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定價:NT$ 392
電子書售價:NT$ 296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是黃進興教授以儒教為主題的重要研究成果的結集,为宗教文化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全書由五篇文章組成,主題集中,層次明瞭,邏輯清晰,著重聚焦儒教的聖域——孔庙,進而探究儒教的宗教性格,挖掘其濃厚的政治與文化意涵。通過作者深入淺出的分析,孔廟祀典與帝國禮制的動態整合過程得以勾勒,儒教豐富的文化面相也得以呈現。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4.2
電子書: NT$
336
★為何宋朝的茶席、飯局和新年,如此引人入勝?
思想保守、積貧積弱──這段被誤解的宋朝三百年,
打造超越歐洲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的豐沛底蘊;
重文輕武的另一面,是文創軟實力達到巔峰的平民盛世。
電子書: NT$
245
黃仁宇重磅著作《中國大歷史》,全新直排校訂,暢銷10萬本新版!
黃仁宇:我寫的歷史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歷史,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
這並不是說道德不重要,而是新社會的道德要靠社會的結構而決定其內涵。
4.7
電子書: NT$
377
王汎森新作《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包括兩部分文章,
一部分是與近代中國思想中「主義時代的來臨」這個主題相關的文字,
另外一部分則是闡明「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個研究的方向與態度。
4.2
電子書: NT$
224
「本書不採取以漢族為中心的中國人,作為國民歷史的中國史形式。」
岡田英弘歷史學的總結算!繼「世界史」與「日本史」的誕生之後,綜觀亞洲大陸的歷史、剖析「中國文明」的本質。
4.7
電子書: NT$
252
從拾糞的孩子,布衣卿相,作到行政院長。他的一生表達苦幹、踏實、執著,他的故事帶來溫暖、勇氣、信心,在當今浮動的環境裡,孫運璿更是發人深省的領導典範。本書榮獲國家文藝傳記文學獎,以十萬言詳實記錄孫資政力行實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心得與歷練,是現代人不可錯過的最佳人物傳記。
電子書: NT$
488
唯有推行自由主義所蘊含的典章制度與思想文化,才能使中國走向長治久安的道路
百姓才能真正生活在一個合理、合乎人道、可以舒展性靈的,人間秩序中
電子書: NT$
377
以明末清初理學文本與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
試圖重探明清之際思想轉型的重大議題。
電子書: NT$
221
許倬雲先生最新作品,介紹中國庶民社會的種種觀念,及其如何貫徹於日常生活。
宇宙和人之間,彼此呼應。
個人彼此之間,相應與互濟。
個人得到群體的庇護,也有回報的義務。
4.3
電子書: NT$
285
文化共同體將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最終階段
中國世襲王朝起源於數千年前的夏代,歷經朝代更迭,夏、商、秦、漢、唐等時期都曾是中國的代名詞。但鮮為人知的是,「契丹」與「桃花石」兩個稱號在西方歷史上,也代表過中國。分分合合的中華世界,竟已說不清最初的源頭來自何處。
那麼,一個中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是...
出版日期:2021-04-20
電子書: NT$
180
思想無法脫離群眾獨立,中國傳統思想更是蘊藏於廣大群眾的行為、往古相沿之歷史傳統及社會習俗之中。
5
電子書: NT$
560
本書討論五四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各宗教教派的衝擊與影響,以及各宗教教派對於五四的看法與回應。全書除導論外,共有18章,分別討論佛教、道教、孔教、民間教派、天主教、基督教、中國伊斯蘭教的情形,以及知識分子的宗教觀。
4
電子書: NT$
315
黃仁宇:我之所以成為歷史學家,是因為自己顛沛流離,一切源於中國的動盪不安。
我開始接觸(歷史學)這一行業和技藝,是因為動盪不安的生活造成心靈苦惱。
為了尋求問題的解答,我才發現世上所有的事件全都緊密相連。
電子書: NT$
377
橫跨內容到寫作年代,與啟蒙、宗教、城市息息相關
同時對過去幾十年美國中國研究的評述
4
電子書: NT$
231
中國為什麼需要皇帝?是過去式嗎?
我們如何思考皇帝對當代的影響?
皇帝夢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兩千年的帝制,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許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電子書: NT$
208
中美爭鋒、民粹危機、強人政治再現、科技隱憂……
看法蘭西斯‧福山犀利分析世界政經體系的變動
4.2
出版日期:2014-10-17
電子書: NT$
395
本書起始於新石器時代華北、華南農業村落的興起,結束於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以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為重心,討論中國歷史上相關的重要問題,以明瞭其延續與變遷。本書課題之選取,分歷史階段看,可得各時代的社會特色;合而觀之,則能掌握中國社會史的整體脈絡,有助於對傳統社會進行深層的思考,是為理解中國社會發展軌跡的...
電子書: NT$
323
作者鑒於民主政治在臺灣地區己進入發展階段,在大陸地區尚方興未艾,特編撰此書探索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的源流,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4
出版日期:2013-11-21
電子書: NT$
150
溝口雄三教授於2007年,擔任台灣清華大學「思想、歷史與文化」講座教授,與聽眾分享他「重新思考中國革命」的心得。不但有溝口教授針對「中國的公與私」和「從辛亥革命看中國的近代」兩題的講演外,也輯錄台灣學者與之對話回應的內容,以及對溝口教授的一篇專訪。對這兩個題目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本書!
4.2
電子書: NT$
245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人氣作家吳政緯,藉由珍貴的古地圖以及使臣日記,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東亞!
16-18世紀,曾有那麼一群朝鮮使者,
他們穿越中韓邊境,交流白銀與布疋,
更透過當時的中國,掌握天下知識的核心。
他們是朝鮮的眼睛,站在這裡,眺望世界。
詳細資訊
本書是黃進興教授以儒教為主題的重要研究成果的結集,为宗教文化史研究的又一力作。全書由五篇文章組成,主題集中,層次明瞭,邏輯清晰,著重聚焦儒教的聖域——孔庙,進而探究儒教的宗教性格,挖掘其濃厚的政治與文化意涵。通過作者深入淺出的分析,孔廟祀典與帝國禮制的動態整合過程得以勾勒,儒教豐富的文化面相也得以呈現。對於清末民初以來,廣為學界關注的儒家或儒教是否為宗教的問題,作者也旗幟鮮明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除了具體問題的研究,本書還包含了作者在研究理路上的反思,尤其是對近年來孔廟文化研究的基本觀念和進路進行了檢討,可謂發人深省。帶著一份對傳統文化「同情的瞭解」探索孔廟,無疑是打開儒教聖域之門的一把鑰匙。閱讀本書,正是從作者手中領過這把鑰匙,并隨之去解開儒教的宗教之謎。
目錄列表
目錄- 封面頁
- 書名頁
- 版權頁
- 作者簡介
- 總序 陳平原
- 自序
- 象徵的擴張——孔廟祀典與帝國禮制
- 學術與信仰——論孔廟從祀制與儒家道統意識
- 《野叟曝言》與孔廟文化
- 清末民初儒教的「去宗教化」
- 研究儒教的反思
- 作者簡介
- 著述年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