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如何教?
0 篇書評

歷史如何教?

從閱讀到探究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9/0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593.3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3701434
  • ISBN: 9789571476407
  • 字數: 157,198
紙本書定價:NT$ 430
電子書售價:NT$ 323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提出歷史教育的三項基本要素:文本閱讀、證據概念、問題探究。書中不僅剖析歷史閱讀的基礎、試述文本證據的推演,還延伸提示如何帶領探究課程。作者長期關注英、美等國與臺灣的歷史教育,其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嚴謹的學術考證,以及富含多年教學的實務經驗,期盼能引領讀者從史學的萬千文字中尋得關鍵,一同培養歷史思考、探析「歷史如何教」!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49

    為什麼「所有學校都很陰」? 《特搜!台灣都市傳說》謝宜安 耗時4年 台灣首部校園鬼故事研究專書

  • 電子書: NT$ 315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 電子書: NT$ 336

    在《何謂歷史》之後,數位時代的史學研究入門指引! ◎踏入新世代數位文史領域的入門書 ◎范純武、湯瑞弘兩位歷史系教授攜手合譯 ◎台版獨家收錄專文:「如果『史學即是史料學』,數位歷史學的發展問題會是什麼?」、「數位轉向後歷史學新形式及其反思」

  • 電子書: NT$ 266

    從黑暗逃進更深的黑暗時,你可以如何保有勇氣?

  • 電子書: NT$ 280

    在假新聞 & 另類事實蔓延的後真相時代,哲學家出手的時刻到了!

  • 電子書: NT$ 293

    【本書特色】 1.錢穆先生以宗教、哲學、科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藝術、音樂等十二種新門類,闡述中西新舊學術思想之異同。 2.面對西學東漸的趨勢,錢穆先生認為今日之西學與中國學術,有可會通之處,希冀能藉由本書喚起國人對中國學術之重視。

  • 電子書: NT$ 300

    本書試圖檢討後現代主義對史學的影響,並梳理西方史家在這場衝擊之下,如何熔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為一體、拓展史學新道路,帶領讀者一探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之間的羈絆與聯繫。

  • 電子書: NT$ 450

    本書從中國醫療史上的幾個議題出發,透過社會風俗、醫療技術、臨床病徵的探討,叩問「什麼是生命?」的核心命題。並期待藉由探索個體生命觀與整體文化不朽活力,將歷史學普及於大眾的內在與生活。

  • 電子書: NT$ 293

    【本書特色】 1.全書上起《詩經》三百首,下及近代新文學之興,縱論中國文學暨文化之深刻內蘊。 2.本書有考訂,有批評;有舊規繩,有新標準;有古今中西之比較,有振聾發聵之褒貶。尤於作者之深意,更可另有體悟矣!

  • 電子書: NT$ 210

    本書觀察中國國家與宗教關係、政治與經濟關係(即財政措施)、國家與工業化關係,探討如何將中國史整合進全球史,掌握到貫通多元地區而形成今日複雜世界的全球連結,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歐洲在全球歷史變遷分析中的地位;並透過連結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環境議題,觀察歷史中的行動者之能動性及其運用,是如何有意識或無...

  • 電子書: NT$ 195

    ~商務菁英必讀,橫亙古今的必勝法則~ 人生處處如戰場,成功模式無可複製 想立足不敗,就讓孫子教你怎麼贏!

  • 電子書: NT$ 395

    本書探討唐宋之際思想巨變的起點:安史亂後的儒家復興,尤其著重文人與儒家復興的關係;全書分為「總說」和「分論」兩部分。「總說」一篇為針對中唐思想變化起源與性質的大規模、長時期、結構性論述。「分論」九篇則是相關具體問題的探討,內容涉及中古心靈的基調,六、七世紀(南北朝末期至唐初)的思想狀態,安史亂後的文...

  • 出版日期:2016-07-01
    電子書: NT$ 224

    跟著薛仁明讀《史記》,成王敗寇之間,打天下的道理竟與為人處世的門道件件相通;原本散盡家財只為刺殺秦王、面對黃石公的刁難氣得想暴打對方的毛頭小子張良,最終洗盡驕氣變得從容;喜歡捉弄他人,參加宴會時沒帶禮金也大剌剌謊報數字,還坐了上座的無賴劉邦,關鍵時刻卻有那麼強大的韌性與能量……一個個古人讀來與我們如...

  • 電子書: NT$ 336

    ——我們讀的是誰的歷史?我們該如何思考歷史?—— 究竟誰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又是如何被生產? 歷史學家該如何評估史料?一般讀者又該如何閱讀史籍? 「描述」和「詮釋」間的鴻溝何在?歷史,到底是事實還是虛構? 「歷史學家不能給你答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問題,可以教你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

  • 電子書: NT$ 400

    新資料●新觀點●新方法 歷史課本沒有告訴你的事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毛筆字才是?   ★「中原」在哪裡?為什麼華人自稱「炎黃子孫」?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生,「家」在何方?   ★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如此相像?   ★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在長江?

  • 電子書: NT$ 29

    之所以想重讀高中歷史課本,主要是想了解目前高中歷史教育,我們的政府選擇什麼題材及內容,來教育這一代的高中生關於臺灣的歷史。這三十年來,臺灣社會歷經了劇烈的政治及社會變遷,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生)與下一代(八年級生)接受的歷史教育今昔變化不小。

  • 電子書: NT$ 435

    這是以現代用語和觀點探討、介紹西洋經濟思想演進的書。作者依時間順序與學說性質,詳細描述兩百年來西洋經濟學家在經濟思想上的貢獻,另外對現代主要經濟學家的理論及其思想淵源亦有深入的剖析。有志研讀經濟理論的年輕朋友,或有意充實經濟知識的人士,可以本書作為研究現代經濟學的起點。

  • 電子書: NT$ 188

    本書作者錢穆博士,以其淵博的史學涵養,敏銳的剖析能力,將這個難題解開了,使人得窺中國歷史文化的堂奧。本書不但能夠讓你在短期間內獲得完整的歷史概念,更能幫助你深入瞭解五千年來歷史精神之所在,從而認清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所背負的歷史使命及應當努力的方向。

  • 電子書: NT$ 165

    本書以歷史家為主軸,自諸多著作中挑選精彩的篇章,引領讀者一探究竟,希望讀者能因此知悉歷史的結構和方法,成為學習歷史的基礎,亦能從大史家在文章中闡明人世間的某些道理,感知其終極關懷。

  • 詳細資訊

    在「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下
    歷史如何教?學生如何讀?

    從分析文本到問題探究
    告訴你歷史教學的核心與策略


    ★臺灣歷史教育重磅學者──林慈淑教授全新著作
    ★引領歷史閱讀及深入問題探究的絕佳好書

    誠摯推薦|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宋家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李健輝(臺北市立育成高中歷史教師)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黃麗蓉(高雄市立明華國中歷史科教師、112學年度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專案教師)
    蔡蔚群(臺北市立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戴志清(臺北市立建國高中專任歷史教師)
    (依姓名筆劃排序)

    近幾十年來,臺灣學子們的閱讀能力有明顯弱化的趨勢,這對重視閱讀能力的歷史科目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的危機。學生將無法欣賞歷史的開闊與深邃,以及體會歷史對於人的價值。這股憂心帶起了歷史教育的大翻轉,強調重視學生「閱讀與探究」的能力。如何引領學生閱讀文本、探究歷史?也就成了教師的首要任務。

    本書提出歷史教育的三項基本要素:文本閱讀、證據概念、問題探究。書中不僅剖析歷史閱讀的基礎、試述文本證據的推演,還延伸提示如何帶領探究課程。作者長期關注英、美等國與臺灣的歷史教育,其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嚴謹的學術考證,以及富含多年教學的實務經驗,期盼能引領讀者從史學的萬千文字中尋得關鍵,一同培養歷史思考、探析「歷史如何教」!


    ◤歷史如何教的四大步驟◢
    Step1. 歷史怎麼「探究」?──從認識「文本」開始
    在強調「多元視野」、「主題式學習」的探究與實作的新課程中,學生如何在龐大的資訊海當中掌握方向、詮釋歷史,不僅是學生的疑惑,同樣也是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本書試分析閱讀歷史的必備工具──文本,援引多位歷史教育學者之例,從「什麼是文本」談到文本的作者、情境、脈絡,以及當中所欲表達的真正意圖,奠定「歷史閱讀」的基礎。

    Step2. 如何教導歷史閱讀?──教師必備的四大認知
    是否只要認識文本的性質,學生便能獨立探究歷史呢?實際上仍有諸多困難,而教師所需做的便是從中尋找問題、逐一化解,彷彿勇者鬥惡龍般披荊斬棘,開拓名為歷史閱讀的道路;然而,教師如何有效率地找到問題關鍵呢?
    為解決教師的疑惑,本書參閱多方資料,提出教導歷史閱讀的四大要點──閱讀理解、證據推演、史料辨別、古今差異,力求破除學習歷史時可能帶有的迷思(比如當今教育時常褒揚雅典民主、貶抑斯巴達),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Step3. 「林肯是種族主義者嗎?」──歷史探究的問題設計
    美國前總統林肯作為美國廢除奴隸制度的重要推手,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另一方面,林肯認同白人與黑人在智力與外觀上明顯有別,如從今日「人權鬥士」的眼中來看,林肯定然被歸為「種族主義者」行列。
    這便是當今歷史教育所遇問題──學生陷於「不是0便是1」的二分抉擇中,同時是歷史探究欲解決的情境。因此,如何設計一個富含「歷史探究」的問題,或是如何破除上述「二分抉擇」的問題迷思,是當今歷史教育者的重責,也是本書的重點之一。

    Step4.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的歷史思考
    本書從歷史教育而起,點出學生實行「歷史探究」的核心──閱讀。然而,僅「閱讀」似不足以應付當今龐大的資訊來源,如何理解文本、推演證據,並從中尋得關鍵、探究歷史,方為重要關鍵。但歷史如何教?教師如何準備教案?是當今歷史教育界的共同疑問,也是本書亟欲訴說的核心重點,希盼以「閱讀」為核心基礎,帶領教師剖析文本,同時也期待能引領學子探究歷史、培養歷史思考。

    作者簡介:
    林慈淑
    東吳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2018年創立「歷史教學學會」並任理事長。研究興趣在於:由史學出發,爬梳且反思英、美歷史教育理論與發展,以省視臺灣歷史教學現況和改進之道。著有《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2010),審訂和主譯《歷史思考大未來;勾勒歷史教學的藍圖》(2020)。教研之外,亦致力於推展歷史教學精進的工作,目前與中學歷史教師正積極研發「探究式教學」教案。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0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