初依靠自然風發展至今天的空調設備。電車在不斷演變之餘,電車每天行經的地區同樣亦不斷蛻變。時至今日,這種變化仍然持續著。
4
出版日期:2012-01-11
電子書: NT$
176
香港第一次出現的人、事、物,都是香港人珍貴的集體回憶,從中可以認識香港殖民地時期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以及各種民生與公共建設的情況。從這個角度追溯香港歷史,不單生動有趣,也極具保育與教育意義。本書透過政治、經濟、民生、社會建設、醫療、教育、出版、娛樂、宗教和建築等不同範疇,帶你穿越時空,細味香港這個家...
4.6
出版日期:0007-01-13
電子書: NT$
352
一九七零至八零年代是香港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代,社會資源也較戰後初期充裕。現代建築技術的應用,使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核心區域摩天大廈林立,就算是一般的住宅區,樓高也有二十多層,新市鎮亦逐漸都市化。城市藉著各式各樣的現代設施如啟德機場的跑道、過海隧道、高速公路、地下鐵路等等成為國際知名的大都會;而社會貧富...
詳細資訊
五十年代的香港,百廢待興,是一個需要辛勤工作「捱世界」的社會,充滿挑戰,但亦有無數出人頭地的機會,不少富可敵國的精英,都是從那時代肇造其事業王國的。
當其時,大陸政權更易,大批內地人南下香港發展,引入了資金及技術,其後韓戰導致對中國禁運,迫使香港由從事轉口,轉型為工業城市,不少工廠紛紛在各區開設,為香港經濟發展奠下基石。
作者鄭寶鴻經過長期的積累收藏,利用豐富的圖片及大量材料,透過香港五十年代關鍵的細節,重現社會生活不一般的面貌。
本書將從18個篇章,用圖片配以精煉的文字,介紹50年代的香港社會、交通、財經金融、工商業、都市發展、房屋等。作者更為上下兩個部分各撰寫一篇短文,以概括當時期值得注意的大事件及重點,讀者在閱覽圖片前對主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