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編織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感官編織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4.6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9668724
  • ISBN: 9789869726337
  • 頁數: 202
紙本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詩人蔡宛璇最新詩集,首刷隨書附贈圖文詩籤
*來自二〇〇五-二〇一二年間的詩與圖

「波赫士形容人類的文字『貧乏而野心勃勃』,但宛璇的詩卻彷彿另闢蹊徑,來到了文字的另一面,那確實一如詩集的名字《感官編織》,色聲香味觸法,將每種感官推展到極致,圖窮匕乃現。」/詩人隱匿專文推薦

所有神祕的腳步都朝向命運。站著睡站著作夢
站著聽床邊故事。把讀和聽的人都丟進故事正中央

時間進不去那棟房子,時間的犬齒。與未知通信,
向海游去一座無名的島。
黃昏打壓過來,沒有夢的陌生人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15

    「我們都往前走了,但有時還是會回來陪陪當時的自己。」 「好多讀者都哀嚎沒搶到喔,要不要做做看電子書?」出版被搶購一空的六年後我問她。 『嗯⋯⋯好啊。』 ⠀ 《零進度》,一本當時印刷後,六分鐘就售罄的獨立刊物 「我們都是,還在這裡的人。」 收錄兩位作者憂鬱時期的作品,2023電子書版本為修訂版,收錄...

  • 電子書: NT$ 300

    對不起啊  終究沒能活成更好的人   活著如此沉重, 幸好,我們還有詩。 PTT 詩版 thankmilk 首部詩集, 收錄80餘首代表及全新詩作, 與創作背後的獨白。

  • 電子書: NT$ 280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 電子書: NT$ 270

    40堂詩意講座X 63首現代詩經典。 廖偉棠帶路,說新詩也說詩人的故事, 開啟人們對情感節奏的感知,走近文字蘊藏的詩意。

  • 電子書: NT$ 224

      《淡藍色一百擊》是陳黎睽違九年來的最新詩集,收錄64首長短詩新作,既延續了他一貫新鮮大膽的風格,諸如雙關語和諧音字的妙用,圖象詩和排列詩的實驗,古典詩歌的鑲嵌和典故的改寫,也開創更多新的主題。從個人的病痛感懷到台灣的百年身世,從詩歌的家庭之旅到家族的詩意之旅,從政治的諧擬諷刺到情慾的想入非...

  • 特價 電子書: NT$ 232

    他的孤獨,要命的迷人! 《沙漏下的療養院》+《鱷魚街》=舒茲的一生 《沙漏下的療養院》同名電影,布魯諾.舒茲小說原著 2014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波蘭經典回顧單元 法國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瑰麗,魔幻,悲憫……以32篇短篇小說即成波蘭文學國寶,世間少有。 同是畫家的舒茲,用視覺與詩的文字,對每一...

  • 出版日期:2017-06-05
    電子書: NT$ 280

    1917-2017 現代文學革命的百年對話! 尋索漢語詩現代與古典的鏈接, 自語音分節到姿態節奏, 重現詩國革命的轉向與蛻變!

  • 電子書: NT$ 192

    蔡翔任首部詩集《日光綿羊》,滿載老而新鮮的格物想趣,飽含生存深省,其意幻似水露,從語構之間堅實的岩縫滲出,匯作甘甜意象流,誘引同在此中苦行者更切切眷渴於詩、輾轉於思……  

  • 特價 電子書: NT$ 178

    《異形》是孫維民繼《拜波之塔》後的力作,呈現他一貫細緻敏銳的風格,在語言和題材方面,則有更為寬廣深刻的探索。

  • 電子書: NT$ 231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 電子書: NT$ 175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什麼是骯髒?什麼又是不骯髒? 骯髒跟不骯髒之間是乾淨的界線嗎?

  • 電子書: NT$ 406

    來自挑戰君權與教權的狂飆年代,一部偽裝成聖經故事的政治教育經典! 密爾頓筆下的《失樂園》,藏著撒旦的誘惑,更深藏權力的媚藥……

  • 電子書: NT$ 441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 出版日期:2021-12-28
    電子書: NT$ 231

    新生代華文作家李豪──第三部詩集 夢是我們一起想像未來的可能

  • 電子書: NT$ 293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 電子書: NT$ 280

      《噢,柯南》收錄了唐捐二〇一六至今精挑細選之作,從正經的學者詩人本體裂解而成的幾個副本,其中不乏時事哏、有致敬有戲仿、甚至假託古人。故佈疑陣的詩人敬邀你來扮演解謎的人,希望你是「秀異的內行讀者」洞悉靠詩背後的真意,「噢,逮捕我」,柯南。

  • 出版日期:2015-11-24
    電子書: NT$ 209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 電子書: NT$ 150

    本期《秘密讀者》,在新政府上台一個月前,策劃了「有耳無嘴——台語語文政策」專題,盤點未竟的台語運動軌跡,並且期待接下來的可能性。「挑戰秘密讀者」專欄則推出李金蓮的《浮水錄》,三篇評論文章並列之後,作家卻表示「有個關鍵處被漏掉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需要大家一起讀,確認兩造說...

  • 電子書: NT$ 0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 出版日期:2015-05-04
    電子書: NT$ 99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首〈將進酒〉中,道盡了李白的感嘆,也毫不保留地呈現他的瀟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句,更將那謫仙人的鄉愁留傳千古。唐代最傑出詩人李白,不僅將唐詩帶向巔峰,其作品之獨特,更是文學史上一個永不褪色的經典。

  • 出版日期:2004-08-16
    電子書: NT$ 316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 電子書: NT$ 0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 詳細資訊

    二〇〇五年起,詩人宛璇開始往返法國與臺灣,幾年後,選擇返臺定居。這期間生命歷程的流轉、生活的選擇,以及與所處環境的對話,自然地反映在書寫中。

    這本詩集的最初雛形是二〇一五年夏天,對二〇〇五年至二〇一一年間的文字進行首次選編。爾後其它因緣匯聚,宛璇決定先出版母語親子活印有聲詩集《我想欲踮海內面醒過來—子與母最初的詩》。直到二〇二一年——距離詩集中最後完成的詩,也已相隔十年,它才真正地以一本書的形式開始被完成,並加入了同一時期間的圖像創作。過程中,詩人階段性地重讀,刪減,一遍又一遍,直到其中大部分,都似乎脫離她的個人生命,成為一個個擁有自己影子的他者:

    部族的先人/我們什麼都看得到/我們什麼都感覺得到/棉花要成為細線/而細線要成為布匹/將那已被完成的遺忘吧/另一個事物,已然現身
    (來自印尼松巴島語)

    媒體推薦

    趁亂告白
    ——序宛璇詩集《感官編織》
    /隱匿

    猶記得二〇〇七年的春天,宛璇帶著一抹笑意,從樓梯間浮出有河書店水面的那一刻——明明是初次相遇,我卻打從心底發出了奇異的共鳴——那種感覺不是一見如故或者失散多年的妹妹所能形容的,那幾乎可說「她是我失落在另一世界的一部分」或者「我是遭遇病蟲害之後的她」;那就像世界是一巨大的生命體,我們本來生在同一棵樹上,只是她往陽光的方向盡全力伸展綠葉昂揚的枝椏,我則向著陰濕的地底潛入,試圖將根鬚深入地心。

    或許因為初遇的震撼吧,我做了幾個有她參與的夢,其中一個至今仍歷歷在目。夢裡我和宛璇都來到死後的世界,生活於深不見底的雨林裡,在樹冠間穿梭飛越,各自修習不同派別的武術,且在挫折中不斷精進。後來宛璇告訴我,我做此夢的日期正巧是她的生日。

    儘管有這樣強烈的似曾相識感,宛璇卻是當時剛開書店的我從未見過的異種生物:她事事關心、樂於學習,為各式各樣的藝術和音樂而傾心,且彷彿外掛了外星人的接收器,能察覺極細微的聲音、辨識出最黯淡處的微小變化,觸覺想必也異常靈敏,你只要看過她用一支細筆在紙上擦掠,那附魔般的筆尖移動,顯然正在將彼時所感知的無以名狀之物,從指尖輸送出來。

    除此之外,當時必須留守書店的我,也挺羨慕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因為那都是非常吸引人的所在,而非有名的觀光景點。但我並不覺得遺憾,因為我有幾位這樣的朋友,他們代替我去過了那些燦爛美好的所在,而我則透過他們的創作,一一接收到這些來自宇宙邊緣的神祕訊息。

    奇怪的是,雖然我喜歡宛璇的詩且已將這本詩集讀過數遍,卻無法像其他喜愛的詩人那樣記住某些詩句,甚至能背誦或隨意引用。當我嘗試從腦袋裡召喚出宛璇的詩句時,浮現的不是文字,而是許多畫面、聲響和氣味——從塵埃堆積的破碗裡滿溢出來的老宅之夢、大黑暗的森林中水鹿濕潤的眼睛、在如潮的月光裡搖蕩著的群島、終夜吹送的褐林鴞的聲音、沿著我沒去過的湖畔四周冒生的冷又安靜的青煙——這些詩,彷彿脫開了文字,成為其他的……其他的什麼呢?

    回想那些我能背誦的詩,它們都有渴望表達的洞見、有情節和感情、讓人毛骨悚然或者激動落淚,然而我最喜歡的宛璇的許多詩作卻並非如此,我無法用文字記憶,而必須回到詩行間,如此便能再一次地感受;那感覺就像一方面睜開眼睛閱讀,一方面卻得閉上長年以來學習文字的慣性之眼,我必須交出自己,全身全心潛入那個閃耀著幽暗波光的異世界,於是乃能觸摸與傾聽。

    隨意舉例:「草叢中被夏天打動節拍器蚱蜢的腿翅映滿光」、「泥土蒸氣,殘翅落枝,薄荷與青苔/不是綠的綠,和幾乎不存在的黯系」、「映在石壁上波紋形的意念」、「海綿吸滿夜色,在海床上/傾聽漆黑巨大無邊」……等等,這些描景、微物的陳列,顯示她只願忠實地呈現與讚嘆,而無意取為己用,卻也因為無所求(甚至忘卻自己正在寫詩),而其中有神,於是成為無法背誦的文字。

    波赫士形容人類的文字「貧乏而野心勃勃」,但宛璇的詩卻彷彿另闢蹊徑,來到了文字的另一面,那確實一如詩集的名字《感官編織》,色聲香味觸法,必須將每種感官推展到極致,圖窮匕乃現。

    我不敢說她的詩是最好的,因為「最」與「好」,甚至「詩」,都帶有評判和規範的意味,我只能說,同為詩的習作者,我很受觸動與啟發,也很感激宛璇是如此誠實,她沒有試圖將這些生動地捕抓而來的光,「構造」為一首「完整」的詩。當然也不排除她為了留下這些光,費盡了苦心,直至它們看起來渾然天成,比如這一小段就似乎透露出勞動的痕跡:「為了得到治癒/他必須起身/去尋回/那而今四散曠野/卻曾被召喚過無數次/的語言」。還有底下這首,短而帶著棒喝的力道,我感覺自己也在此詩中得到了校正,回到本該屬於我的運行軌道:

    我被這些無名的樹所包圍。
    它們無法為自己命名。但太陽昭示著它們存在
    的中心。而它們
    則昭示出我存在的路徑。

    當然,除了短詩,宛璇也有結構完整的長詩,甚至有組詩,但這些詩仍維持住她獨有的靈光。就如顧城說的,有些詩是「長」出來的,有些是「寫」出來的,詩人終究不是靈媒,不能完全依靠詩句自動長出,多數時候仍然必須排列字句,為了無法找到的那個準確的字而苦惱。宛璇這一類寫出來的詩大概是與社會議題相關,或帶有批判性的作品,儘管這些可能不是我的最愛,但還是十分動人,比如為反國光石化而寫的〈三個彎,轉給白海豚〉,讀到最後,不禁鼻酸,因為宛璇彷彿化身媽祖婆,將同等貴重的白海豚與金孫,一同攬進溫柔的懷抱裡:

    母親正用新買的十元大紅塑膠桶
    為她的寶貝金孫
    細細溫柔
    洗淨身軀,啊……
    向晚的風
    從海上來

    手心手背。

    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而我也非常喜歡她散文形式的詩,比如寫老房子的詩,那少見的對於空間的敏感和呈現,彷彿每個字都堆積著灰塵和歲月的重量:「四十年後有個人,穿過夏日銀合歡和野釋迦樹婆娑的天井,進入這間屋子的夢裡。」、「風在那些房子的周邊,不停兜著圈子。它撞擊緩慢支解中的木門,吹奏死去珊瑚群的骨骼縫隙,風化中的玄武岩廊柱,布滿孔洞,兩旁拼命搖晃著的木麻黃,整排整排在戳動天空。/天空灰白蒼茫,海在風來的地方日夜翻湧。」……還有底下這首,將她對人造物的譴責與生而為人的愧疚藏起,彷彿僅是一則遠遊歸來的遊子,對母土的跪撫與親吻:

    這片國土北方唯一的原始林彰顯出「體 」,
    而非各式居住其中的生命。這是人造林所不知
    道的世界。

    在子夜離開了草原去侵襲沉睡村莊的沼澤之
    霧,也在說著類似的母語。

    即使是人站在那裡雙眼緊閉,即使是想要說而
    說不出的攝影機。都無法精確描繪出,
    這先在的風景。

    我想著自己之所以受觸動,應該是彼此有許多共通點,而我之所以受啟發,卻是因為她對我來說仍是不可解的謎。比如我始終無法理解,她為何能在知悉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之後,仍對人世懷抱熱情、善意與好奇?她恆常將感受的觸鬚往四周伸展,不害怕因為敏感而受傷;她對充盈於生活中的美善滿懷感激,創作渴望同時來至宇宙和內在的核心,她僅僅遵從於此,不在意最終呈現的方式為何,於是她才能跨越各種領域:詩、畫、裝置藝術、聲音、影像……甚至以破臺語發表反對澎湖博弈的演說(當時我笑得在地上滾動);學習法語、臺語、原住民語;和伴侶攜手至荒野鄉野間錄音,或在城市的美術館裡佈展;堅持環保,所以她總在巨大的背包裡塞滿水壺、餐具、便當盒等等;同時她也和兩個孩子一起種菜、做飯,且在備料時,偷偷為一顆紫洋蔥的剖面結構之美而感動不已——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宛璇。

    寫到最後,我突然意識到,或許現世即是我夢境中那個死後的世界?於是根據柏拉圖,儘管靈魂的雙頭馬車仍未馴服,但因我們曾見過雲端上的世界,那裡是我們的所來之處,因此,不管這個世界有多麼糟,我們必能看穿變動與虛假之物,而我們的眼,將僅僅注視著永恆的事物,世界的本質。

    底下是在閱讀中意外長出來的一首詩,獻給她。




    所來之處


    在緩慢的閱讀中跋涉
    如一荒闊無邊的夢

    我不由自主地想著
    如果不是遭遇嚴重的病蟲害

    你是我本該長成的模樣

    而生命是

    龐大的集體

    我們是其分岔的枝椏

    你向陽而伸展
    光與水分子沒入
    潮汐

    曾經陌生的持有
    接續著從海裡醒來的
    感官編織

    而我則將根鬚深入
    另一片天空
    以真菌封存
    星塵

    然則時光往復
    鏡照

    如一微中子
    穿過整個宇宙仍未
    遇見彼此

    於是你手執幾縷
    發光的線條
    沿路拾來幾顆黝黑
    沉默的字

    讓風遍流其中
    一支多孔洞的樂器

    要我們向著所來處
    閉眼
    傾聽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