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集是集結本會紀念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八十週年系列活動之「20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研討會論文而成,內容從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的反省切入,而擴及其它文化層面,反思當今文化問題。十五篇論文雖然討論的主題有異,其實都以台灣主體性和民間社會力量的發展,探討20世紀台灣新文化和台灣國家建構的問題,希望在反省中,台灣主體論述能夠確立,國家建構亦能達成。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有好幾種中文譯名,約翰.彌爾、約翰.司徒亞特.密勒(穆勒)都是,他是歐洲思想巨擘,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邏輯樣樣精通,最為人嘆服的是,他未曾上學,在父親嚴格的家庭教育下,三歲開始學希臘文,童年時期即閱讀了重要經典名著,習得許多知識。他的著...
給台灣的第一張診斷書! 蔣渭水於日治時期,組團領導民眾,展開非武裝抗日運動,在台灣近代史享有崇高地位。近幾年更成為各政治黨派爭相頌揚的對象,甚至國道高速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央銀行以其肖像作為流通貨幣圖案。然其政治主張分歧多變,各階段有各種主張,無法以寥寥數語定位。透過選集,直接閱讀蔣渭水的文章,...
最壞的年代,最強的公民力量。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絕對嚴選 ──台灣公民行動的首部入門攻略。 羅世宏 X 劉靜怡 X 何明修 專序推薦 王小棣 X 李惠仁 X 吳朋奉 X 陳信聰 X 張茂桂 阿信(五月天) X 阿達(農村武裝青年) 手牽手挺身支持 向社運夢想家致敬,為台灣公民行動備...
1995年,台灣割讓日本屆滿一百週年,也是終戰50週年。本會於國家圖書館舉辦了一場盛況空前的「台灣近百年史研討會」。本書結集該會發表論文,重新編輯而成。全書以台灣為主體觀點,由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各面向,重新檢討1895~1995年間的台灣歷史發展與文化變遷,替廿一世紀的台灣,奠立理論基礎,並指...
本書蒐錄了筆者在網站發表過的「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系列文章。1920年代,前後約10年的時期,可說是臺灣四百年來思想百花齊放,最多元燦爛的時代。左派的,右派的,溫和的,激進的,各種思想風起雲湧,各種主義燦爛並起,殖民地臺灣的知識份子,勇於衝撞當時的日本殖民體制。這段歷史值得我們回頭重新去認...
本論文集是集結本會紀念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八十週年系列活動之「20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研討會論文而成,內容從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的反省切入,而擴及其它文化層面,反思當今文化問題。十五篇論文雖然討論的主題有異,其實都以台灣主體性和民間社會力量的發展,探討20世紀台灣新文化和台灣國家建構的問題,希望在反省中,台灣主體論述能夠確立,國家建構亦能達成。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