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靜心、打坐,都不是禪?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內容包括《大正藏》1-55及85冊、《卍續藏》選輯、《嘉興藏》選輯、歷代藏經補輯、《藏外佛教文獻》等等,共收錄4165部(16925卷)佛典,約有1億7千萬字的本文及校註,以及403萬筆的經文用字修訂。
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一部「戒」。 本書深刻釐清一般人對「戒」的排拒和疑惑,其實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只...
2003年出版至今,長銷不墜! 2012年全新改版! 當情緒發號施令,你突然失去了平靜,成為煩惱的奴隸時, 就讓南傳佛教的內觀禪修法,教你如何重新作主!
一位西方女性尋求證悟的故事 多次來台弘法的佛教傳奇人物 著有《活在微笑中:回到生命該有的自然》《心湖上的倒影》等經典之作 長年熱銷書,時隔22年全新翻譯!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
「了解生命無常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不是去避免無常,或假裝沒這回事,是要真正地珍惜無常。即使是霧霾天,也要珍惜每一個日子。這樣我們就可以滿懷熱情地活著,像小貓一樣。」
本書是聖嚴法師在紐約東初禪寺,與西方禪修者的對話集,共收錄三十八篇問答,每篇都緊扣現代人關心而且與佛法相關的議題。對話中,不論是叩疑或詰難,我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聖嚴法師的真情與幽默,以及以佛法為本懷的智慧與慈悲。
宇宙的智慧體可以轉換能量形式, 成為佛經裡具備身形的諸佛、菩薩或護法。 所有修行過程中的念經、祈禱佛和菩薩保佑或是持咒, 都是用來轉換宇宙智慧能量, 我們應該踏實地了解佛、菩薩名號的真正意涵, 一字一句,認真感受及體驗梵字裡隱含的意思與能量。
放下自我執著,是「默」,清清楚楚的知道,是「照」。 聖嚴法師說: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修。
全球首發,中文版搶先上市! 達賴喇嘛八十歲生日賀禮,也是送給全世界的心靈禮物! 每個人都有一顆澄澈的心,就如同一池水,當水變髒汙時,若持續攪拌,水只會變得愈來愈髒,但若讓水成靜止狀態,將逐漸沉澱變得純淨。 從自身做起,重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離苦得樂。
《小止觀》(又名《童蒙止觀》)為陳隋之際的天台智者大師所作,主要介紹以天台教理的角度修行止觀的原理與方法。此書自流傳以來,一直是漢傳佛教修習禪觀的重要指南,而且其影響還漸至儒、道二家,成為儒釋道諸家修行的共同參考著作。
受到全球讀者喜愛超過80年的《小王子》,書中所探討的除了愛情、友情、生死、人生價值觀之外,居然也隱含著「禪」的思想? 身為禪僧兼英美文學家的作者重松宗育,藉由《小王子》這本家喻戶曉的文學經典,將禪學變得更有趣,也更易懂。他認為《小王子》這部作品本身想表達的,就是「禪心」。
經中之王《法華經》包含所有佛說的道理,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經典。 佛陀善用譬喻,「法華七喻」的故事性、戲劇感都非常鮮明生動。 聖嚴法師精采闡述、循序講解法華二十八品, 引導讀者進入唯一佛乘的大法心要, 並能運用在現代生活中,是非常有用且實用的佛法, 這也是法師為我們講經的初心。
★次第架構完整的淨土實修讀本 ★從「有相念佛」悟入「無相念佛」,完成自心淨土、佛國淨土、人間淨土。
了悟真我,僅是駐止於我們的「在」,而非知道什麼或成為什麼。人若了悟,他便是那個獨然的「在」,而那個獨「在」,始終是存在的。他無法描述那個,僅能是那個「在」。 近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大師 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唯一中文傳記 年輕時,你的身份是學生, 也許成為上班族,然後...
為什麼禪門祖師說吃飯喝水無一不是禪?
為什麼我一樣吃飯喝水,卻感覺不到半點「禪滋味」?
「禪」,到底是什麼?
把心靜下來,煩惱就消失了嗎?
打坐時,腦袋像演電影一樣停不下來?
聽說打坐會有外靈干擾、走火入魔是真的嗎?
打坐時侯遇到身體不聽使喚,無緣無故動起來,該怎麼辦?
打坐時容易胸悶頭脹,到底有沒有解?
生活非常忙碌疲憊,還能學禪嗎?
作者介紹
釋果如
果如法師 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長老的第一位出家弟子,也是聖嚴長老的法子,曾擔任法鼓山禪堂板首,並於台灣台北創建玉佛寺及祖師禪林。
法師在 12 歲即於中華佛教文化館依止師公東初老人。就讀東方佛學院(後改為佛光山佛學院)期間,隨會性法師學習天台華嚴,隨淨空長老學習唯識,隨唐一玄老人學習禪宗義理,隨方倫居士學習淨土。
法師在煮雲老和尚主法的精進佛七期間,領受佛法的身心體驗;在聖嚴長老禪法的嚴峻鍛鍊中,明白生命實相的圓滿具足。約在 1978 年間,聖嚴長老即領法師至祖堂禮祖,予以印證。
果如法師指導禪法,以棒喝齊下、機關盡出著稱,喝聲一起、香板一落,總教學人當下承擔,無處閃躲。法師於祖師禪法受益,致力於弘揚祖師禪法的教誡,弘法足跡遍及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瑞士,克羅埃西亞,德國,加拿大,美國。
法師 1951 年生於台灣,為美國喬治亞大學人文科學碩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文學學士。法師目前在台灣台北主持祖師禪林,作為專修祖師禪法的道場,不但定期舉辦精進禪期,弘講經典和語錄,更能善巧方便,以念佛禪訓引領大眾親近佛法,以生活禪法導引學人在平常日用中和佛法相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