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耗時數年,實地走訪台灣和世界各地重要茶區,從多元角度探討茶的歷史、產製、分級和行銷,呈現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樣貌,標識出茶在歷史長河和全球範圍中的時空經緯,也透過追尋台灣茶的過去、現況與未來,一探令人驕傲的軟實力背後,其深刻的芳醇韻味。
★ 上萬名學員.百位女醫.各界名人權威實證認可的健康飲食法 ★ 廚房小白都能輕易上手的零失敗料理食譜 ★ 139道實做性100%的料理食譜 《增肌減脂:4+2R代謝飲食法》 人氣女醫 王姿允 最新力作 從R2、R3、R4到R5,收錄139道中西式料理。 蛋、豆腐、蔬菜、蕈菇、藻類、肉類、海...
第一本以「台灣豬」為主題的美食書 也是最重要小吃文化的指南 ★從北到南,道地台式小吃 ★隱身巷弄的排隊美食 ★內行推爆好吃的隱藏部位
Bon Appétit 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通識課! 從冰淇淋到番茄醬、從歐洲到亞洲,跨越地理的界線探討食物、語言、文化間的關係。 美食愛好者必讀的語言學家菜單全球史。 語言學教授、麥克阿瑟獎得主任韶堂, 帶領讀者探索隱藏在食物中的全球文化歷史。 本書各章節的鋪陳比照正式套餐的順序,從...
過敏、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失智、憂鬱症…… 數世紀以來,醫者百思不得其解病因。 全美胃腸科名醫暨營養學專家帶我們一步步揭露真相── 發炎既是萬病的警鈴、自癒的援兵,也是致病的源頭; 進而探知人體的免疫機制與逆轉疾病的祕密。 ★TED-Ed醫學科普影片超過600萬次觀看 ★入圍美國2...
想要了解西班牙歷史,必須透過享用西班牙食物,而最佳享用之道,就是閱讀這些食物的歷史,眼花繚亂的tapas、千變萬化的燉飯、火辣巧克力、野性伊比利火腿,綜觀時間,縱橫空間,尋找西班牙飲食特色的起點、演變,與來自各地方、各民族的影響,西班牙美食,並不只是小菜一碟。
「現在我動身去唐人街,那裡是味蕾的避難所,溫暖異鄉人靈魂的救濟所。」 所有的飲食記憶,都是尋味鄉愁。 對海外華人來說,經營中餐館最初是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則加入身分的自我認知。 它是一套格格不入的語言體系,來源於生活,卻具有了身分抗爭的意味── 從來沒有一種餐飲像中餐烙上了如此複雜的族群印...
「番菜」 ——看似平凡家常,實為京都的奢侈 ★第一本為世人介紹京都家常菜「番菜(おばんざい)」的飲食文化經典 ★60道專屬於京都家庭「春時夏日」的親暱滋味 ★《京都家滋味:秋冬廚房歲時記》同步上市
英國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繼暢銷書《魚翅與花椒》後,再次跨越東西飲食版圖,打破舌尖上的偏見 「很多中文讀者覺得,在這個老外筆下,自己的飲食文化既令人驚奇又發人深省……」 ──扶霞
想要健康安全地展開斷食,你一定需要這本書。 《生酮治病飲食全書》暢銷作者、《肥胖大解密》暢銷作者攜手合作 能一步步引導你找回身體自癒力的最佳斷食經典
《茶知錄》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拉出歷史景深,顯影茶業真相,帶你了解台灣茶事的來龍去脈,拼出台灣茶業全景。本書延續經典於二○一三年出版的《茶域經緯》,從原本囊括國內外的茶專題報導,重新將焦點回歸國內,將主題集中在台灣這塊土地,希望吸引更多本地讀者,透過對台灣本地茶的興趣,喚起對生長土地的熱愛。
如果來到新疆做客, 熱情而又好客的新疆人,包準讓你把羊肉吃個遍才能離開。 蒸、煮、烤、燉、煎…… 餐桌上,你會看到各種料理羊肉的方式輪番上陣。 但,新疆不是只有羊肉, 還有手抓飯、大盤雞、饢坑肉、缸子肉、烤包子、黑磚茶……等異域美食待你發掘。 跟著作家王族一同品嚐新疆的好滋味!
「番菜」 ——看似平凡家常,實為京都的奢侈 ★第一本為世人介紹京都家常菜「番菜(おばんざい)」的飲食文化經典 ★66道專屬於京都家庭「暮秋寒冬」的溫暖滋味 ★《京都家滋味:春夏廚房歲時記》同步上市
美國匹茲堡大學榮譽化學教授.最受歡迎的美食專欄作家 ★「愛因斯坦系列」熱銷全球、授權超過20種語言★ {大廚說不出的美味祕密} 「神奇的燉煮法」、「美味高湯熬煮法」、「完美醬汁製作」…… 150個最有趣的科學問題,深入淺出探討烹飪現象與原理,大啖知識與美食! 一讀就上癮,越讀越香的飲...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越了解飲...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演化歷史, 每一個市場都塞滿了天擇的產品, 這本書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與達爾文一起用餐, 暢談我們與食物交織而成的精采歷程。
★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顧問──二毛最新力作! 二毛細數袁世凱、魯迅、譚延闓、張大千、于右任、王世襄、梅蘭芳、郁達夫、張愛玲、蔣介石等,十二位民國初年聞人雅士的私房菜,並透過他們的味蕾,重新認識那個風起雲湧的美味時代!
茶是台灣的國飲與文化精粹,每年更創造千億產值,同時也是除了水之外,全球飲用最多的飲料。
茶是順應天時的作物,也是全球資本人為操作的商品。一杯茶的背後,牽纏著經濟、社會、環境和人權等議題;飲茶是自然風土的再現,更是一種生活美學,清香回甘,早已成為無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經典》耗時數年,實地走訪台灣和世界各地重要茶區,從多元角度探討茶的歷史、產製、分級和行銷,呈現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樣貌,標識出茶在歷史長河和全球範圍中的時空經緯,也透過追尋台灣茶的過去、現況與未來,一探令人驕傲的軟實力背後,其深刻的芳醇韻味。
台灣茶 世界觀
茶,很物質。
茶是台灣第一個能見度最高的國際化商品,從清領、日治乃至國民政府來台初期,創匯成績皆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有人形容當時的台灣茶,正如今日的科技商品,當代的金雞母,昔時著西裝、打領帶的茶商,正如今日科技新貴,不同的是,更富了十數倍,屬於當時台灣社會與官員平起平坐的仕紳階級。
茶,也很精神。
從百年的飲茶經驗裡,文人、藝術家興發出泉湧不斷的靈感巧思,將茶提升到了禪意境界、美學層次。一片茶葉的價值,從此不等值於農產作物!
茶乃天、地、時、人。
台灣身形如彈丸,卻能產製出多樣繽紛的茶香;在北緯23.5°的福佑下,台茶具有絕佳的生長環境,包種茶、鐵觀音、碧螺春、高山烏龍、東方美人、蜜香红茶……皆是台灣之寶。
特殊經緯度下的土壤、氣候、地形、水文,賦予了茶一種不可取代的風土特性,茶種雖可跨海移植移種,土地的芳香、家園的情味,卻難以複製,台灣、中國、印度、錫蘭……,喝上不同經緯度製作出茶湯,滋味香氣就是不同。
茶,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媒介,十八、十九世紀東亞三角貿易重要的一環,台灣就曾站在這股海上貿易的浪頭上。早期為了溫飽生存種茶、製茶,到如今懂得生活享受喝茶、品茶;對茶,臺灣人的感情特别深厚。
近年來「進口茶」備受撻伐,三萬噸進口茶入台之後,都跑到哪裡去了?九二一之後,台灣紅茶二次復興,小葉種在夏季也進入戰場,原本留養的土地再度忙碌起來。「有機茶」在台灣是不是一個可及的夢想?「兩岸茶」在黑水溝上的進退之間,又開始要搬演著什麼樣的劇本?台灣茶路接著怎麼走?印度、錫蘭的世界茶路發展又是如何?
一片茶葉,讓台灣人深耕本土,更放眼國際!
主要作者簡介
潘美玲
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由越南採訪現場因緣際會踏入茶報導,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框出一篇篇台灣茶的小世界、大宇宙。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兩度入圍卓越新聞、吳舜文新聞獎。著有《籽木林森:台灣森林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主要攝影簡介
安培淂
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曾赴八十餘國採訪,並與Getty Images、Onasia Images等版權代理公司合作。曾獲二〇〇五年亞洲卓越編輯獎之中文雜誌最佳新聞攝影獎,並以系列作品【海峽】獲得二〇一一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出神入話】獲二〇二一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收錄於《出神入話:接地氣映人心的台灣民間信仰》)。
陳弘岱
經典雜誌攝影。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作品〈災後 緬甸 米〉專題獲得二〇〇九年吳舜文新聞攝影獎首獎。系列作品【台灣岸邊】入圍二〇一二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作品收錄於《島嶼岸邊:台灣海國圖誌》)。
黃世澤
經典雜誌攝影。政治大學新聞系、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碩士。曾任報社攝影記者、副召集人,現為經典雜誌主筆。《經典》作品「環保人 回收物」獲第二十五屆吳舜文新聞獎專題新聞攝影獎,「香港華人文化的流放更生」、「媽姐」分獲二〇一二年、二〇一三年兩岸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真食餐桌】獲二〇一六年金鼎獎雜誌類最佳攝影獎(收錄於《餐桌上的真食》)
聯合推薦
王連源(大稻埕百年老店有記名茶董事長)
江榮原(阿原工作室負責人)
呂禮臻(世界茶聯合會副會長)
周 渝(紫藤廬主人)
范德光(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
陳右人(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
陳煥堂(前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
黃正敏(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