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二十多年來,近現代基督教史及上海區域史的研究日趨熾熱,後者甚至有「上海學」之稱。在眾多的相關研究成果中,《基督化與世俗化的掙扎: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研究(1900-1922)》一書,堪稱是令讀者(或研究者)眼睛為之一亮的著作。經由本書,「上海青年會」不再是一個迷樣的、模糊的影像,作者排比與分析無數可信資料,勾勒出最具指標的「真實」上海青年會:它的建立及發展歷程;尤其是著重在一個有理想性格的「青年會」,是如何為了遷就現實而日趨世俗化。
「讓我們設想上帝是一頭獅子。如此一來,向人作見證就好比向人說你遇見了一頭獅子;講道是邀請人與獅子相遇;神學則像是在反思你與獅子的相遇。」~葛丁桂 美國ECPA 2004年金書獎(神學∕教義類) 葛丁桂舊約神學系列(卷一) 英國聖公會首席學人牧者,四十年聖經研究成熟之作 半世紀淬鍊深厚牧養智慧,帶...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Vol.62 No.4 世界,是我們的劇場──從范浩沙的教義戲劇談起 晚近二三十年,西方不少神學家開始提倡以戲劇的角度來理解聖經與神學,其中又以神學家范浩沙最受矚目。 因為不論是他的《教義的戲劇》(The Drama of Doctrine: A Canonical-Linguistic App...
重尋第四、第五世紀沙漠教父對獨處、靜默與禱告的核心觀念,獻給每個屬神兒女的當代經典。 藉著獨處、靜默與不住地禱告,沙漠教父為我們展示了一條路。這些操練將教導我們如何站立得穩、如何訴說救贖的語言,讓每一個帶著福音使命的服事者,以希望、勇氣和信心面向新世代的考驗。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第二部曲,作者透過登山寶訓,帶領讀者一一檢視天國生活的每一面,並藉由實際可行且豐富有趣的操練,走向日漸豐富的生活:透過好好地「玩耍」,我們操練更像小孩,能夠交託;藉由「守安息日」,放手讓神照顧我們,因而不再發怒;練習「禁戒媒體」,使神...
面對COVID-19巨大的危機,我們要到哪裡尋找資源,安定自己的心神呢? 著名作家楊腓力想到向文學與歷史尋求心靈的答案;他閱讀英國的死亡文學大師鄧恩在四百年前所寫的《緊急時刻的祈禱》,竟發現這場我們以為如此獨特的世紀之災,原來前人早已經歷過,而且留下了豐富的筆記可供今日的你我安頓身心。
身為耶魯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信仰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大神學家沃弗,用本書收錄的65篇平易親民的小品文,向我們示範:其實,生活中大大小小每個場域,都是神學教室;生命中的每一次信仰省思,都是一堂最深刻的神學課。
香料的意義與人類永遠同在,它們的名字留下了言語的辛香, 呼應了多姿多彩豐富又重要的過往,教人驚喜不已。 從中世紀至今的香料史和廚房烹飪史! 香料,讓你身心和味蕾都歡欣鼓舞,為你勾勒世界的版圖!
影響深遠的羅馬書講明因信稱義的福音,更同時談論神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從經文出發,解明福音的大能如何貫穿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榮休院長陳濟民博士,長年牧養港台與英美的華人,深知華人閱讀聖經可能會有的信仰盲點;本書展現陳博士一貫嚴謹的態度面對聖經經文,並回應諸多羅馬書的學術疑難,幫助讀...
教育不是職業訓練,以為可以藉此操縱世界;教育,是創造未來的生命! 值此社會劇烈變動,父母老師,甚至是教會牧者與輔導苦思教育翻新的時代,巴默爾深入基督教傳統所歸納、整理出的教育理念與智慧,將要成為照亮未來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
在中國教會廣為傳唱的迦南詩歌,緣起於呂小敏的個人靈歌。自 1989 年以來,迦南詩歌傳播到家庭教會、五大宣教團隊、三自會、城市新興家庭教會、天主教會,甚至海外華人教會,業已成為華人基督教最知名的本土象徵之一。本書旨在分析迦南詩歌的宗教經驗和教會認同,以揭示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基督教的互動發展。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台灣的女性主義與性解放運動,在亞洲一直領銜前行,實踐與反思都有可觀成績。台社同仁從1980年代以來,就積極參與相關運動,為文批判,商議更周延的辦法,更基進的思路。這本選集由台大外文系朱偉誠教授主編,主題涵蓋色情、性解放、性工作、跨性別、同志運動等。對台灣的性/別發展感興趣的朋友,本書絕對必備!
隨著本土意識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一再成為全城焦點, 要在迷失及爭論中尋回身份,何不從源頭出發? 從歷史中找回香港本土意識的冒起及演變的線索,再決定今天該如何自處和定位
舊約所記載的古代以色列藉敬拜與上帝互動,維護與更新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盟約。他們在敬拜中採取示意行動(gesture),諸如節期的慶祝與獻祭,來表明與上帝的關係。他們也採用上帝的言語(utterance),諸如傳達上帝的誡命(講道)、指引與確據的聖言,來表達上帝的心意,並且採用人的語言,譬如獻上讚美、發...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作者侯活士獲《時代》雜誌譽為「美國最佳神學家」 敘事是教義神學的內涵,是信仰生活的範例,是啟蒙下一代信徒的教材。敘事是兩千年來教會生命力的源頭。聖經中的敘事,不是因循落伍、任憑挪用的文字,乃是寶貴的屬靈資源,主動形塑我們的品格,使我們能夠改變世界。...
「民初三大名記者」之一的徐彬彬,多篇雜誌專欄報導文章首度集結出版,內容珍貴、為研究晚清民初史的必備第一手史籍。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一般讀者,一名負責任的記者在知識的取得還不像現今那麼方便,新聞傳播工具還不如現今那麼快捷有效的情況下,如何克服許多困難達成記者的使命,又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新聞競爭中,以及每一分鐘都是截稿時限的要求下,把新聞呈現在閱聽大眾的眼前。
本書屬於「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在本卷極富挑戰性的聖經中,斯托得為福音的大能,塗上醒目的色彩,勾出躍動的筆劃:恍如一個基督徒站在異國市集的正中央,力竭聲嘶,向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人,宣告救恩的好消息。
新聞舊談:詳盡收錄民初新聞圈內的大小事 真情推薦: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專序推薦 絕版重現:重新尋找傳遞真相的新聞人精神
從支持革命到在洪憲帝制時上表自稱「臣記者」的御用報人,最終竟隨國民政府落腳台灣。薛大可一生立場變換無數,他如何看待這段過往?
神命定要在新的世界裡,賜給我們新的身體, 兩者都會因著神的榮耀,完全改變過來。 作者斯托得牧師認為:羅馬書是新約聖經中對於福音論述得最完整、最清楚、最壯麗的一卷書。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談及多個現代人關心的議題,如:「神的忿怒」和「挽回祭」的正確概念;聖潔生活的基本方法;「律法」和「聖靈」在基督門徒中...
2022年是中國學生赴美國留學150週年 從清末自強運動開始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權宜之策 隨著20世紀初留美熱潮掀起 演變成一個「楚材晉『育』」的運動
簡吉是一位白色恐怖時期中另一個消失的名字。他年僅48歲的生命可能很少人知曉,但他留下的第五個兒子簡明仁,很多人都知道是王永慶的女婿,也是大眾集團的董事長。媒體曾報導過「簡明仁花三十年時間找回消失的父親」(2005年《商業周刊》、第922期),而本書正是簡明仁與知名作家楊渡一起尋找簡吉生命的過程與...
過去的二十多年來,近現代基督教史及上海區域史的研究日趨熾熱,後者甚至有「上海學」之稱。在眾多的相關研究成果中,《基督化與世俗化的掙扎: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研究(1900-1922)》一書,堪稱是令讀者(或研究者)眼睛為之一亮的著作。
長久以來,有關中國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研究,若不是置放在近代中國社會改良運動的歷史脈絡下審視,便是以跨文化的分析框架來解讀,致使中國青年會運動那既多元又複雜的內在生態面貌,備受忽視。本書作者則選擇了中國城市青年會運動的揭櫫者──上海青年會──作為研究個案,從「機構化」(institutionalization)的角度入手,徵引多種中、外文獻檔案,追溯上海青年會的創立與發展過程,並進而揭示了它在實踐使命的過程中,如何徘徊在基督化與世俗化之間的困境。
本書最值得稱道者,有三:
一、近十年來,已有少數關於在華基督教青年會的論著出版,其中不乏以城市青年會為題的個案研究,例如北京、廣州、漢口、天津、長沙、太原等。唯獨規模最大、最具指標意義的上海青年會的研究,付諸闕如。本書適正好填補了此一重大空白,突破前人研究成果,極具開創性。
二、本書主題的選擇得當,章節安排妥切,更重要的是其論析深入且合理。由書中為數不少的附圖、附表,可見作者所下之工夫,故其學術貢獻不在話下。
三、本書徵引之史料極為豐富,其中不乏珍貴無比的刊物及檔案文件。刊物方面,如上海市檔案館珍藏的上海青年會出版之《上海青年》,可能是目前存世最完整的一套中國城市青年會會刊。另如《青年會報》、《青年》、Chian’s Young Men、《進步》、《青年進步》、《同工》等亦都極具參考價值。至於檔案方面,作者參閱了上海市檔案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收存的檔案文件,也引用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紐澤西州的United Methodist Church收藏的英文檔案。此外,作者也徵引了此一領域的所有重要的研究專書、論文。這對本議題有興趣的研究者而言,是極具指引功用的。
經由本書,「上海青年會」不再是一個迷樣的、模糊的影像,作者排比與分析無數可信資料,勾勒出最具指標的「真實」上海青年會:它的建立及發展歷程;尤其是著重在一個有理想性格的「青年會」,是如何為了遷就現實而日趨世俗化。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