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定價:NT$ 352
電子書售價:NT$ 176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香港第一次出現的人、事、物,都是香港人珍貴的集體回憶,從中可以認識香港殖民地時期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以及各種民生與公共建設的情況。從這個角度追溯香港歷史,不單生動有趣,也極具保育與教育意義。本書透過政治、經濟、民生、社會建設、醫療、教育、出版、娛樂、宗教和建築等不同範疇,帶你穿越時空,細味香港這個家的點點滴滴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4.5
電子書: NT$
339
◎「中華民國」是誰起的名字?「中華民族」是誰後悔莫及的發明?
◎蔣介石誓師北伐,但最大功勞得給俄國將軍加倫。
◎陳炯明並沒有叛變,他只是反對孫文破壞《約法》自立為非常大總統。
◎課本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民國罪人。看過他背黑鍋的證據你會想:他才算國父。
你在兩黨的官方歷史文件裡,都不會看到這樣的記載...
4
出版日期:0007-12-11
電子書: NT$
164
漆咸道、彌敦道、廣東道,條條大道貫通九龍,但只要略為偏離大路則別有洞天,那就是充滿民俗風情的後街文化了……
4.7
電子書: NT$
144
隨著本土意識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一再成為全城焦點,
要在迷失及爭論中尋回身份,何不從源頭出發?
從歷史中找回香港本土意識的冒起及演變的線索,再決定今天該如何自處和定位
4.6
出版日期:0007-01-13
電子書: NT$
352
一九七零至八零年代是香港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代,社會資源也較戰後初期充裕。現代建築技術的應用,使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核心區域摩天大廈林立,就算是一般的住宅區,樓高也有二十多層,新市鎮亦逐漸都市化。城市藉著各式各樣的現代設施如啟德機場的跑道、過海隧道、高速公路、地下鐵路等等成為國際知名的大都會;而社會貧富...
出版日期:2014-01-27
電子書: NT$
360
本書是張樸多次遊歷香港、多年研究香港文化後繪成的一幅香港城市心跳圖。他將香港的地理、建築、歷史、文化、潮流時尚、日常生活一網打盡,更展現了人事物的色彩和溫度。書中還放入了他對甘國亮、馬家輝、陳寧、林奕華等多位香港文化人的訪談實錄。
電子書: NT$
504
經過一九五○年代的急速發展及人口增長,自一九六○年代起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進入了路途崎嶇但高速增長的黃金階段。雖然發展中的香港偶或遇上逆境,例如一九六六、六七年的動盪、一九八四年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帶來的憂慮,但也有順境之時,例如經濟因工業發展而大幅增長,市民生活逐漸改善,基礎建設也漸次完成。
5
電子書: NT$
856
中環,幾乎每三十年便有一新景象,我們豈能只被動地守着它在蛻變下遺留的滄桑?本書先以十九世紀末的中環如何成為維城核心作背景,再從「上半山」、「下中環」、「去填海」三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作深入探討,藉着昔日珍貴的老照片、舊報章、地圖及文獻,回顧中區在海濱規劃、經濟命脈、街道、文娛康樂及交通變化等等各方面...
出版日期:0006-01-14
電子書: NT$
568
一百二十多組往年今日的比照,展現金鐘及以東的港島變遷。依循書中的圖像軌跡,追尋往昔小市民的歡樂。金鐘的海員軍營集中地,灣仔的風月區,銅鑼灣、筲箕灣的漁港風光,北角的平民遊樂場,以及太古的船塢工業等等,盡顯市井活力、庶民風情。
4.4
電子書: NT$
322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叫「秦漢人民共和國」才更恰當?
用中華夢和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中國,和用儒家裝飾的中國,
本質上都是法家的「秦漢式政體」(Qin-Han Polity)。
中國權貴為什麼對「中華秩序」(The China Order)鴉片般上癮?
為什麼「中華秩序」又強大又脆弱...
4.7
電子書: NT$
294
本書作者林慕蓮在派駐北京的期間驚訝地發現,不僅一般老百姓對天安門事件默不作聲,即使是在頂尖學府、受過嚴格學術培訓的大學生都對之一無所知。
林慕蓮因此決心寫下《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在本書中,作者採訪了多位直接、間接參與天安門事件的人物──他們在廣場上的親眼所見、...
電子書: NT$
245
本書是作者《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之續篇,這次作者把主角改為滿洲人,把歷史舞台聚焦在滿洲(東北),把東北近代史上相關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一一揭示,告訴我們中國的歷史無法扭曲、掩藏這塊土地上的人和事,可說是,沒有滿洲就沒有今日的中國。
4.5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詳細資訊
香港第一次出現的人、事、物,都是香港人珍貴的集體回憶,從中可以認識香港殖民地時期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以及各種民生與公共建設的情況。從這個角度追溯香港歷史,不單生動有趣,也極具保育與教育意義。本書透過政治、經濟、民生、社會建設、醫療、教育、出版、娛樂、宗教和建築等不同範疇,帶你穿越時空,細味香港這個家的點點滴滴
目錄列表
目錄- 封面頁
- 書名頁
- 版權頁
- 序
- 前言 那些年「香港第一」的故事
- 第一章 政治與法律
- 香港第一任總督
- 第一條英國人踏足的香港街道
- 香港第一位精通漢學的總督
- 香港第一位住山頂區的華人
- 香港第一次立法局直選
- 香港第一位立法局華人非官守議員
- 香港第一位行政局首席非官守女議員
- 香港第一條銀行業條例
- 香港第一條公司條例
- 香港第一次中文運動
- 香港第一次保釣運動
- 第二章 經濟與公用事業
- 香港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 香港第一所本土銀行
- 香港第一家華資百貨公司
- 香港第一次政府入市
- 香港第一個公共水塘
- 香港第一家電力公司
- 香港第一家電話公司
- 香港第一個飛行紀錄
- 香港第一條海底隧道
- 香港第一家渡海小輪公司
- 香港第一條公共鐵路
- 香港第一次電車服務
- 香港第一間公共巴士公司
- 香港第一條公共小巴線
- 第三章 民生與社會建設
- 香港第一次制水
- 香港第一次罷工
- 香港第一套郵票
- 香港第一次集體婚禮
- 香港第一個有名稱的風球
- 香港第一支正規的消防隊
- 香港第一位女消防隊長
- 香港開埠後的第一條街道
- 香港第一所監獄
- 香港第一次填海
- 香港第一個衛星城市
- 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
- 香港第一批郊野公園
- 香港第一個最大型的墳場
- 第四章 醫療與衛生
- 香港第一間華人醫院
- 香港第一間婦孺醫院
- 香港第一個細菌學檢驗所
- 香港第一位華人牙醫
- 香港第一位留英醫學生
- 香港第一隻政府代言怪獸
- 香港第一位女衛生署署長
- 香港第一次爆發禽流感
- 第五章 教育與出版
- 香港第一所大學
- 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學
- 香港第一所西式學校
- 香港第一所官立中學
- 香港第一所官辦中文中學
- 香港第一位留美學生
- 香港第一份英文報紙
- 香港第一份中文報紙
- 香港第一份華資報紙
- 香港第一份反清革命報章
- 第六章 娛樂與體育
- 香港第一期六合彩
- 香港第一次賽馬
- 香港第一間電影院
- 香港第一次電影公映
- 香港第一位從事電影發行的女性
- 香港第一家免費提供廣播服務的電視台
- 香港第一家電視台
- 香港第一次選美活動
- 香港音響業的第一人
- 香港第一位奧運金牌得主
- 香港第一個華人青少年會所
- 香港第一所天文博物館
- 香港第一間民間圖書館
- 香港第一條文物徑
- 香港第一次發現大量古物
- 香港第一個植物公園
- 第七章 宗教與建築
- 香港第一幢獲資助復修的歷史建築
- 香港第一個仿唐建築群
- 香港第一座佛寺
- 香港第一座清真寺
- 香港第一間天主教總修院
- 香港第一座教堂
- 香港第一間華人自理的教會
- 香港第一位華人主教
- 香港第一位華人牧師
- 香港第一位女牧師
- 參考書目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