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末日戰場哈米吉多頓
0 篇書評

歡迎來到末日戰場哈米吉多頓

跟著考古隊重探聖經古戰場,一段錯綜複雜的近代挖掘史詩

Digging up ARMAGEDDON : The Search for the Lost City of Solomon

5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5.0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0533552
  • eISBN: 9789570533767
  • 字數: 267,629
紙本書定價:NT$ 620
電子書售價:NT$ 43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過去,此地是所羅門王的名城,是眾軍集結、預言世界即將大戰的場所;
現在,考古長才將匯集此地,展開一場地上地下都精彩無比的挖掘大戰!

最會說故事的考古專家 艾瑞克.克萊恩全新磅礡力作
累積30年的大量材料 一場深入淺出的時空導覽之旅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618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 特價 電子書: NT$ 506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 電子書: NT$ 403

    「古羅馬,很重要!」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 電子書: NT$ 434

    ──揭露塵封三百年的機密檔案── 洞悉世界局勢不可或缺的拼圖,被隱藏的歷史即將改變未來   ►共濟會掌控各國政要,發展核武,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   ►共濟會將會標印製於美鈔上,透過美元操弄世界經濟?   ►共濟會偽造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贏得太空競賽?   ►共濟會是刺殺美國總統甘迺迪的...

  • 電子書: NT$ 476

    十字軍史權威學者畢生精華之作 欲了解十字軍九百年發展全貌的必讀寶典 中譯本採用2014年最新修訂版,編輯增訂「十字軍國家王公世系簡表」 中文世界最完整的十字軍研究全書

  • 電子書: NT$ 406

      1.一翻開即是中世紀大事紀,並收錄有大量中世紀版畫、插畫和油畫,可有效輔助愛史者閱讀。   2.本書描寫橫跨十個世紀的歷史與文化波動:人文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發展、歐洲人征服海洋、挑戰教會高壓統治以至推翻封建壓迫……可說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3.國外編者與審定者為本書加入大量且細緻的...

  • 電子書: NT$ 315

      人追尋的是「神」,還是神聖版的自己?   眾神的歷史,是否就是我們人類的故事?   人類又該如何超越偏見迷思,踏上更豐盛的精神旅程?   在本書中,阿斯蘭展現了全球化時代、多元信仰的寬廣視野,帶領讀者走上一趟從古到今的大旅程,從薩滿的洞穴到城市的教堂,從戰火中的耶路撒冷到大爆炸的宇宙。他從...

  • 電子書: NT$ 420

    「本書刷新了我對人性的長久信念。」——《人類大歷史》作者 97%的人認為,人性自私又貪婪, 但當危機來襲,我們展現的是人類最好的本質。    

  • 電子書: NT$ 301

    想理解歷史,轉換視角是不夠的 這套書,讓你完全扭轉世界史的理解方式! ────────────────給我一個年分,我就給你全世界──────────────── 創新橫切式敘事 多空間的比較視野 著眼關鍵年分的全球史通述 打破單一國族語言,展現跨地域的相遇和連結 ★★★★★歷史教科書...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294

    人類真的很好騙! ★人類歷史上最大膽、最卑鄙、最荒謬的欺騙故事 ★從生物降臨地球開始就有人騙到今天,欺騙的大歷史 ★有圖有真相!豐富圖片讓你相信眼見不為憑

  • 電子書: NT$ 294

    無論是生活小物如鏡子、燈或機械鐘、望遠鏡、熱氣球,甚至GPS、FB或網路……,這些不同凡響的發明,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與人類命運,又會帶來什麼新啟發? 這本書不只讓我們重溫微小物件的偉大誕生, 也探索出更多的思考新意!

  • 電子書: NT$ 735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四十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 電子書: NT$ 476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 電子書: NT$ 630

      本書作者安東尼•瑞德是國際上研究東南亞的第一人,他的研究不是從決定歷史的所謂大事件出發,而是注重環境、地理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等年鑑學派的研究方法,因此有「亞洲的布勞岱爾」之稱。瑞德堅持全球史的研究視角,印度、中國、伊斯蘭、近代歐洲的力量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相遇、交織和互相影響,正是東南亞在全球史...

  • 電子書: NT$ 560

    六千年前的歐亞大草原並非蠻荒之地,而是印歐文明的起源地! 草原居民駕著猶如現代跑車的四輪車、馬戰車,循著大草原四處移居, 無形中推動了歐亞大陸的文明演化,開創最早的「全球化」時代!

  • 電子書: NT$ 574

    流亡的國王、帝國主義者、自負的探險家、考古學家、 傳教士、間諜、地圖繪製者、藝術家、嬉皮以及狂熱登山者 一步一腳印詳實探究喜馬拉雅山的歷史、政經沿革 全方位書寫世界最高峰民族和冒險的重磅史詩著作 入圍2020年達夫.庫伯獎、2021年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 亞洲藝術報年度選書

  • 電子書: NT$ 525

    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實不利於制度競爭與經濟創新。如果人類過去從未逃離大一統帝國,那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今天的我們也無法逃離無知、壓迫、匱乏與疾病。 換句話說,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千年分裂,正是歐洲日後在十七、十八世紀得以率先走向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滅亡,或者羅馬式大...

  • 電子書: NT$ 442

    巴西國內暢銷話題鉅作 《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透過認識拉丁美洲,改變觀看世界的視角!

  • 電子書: NT$ 385

    全球跨度的深入探索,世界史最有力的全新詮釋 爭奪食糧烹調成強者盛宴,控制飢餓是征服人民的關鍵 國家權力的槓桿,如何撐起一座全球貿易的穀物糧倉?

  • 電子書: NT$ 442

    從青銅時代至今日局勢,理解中亞史重磅經典之作 顛覆游牧民族=野蠻人的刻板印象 中亞的璀璨文明,照亮了整條路上絲綢之路 絲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 ★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 ★

  • 特價 電子書: NT$ 714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段挑戰上帝的歷史。 當西方世界越來越質疑宗教時, 為什麼人們的直覺思考仍受它的意涵所影響? 無論你相不相信耶穌死而復生, 你所處的文明世界,基督宗教的痕跡與影響都無處不在。

  • 電子書: NT$ 560

    蛋白質與卡路里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 第一本從帝國糧食供需、殖民及戰地飲食角度出發, 全方位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因與後果的歷史專書。 莉琪‧科林漢繼《帝國的滋味》之後又一重磅著作。

  • 電子書: NT$ 377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 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

  • 電子書: NT$ 525

    走過血色大地的死亡深淵,更要看見東歐如何重獲新生 認同糾葛 × 族群劃分 × 帝國邊陲 × 宗教歧異 × 國家神話=一本東歐版《想像的共同體》 波蘭、立陶宛、白羅斯、烏克蘭──── 四個東歐民族,四百年歷史經驗, 無數次探究「我們是誰」的實踐,哪些值得臺灣人借鑑? 800萬人次聽講的東歐史...

  • 電子書: NT$ 504

    雅典從來不模仿他人,只能成為他人的典範。 ◎翻譯名家梁永安先生精心翻譯之作,2017年隆重上市 ◎成大系主任翁嘉聲教授專文導讀 古希臘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搖籃,發展出人類最早的民主制度。 其中奉祀雅典娜女神的帕德嫩神廟,更是西方世界民主、理性、藝術之象徵。 今人相信雅典人重視經驗過於信仰,是個人重...

  • 電子書: NT$ 364

    東、西方第一場真正的衝突,從此拉開兩千多年來東西方文明衝突的序幕,並埋下「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近因。 《波希戰爭》敘述戰爭的前因後果及全部經過,是一部充滿野性的磅礴史詩。書中還原了波希雙方驚心動魄的激戰場面,不論是西元前490年的馬拉松之戰,或斯巴達300勇士在溫泉關隘口血戰「萬王之王」薛西斯,...

  • 電子書: NT$ 476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好書 振聾發聵的道德之聲~人文學科的亂世警鐘   當歷史宛如時間怪獸吞吐讓人混淆的謊言, 本書痛快地揭開沾满了弱勢者鲜血的真相!  

  • 詳細資訊

    過去,此地是所羅門王的名城,是眾軍集結、預言世界即將大戰的場所;
    現在,考古長才將匯集此地,展開一場地上地下都精彩無比的挖掘大戰!

    最會說故事的考古專家 艾瑞克.克萊恩全新磅礡力作
    累積30年的大量材料 一場深入淺出的時空導覽之旅

    -------------------------------------------------------------------------------------------------------------------------------------------

    熱血推薦★馬雅人(FB馬雅國駐臺辦事處)/江芝華(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阿潑(文字工作者)

    克萊恩並不以呈現完整的考古報告為目的,而是透過其中的故事來引出考古發現的意義,畢竟嚴謹的考古報告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實在難以親近。這種有八卦、有知識的書寫方式,更適合將考古學推廣給一般民眾。閱讀本書,透過作者輕鬆的筆法,就好像真的在觀看考古隊員之間的愛恨情仇,看著一場飽含學術知識的考古八點檔。──馬雅人,FB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本書精彩地描寫巴勒斯坦境內著名哈米吉多頓遺址的發掘過程,克萊恩透過非常嚴謹的檔案爬梳,領著我們回到20世紀初期發掘的現場,讓我們看到了考古發掘不僅止是發掘而已。中間所涉及的人、事、物間的衝突、糾葛往往才是考古現場真實發生的日常,而這些日常更深刻地影響了發掘的走向及成果,形塑了我們對於過去的想像。──江芝華,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

    地底下,是古老聖經的末日戰場待解之謎──
    地底上,是錯綜複雜的考古團隊權謀之爭──

    「我寫了很多很多小事,個別每一件事大概都不算什麼,但我在過去兩年裡學到的是:大多數決定一場考古活動命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發展起,如果這些小事能及時解決,或許就能避免未來的耗時耗力焦頭爛額。我並不喜歡整天抱怨挑毛病,但我覺得您應該會想知道所有真實發生的事。」

    當詹姆斯‧亨利‧布瑞斯提德──成就卓著的古埃及專家,也是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the Oriental Institute)的創辦人、所長與董事,更是米吉多挖掘計畫的主持人,坐在芝加哥的辦公室中收到這段米吉多「線人」寫給他的報告私信,焦頭爛額可想而知──然而這可說是考古隊的日常。

    1925到39年之間,布瑞斯提德先生共派出了克萊倫斯‧費雪(Clarence Fisher)、P‧L‧O‧蓋伊(P.L.O. Guy)及戈登‧勞德(Gordon Loud)前往米吉多──傳說中的所羅門王都城所在地──進行挖掘。讓這三位一時之選擔任現場主持人再適合也不過了,他們充滿熱情與知識,在考古方法上貢獻創舉,卻也在方方面面讓布瑞斯提德先生傷透腦筋。不斷往返的書信電報中,充滿了人事調度爭辯、討論隊員狀態、質疑研究進度、要求研究發表與挖掘同時進行。原來考古從裡到外、從身到心都是嚴格考驗!

    不只如此,美國大蕭條而導致金主洛克菲勒家族的支助態度轉變,以及英國託管巴勒斯坦日益增長之緊張局勢,更添增了考古活動的艱難。勞德上任後在1937年發現的大批金器與象牙寶藏,成為了到今天都尚未有定見的謎題,而1939年,挖掘團隊的很多成員都應徵入伍,「試圖阻止現代世界變成又一個末日戰場」,考古發掘工作隨之中止。在以色列建國的1948年,考察團隊的臨時宿舍更遭人洗劫,並被意外燒毀。要到相隔五十幾年以後的90年代,考古學家們才得以重回這片土地。

    米吉多考古隊的故事包含著權謀、內鬥、浪漫綺事、法律糾紛、還有各種人事大風吹的背後細節──以及最重要的,是對考古的堅持不懈毅力,讓米吉多遺址豐厚開發成果呈現與世人面前。克萊恩將這些綿密的軼事,交織於更大的歷史事件之中,開展出一幅完整且引人入勝的考古圖像,猶如身歷其境,回到彼時的米吉多土丘上!

    芝加哥團隊留下了超過三十年的大量著作和信件,從信件和電報到卡片,便箋和日記。艾瑞克‧克萊恩用這些材料繪製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過去考古時代的肖像。他巧妙地將探險隊置於美國大蕭條以及英國授權巴勒斯坦日趨麻煩和緊張局勢的背景下。他為讀者提供了關於米吉多發現的爭論,困擾探險的內鬥,以及使來自內部對古代世界驚人發現的觀點。

    這場知名的考古大戰,是兩次世界大戰間一個發生在遙遠遺址的迷人故事,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享有其非凡的地位。

    ▶ 現場考古隊的管理就是門大哉問
    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個性與做事習慣,還有與當地人工作者的關係與管理……考古現場除了嚴謹科學專業之外,這些「人」的問題可是同樣重要的……考古隊員甚至要求建造網球場,認為這是「日常生活所需」
    ──當然,可不能禁止自由戀愛與搭訕!

    ▶ 豐富史料內容帶領還原考古現場
    目前收藏於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洛克斐勒檔案中心(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以色列文物局(Israel Antiquity Authority)和其他地方的檔案,有著大量手稿、照片、信件、研究筆記、電報與日記。克萊恩充分展示其優異的敘述和講故事能力,搖身一變成為「考古學家的考古學家」,宛若一名偵探推理家,帶領我們還原真實歷史現場!

    ▶ 奠定考古學眾多技術
    熱氣球空拍技術、垂直發掘法、以及使用孟賽爾顏色系統(Munsell color system)來描述土壤顏色。他們的發現與創新至今依然在聖經考古學界大放光彩並沿用至今。在炙熱且水土不服的環境下,且看這群考古學家如何將現有工具和技術發揮至極致!


    【本書特色】
    ★希伯來聖經裡最全知全能的名君所羅門王,其都城之謎一向是歷史、考古、宗教學家的核心焦點。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到聖經與考古的世界。
    ★在考古學的萌芽階段,且看第一線的考古學家如何砂礫堆中淘出珍珠、點石成金!
    ★透過克萊恩幽默、順暢且精細的筆觸,深入淺出,讀者不需要具備考古學知識也能徜徉其中。猶如小說驚心動魄,同時詳實介紹考古現場的專業技術。

    作者簡介

    艾瑞克‧克萊恩(Eric H. Cline)

    喬治華盛頓大學古典學系與人類學系教授暨國會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該校古典暨近東語言與文明系所長。1982年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古典史考古系,兩年後在耶魯大學近東語言暨文學系取得碩士學位。1989年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學金(The Fulbright Program)補助,1991年完成學業,正式成為賓州大學古典史博士。

    克萊恩不僅只是學院派的歷史學者,他也擁有相當豐富的實地探勘、考察的考古學經歷。每年夏季都會親至古文明發源地,像是以色列、埃及、約旦、賽普勒斯、希臘、克里特島等區域從事考古、上古史研究。至今已累積三十多年的研究資歷,堪稱目前最活躍的考古學家之一。

    另外,克萊恩也是一位長於書寫古文明史與考古知識的多產作家,但他的創作目的不限於學術研究。自2000年起,克萊恩陸續寫就了幾本為大眾讀者而作的歷史普及作品,除了為知名的「牛津通識書系」寫有《聖經考古學》(Biblical Archaeolog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與《特洛伊戰爭》(The Trojan War: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二書,其餘還包括:《世界末日的戰場:青銅時代至核武時代的米吉多與耶斯列谷地》(The Battles of Armageddon: Megiddo and the Jezreel Valley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Nuclear Age)、《古代迦南至現代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圍城戰》(Jerusalem Besieged: From Ancient Canaan to Modern Israel)、《從伊甸至出谷:聖經解謎》(From Eden to Exile: Unraveling Mysteries of the Bible)等等。

    臺灣已譯有他的兩本著作,皆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西元前1177年:人類文明傾頹的起點》(1177 BC: The Year Civilization Collapsed, 2019)和《時光出土:考古學的故事》(Three Stones Make a Wall: The Story of Archaeology, 2019)。本書是他的最新作品。

    譯者簡介

    張毅瑄

    臺灣大學化學系、歷史研究所畢業,譯有《哺乳動物們》、《地球毀滅記》、《古典洋裝全圖解》等書,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若以求知的觀點看待一切,所有的事都是好事」。
     

    影音資訊

    媒體推薦

    「這本書將使讀者對看似冷酷而客觀的考古科學大開眼界。而克萊因對個人世界和職業世界之間互動的審慎、寬厚且有時幽默的書寫,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原因。」──John Butler,《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

    「Digging Up Armageddon得以對米吉多展開如此巧妙的歷史處理,歸功於克萊因的細緻入微研究,他強調了勞動、特權、政治和資本主義如何影響20世紀早期到中期在美國和歐洲的大部分考古學……如果不通過資本主義、勞工和政治的歷史鏡頭折射它們,就不可能談論在米吉多的發掘。」
    Lydia Pyne(知名作家與歷史學家,著有Genuine Fakes: What Phony Things Can Teach Us About Real Stuff),《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這本書牢牢地關注著1925到39年,這是挖掘工作中最具啟發性的時期……作者開啟了一項原創而生動的研究,巧妙地將考古學與個性、政治與文化、科學和技術相結合。」
    ──Andrew Robinson,《自然期刊》(Nature)

    「克萊恩對人性的諷刺洞察和一種救贖性的幽默感寫作。」Patrick Madigan,The Heythrop Journal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8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