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與人性
0 篇書評

演化與人性

演化倫理學與儒家思想的創新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9/2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3073647
  • ISBN: 9789571471716
  • 字數: 190,494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從歷史的角度探討各家各派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除了總結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儒者思想之外,也包含了當代儒者與新儒家學派對於儒家人性論的批評與反思。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49

    為什麼「所有學校都很陰」? 《特搜!台灣都市傳說》謝宜安 耗時4年 台灣首部校園鬼故事研究專書

  • 電子書: NT$ 315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 電子書: NT$ 336

    在《何謂歷史》之後,數位時代的史學研究入門指引! ◎踏入新世代數位文史領域的入門書 ◎范純武、湯瑞弘兩位歷史系教授攜手合譯 ◎台版獨家收錄專文:「如果『史學即是史料學』,數位歷史學的發展問題會是什麼?」、「數位轉向後歷史學新形式及其反思」

  • 電子書: NT$ 266

    從黑暗逃進更深的黑暗時,你可以如何保有勇氣?

  • 出版日期:2021-02-22
    電子書: NT$ 195

    本書討論了《史記》中許多膾炙人口的人物,透過作者的詮釋,在欣賞人物風姿之餘,讀者或許能穿越時空,與司馬遷的歷史智慧照面,領略「讀史使人聰明」的益處。

  • 電子書: NT$ 323

    本書提出歷史教育的三項基本要素:文本閱讀、證據概念、問題探究。書中不僅剖析歷史閱讀的基礎、試述文本證據的推演,還延伸提示如何帶領探究課程。作者長期關注英、美等國與臺灣的歷史教育,其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嚴謹的學術考證,以及富含多年教學的實務經驗,期盼能引領讀者從史學的萬千文字中尋得關鍵,一同培養歷史思...

  • 電子書: NT$ 377

    「第一個近代歐洲史家」愛德華‧吉朋的歷史長篇,被現代史家視為經典之作! 全書涵蓋三大重點:一是羅馬帝國的政經軍事文化與社會生活,帝國的擴張與防衛、內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權力拔河,二是蠻族入侵與其間之重大戰爭,三是基督教的發展,政教之爭,回教興起和十字軍東征等。

  • 電子書: NT$ 99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有好幾種中文譯名,約翰.彌爾、約翰.司徒亞特.密勒(穆勒)都是,他是歐洲思想巨擘,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邏輯樣樣精通,最為人嘆服的是,他未曾上學,在父親嚴格的家庭教育下,三歲開始學希臘文,童年時期即閱讀了重要經典名著,習得許多知識。他的著...

  • 電子書: NT$ 293

    【本書特色】 1.錢穆先生以宗教、哲學、科學、心理學、史學、考古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藝術、音樂等十二種新門類,闡述中西新舊學術思想之異同。 2.面對西學東漸的趨勢,錢穆先生認為今日之西學與中國學術,有可會通之處,希冀能藉由本書喚起國人對中國學術之重視。

  • 電子書: NT$ 300

    本書試圖檢討後現代主義對史學的影響,並梳理西方史家在這場衝擊之下,如何熔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為一體、拓展史學新道路,帶領讀者一探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之間的羈絆與聯繫。

  • 電子書: NT$ 450

    本書從中國醫療史上的幾個議題出發,透過社會風俗、醫療技術、臨床病徵的探討,叩問「什麼是生命?」的核心命題。並期待藉由探索個體生命觀與整體文化不朽活力,將歷史學普及於大眾的內在與生活。

  • 電子書: NT$ 293

    【本書特色】 1.全書上起《詩經》三百首,下及近代新文學之興,縱論中國文學暨文化之深刻內蘊。 2.本書有考訂,有批評;有舊規繩,有新標準;有古今中西之比較,有振聾發聵之褒貶。尤於作者之深意,更可另有體悟矣!

  • 電子書: NT$ 210

    本書觀察中國國家與宗教關係、政治與經濟關係(即財政措施)、國家與工業化關係,探討如何將中國史整合進全球史,掌握到貫通多元地區而形成今日複雜世界的全球連結,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歐洲在全球歷史變遷分析中的地位;並透過連結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環境議題,觀察歷史中的行動者之能動性及其運用,是如何有意識或無...

  • 電子書: NT$ 195

    ~商務菁英必讀,橫亙古今的必勝法則~ 人生處處如戰場,成功模式無可複製 想立足不敗,就讓孫子教你怎麼贏!

  • 電子書: NT$ 395

    本書探討唐宋之際思想巨變的起點:安史亂後的儒家復興,尤其著重文人與儒家復興的關係;全書分為「總說」和「分論」兩部分。「總說」一篇為針對中唐思想變化起源與性質的大規模、長時期、結構性論述。「分論」九篇則是相關具體問題的探討,內容涉及中古心靈的基調,六、七世紀(南北朝末期至唐初)的思想狀態,安史亂後的文...

  • 出版日期:2016-07-01
    電子書: NT$ 224

    跟著薛仁明讀《史記》,成王敗寇之間,打天下的道理竟與為人處世的門道件件相通;原本散盡家財只為刺殺秦王、面對黃石公的刁難氣得想暴打對方的毛頭小子張良,最終洗盡驕氣變得從容;喜歡捉弄他人,參加宴會時沒帶禮金也大剌剌謊報數字,還坐了上座的無賴劉邦,關鍵時刻卻有那麼強大的韌性與能量……一個個古人讀來與我們如...

  • 電子書: NT$ 336

    ——我們讀的是誰的歷史?我們該如何思考歷史?—— 究竟誰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又是如何被生產? 歷史學家該如何評估史料?一般讀者又該如何閱讀史籍? 「描述」和「詮釋」間的鴻溝何在?歷史,到底是事實還是虛構? 「歷史學家不能給你答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問題,可以教你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

  • 電子書: NT$ 400

    新資料●新觀點●新方法 歷史課本沒有告訴你的事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毛筆字才是?   ★「中原」在哪裡?為什麼華人自稱「炎黃子孫」?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生,「家」在何方?   ★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如此相像?   ★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在長江?

  • 電子書: NT$ 29

    之所以想重讀高中歷史課本,主要是想了解目前高中歷史教育,我們的政府選擇什麼題材及內容,來教育這一代的高中生關於臺灣的歷史。這三十年來,臺灣社會歷經了劇烈的政治及社會變遷,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生)與下一代(八年級生)接受的歷史教育今昔變化不小。

  • 電子書: NT$ 435

    這是以現代用語和觀點探討、介紹西洋經濟思想演進的書。作者依時間順序與學說性質,詳細描述兩百年來西洋經濟學家在經濟思想上的貢獻,另外對現代主要經濟學家的理論及其思想淵源亦有深入的剖析。有志研讀經濟理論的年輕朋友,或有意充實經濟知識的人士,可以本書作為研究現代經濟學的起點。

  • 電子書: NT$ 188

    本書作者錢穆博士,以其淵博的史學涵養,敏銳的剖析能力,將這個難題解開了,使人得窺中國歷史文化的堂奧。本書不但能夠讓你在短期間內獲得完整的歷史概念,更能幫助你深入瞭解五千年來歷史精神之所在,從而認清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所背負的歷史使命及應當努力的方向。

  • 電子書: NT$ 165

    本書以歷史家為主軸,自諸多著作中挑選精彩的篇章,引領讀者一探究竟,希望讀者能因此知悉歷史的結構和方法,成為學習歷史的基礎,亦能從大史家在文章中闡明人世間的某些道理,感知其終極關懷。

  • 詳細資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先保己再護人,才能存活下來!

    受到達爾文演化論的影響,演化生物學家普遍認為,生物最優先的考慮必然是自己的生存與繁衍,因此生物在競爭下展現的行為,絕大多數都是自私的。然而為什麼人類在某些情形下,也會有利他的行為呢?人類的道德感從何而來,又如何引導人類的行為呢?達爾文當時對這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一場二十世紀上演的演化革命最終帶給達爾文難題一絲曙光

    1963年威廉‧漢彌敦首先提出了「近親選擇理論」,認為天擇的單位如果不是個體而是「基因」,那麼就可以解釋生物何以會展現出利他的行為。畢竟演化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具有相同基因的生物盡可能地繁衍後代,單就生物個體本身無法解釋利他行為,而基因則成為回答達爾文難題的鑰匙。這個觀點後來被開拓成為「社會生物學」的基礎。

    人之初,性本善?
    以科學化的儒家思想重新建構人性孰善孰惡的爭辯
    孟子曰人性本善,荀子則高呼人性本惡,究竟誰說的對?透過演化倫理學與社會生物學的啟發,或許孟荀之間並非完全對立。人性應該是善惡並存,但這如何可能?關鍵就在於我們同時具有自私與利他的天性!循此線索,傳統儒家的人性論或許可以透過演化倫理學的來建構更穩固的科學基礎,並開創出儒家思想與現代科學充分融合的新道路。
    ※※※※※※※※※※※※※※※※※※※※※※※※※※※※※※※※※※※
    查爾斯‧達爾文於19世紀發展出演化論,掀起了生物學的革命,也大幅改變了人類的思想。20世紀60年代起,一些生物學家開始用演化論來解釋人類的道德行為,最終發展出演化倫理學。作者李雅明在本書中,把這種思想應用到儒家人性論上,調和看似矛盾的孟子性善論和荀子性惡論,論證出這種有科學基礎的儒家倫理思想,並稱之為「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這種倫理思想與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思想是一致的。以「科學的儒家人性論」重新詮釋儒家哲學,可以把孟子和荀子開創的兩條思路重新歸併回儒學主流,發展出儒家思想與近代科學充分融合的新道路。
    本書首先從歷史的角度探討各家各派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儒家人性論(第1到第3章)。除了總結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儒者思想之外,也包含了當代儒者與新儒家學派對於儒家人性論的批評與反思。
    作者接著用相當的篇幅,介紹西方演化論的起源、傳承與革命(第4到第7章),而這中間又可分為四個時期:演化論的興起、演化論的發展、演化倫理學的誕生、社會生物學的爭辯,涵蓋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至《自私的基因》一書作者理查‧道金斯的看法。這部分可視為是演化倫理學的一部小科普史,人物記述詳實、論點嚴密。
    本書最後則是作者企圖調和孟子性善論和荀子性惡論的一個嘗試(第8到第10章),試圖從當代演化倫理學中找到儒家人性論的科學基礎,並重新詮釋許多儒家的論點,希望能啟動創新式的儒家思想。

    【作者簡介】
    李雅明
    194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馬利蘭大學固態物理學博士。曾先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材料科學系副教授,美國休斯研究所(Hughes Research Laboratories)計畫經理,美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電機與應用物理系正教授,清華大學電機系正教授。在清華大學,曾任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出版社社長,現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除科技專業論文外,著有:以海外保釣運動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惑》(中央日報社,1986年)、《固態電子學》(全華科技,1995年)、《半導體的故事》(新新聞,1999年)、《我看基督教:一個知識份子的省思》(桂冠圖書公司,2006年),《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五南圖書公司,2008年,入圍第33屆金鼎獎)、《出埃及:歷史還是神話?》(五南圖書公司,2010年)、《從半導體看世界》(天下遠見,2012年)、《半導體的故事:發展與現況》(暖暖書屋,2013年)、《固態電子學》(新版)(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固態電子習題解析》(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歷史上真實的耶穌》(五南圖書公司,2017年)、主編《管惟炎口述歷史回憶錄》(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共同主編《保釣風雲半世紀─保釣運動領軍人士的轉折人生與歷史展望》(時報文化,2021年),以及翻譯《IC如何創新》(天下文化,2000年)。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