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75 | |
EMBA雜誌(12期) | NT$1750 | |
EMBA雜誌(24期) | NT$3200 | |
EMBA雜誌(36期) | NT$4600 |
3步驟,發動顧客體驗轉型
當消費者的需求、習慣、行為,跟著環境與新科技不斷變動,公司提供的顧客體驗,也必須一起改變。想跟上時代的腳步,緊抓顧客的心,公司必須發動一場,後疫情時代的顧客體驗轉型!
【先找點,再連成線】 小步走,讓數位轉型更成功 不是轟轟烈烈展開,一口氣全面推廣,偉大的數位轉型,應該從「小」開始。透過小團隊、小步伐、小實驗,在幾個點先創造成功,接著再串聯起來,成功的數位轉型,已在不遠處。
跨越危機的關鍵領導力 危機時刻,許多公司聚焦在業績和財務狀況,忽略了在巨大變動中,團隊的情緒與工作也受到衝擊。事實上,當穩定與秩序受到破壞,目的感才是幫助主管與員工面對未來的最佳指引。
打造適應複雜的領導力 在充滿矛盾與混亂的時代裡,唯一不變的事,就是世界會一直改變。想要帶領團隊在混沌中走出一條路,起點就在你的內心。從接受混亂,到重新定位,領導人必須進行一場內在的自我轉型之旅。
好策略是對話出來的! 想發展更堅實的策略,在市場致勝;想讓團隊真心支持,並且全心投入執行, 領導團隊必須從開啟正確的對話開始。現在就運用一張策略圖,三個步驟,來一場有邏輯、可辯論的策略對話。
【當資深員工遭遇瓶頸,失去動力】 不工作大叔症候群 公司裡,有一群資深老鳥,他們年輕時就加入公司,曾為公司攻下一片山頭。但隨著環境的變化,或公司業務的改變,他們的專業不再適用於今天,也逐漸無法發揮貢獻。
【讓顧客帶來更多顧客的秘密】 愛顧客,讓你贏更多 壓低人事成本,大肆進行折扣促銷,一心只追尋財務目標的企業,往往無法贏得長期的戰爭。領導人不應將獲利,當成企業經營的唯一目的,豐富顧客的人生,才是能指引企業的北極星。愛顧客,才能讓公司贏更多、贏更久。
【我是誰,我能夠是誰,我應該是誰】 打造持續進化的領導力 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動,以及公司內部的改變與成長,領導人的角色不能一成不變。透過自我反思與傾聽團隊成員的回饋,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重新定義自己的任務,學習擁抱新的身份。
【在逆境中嘗試與重新開始的勇氣】 韌性的力量 客戶突然取消訂單、供應商出貨不及導致進度延遲,面對不斷出現的突發狀況,團隊的壓力也持續升高……研究指出,韌性會讓人在困境中持續嘗試,就算最後失敗了,也有重新再來一次的勇氣。
【直面危機,拆解挑戰】 你的策略,瞄準關鍵點了嗎? 套用傳統的策略規劃方式,只是先畫標靶,無法讓你解決影響公司成敗的重大課題。你必須先拆解眼前挑戰,從危機中找出真正的關鍵點,才能擬定出翻轉困境、掌握機會的好策略。
【安靜辭職潮】 做好3件事,提升員工投入 只做最基本要求的工作,絕不額外多做其他事,許多員工在心裡其實已默默辭職,只是表面上不動聲色。這波安靜辭職潮,是否也悄悄地在你的公司蔓延?
|焦點企劃| 【擁抱意料之外的發展】 轉角遇到創新 在這個不斷變動的世界中,倚賴同一個點子,往往只能讓公司走到某個程度。米其林、視康等公司的例子顯示,懂得轉向,擁抱意料之外的創新,才能讓公司開啟新的成長機會。
【你的企業學習是訓練營,還是遊樂場?】 學會如何學習 許多公司投入大筆預算在教育訓練上,但「沒有學習與成長」,依然是員工離職的主因。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專家指出,關鍵就在於,公司和員工,必須把學習當成工作的一部分。
【偵察兵守則:戰鬥之前,先擁抱錯誤】 培養你的質疑力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太快進入戰鬥或防禦狀態,無法幫助你獲得勝利。你必須擁抱偵察兵心態,提高質疑力,接受各種可能性,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聰明出擊。
【你落入了哪個陷阱?】 跨越團隊合作的6大阻礙 再好的創新點子,再縝密的專案計畫,如果團隊無法合作,往往拖垮績效,功虧一簣。想要成功推動跨部門團隊合作,公司必須避開六大障礙,打造支援協作所需的環境,讓不同團隊成員,齊步走向同一目標!
【4個問題,16條途徑】 打造公司的成長地圖 業績逐漸熄火、新產品的營收不如預期,當公司的成長陷入瓶頸時,該怎麼尋找未來的成長源頭?追求事業的成長,就是一場無止盡的賽局。
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創新是一種做事的習慣。只是打造跟矽谷新創公司一樣的辦公室,無法幫助公司建立創新文化。運用三種工具,和團隊一起找出屬於公司的創新行為,建立一套觸發機制和環境,才能讓團隊在日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創新。
【讓決策更聰明,讓顧客更愛你】 打造你的實驗力 行銷方案應該選A,還是選B?顧客喜歡升級版的服務,還是原本的服務?憑直覺、經驗、少數服從多數,都不是做決策的好方法,不如用實驗的結果來告訴你。
【讓部屬不再事事請示,讓你不再瞎忙】 學會授權 每天花時間處理各種大小工作,卻沒時間思考長期,做重要的策略性決定;將權力和責任交給部屬,又總是擔心最後的結果,究竟什麼樣的決定該交給部屬?放手,又該放到什麼程度?
【放手學】 向不對的專案說再見 每一個新專案啟動之際,都經過各種評估,團隊成員各個懷抱熱情,積極投入。但隨著時間過去,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曾經轟轟烈烈專案,現在是否持續創造價值。在你的公司裡,有多少沒有價值的專案,吸取著團隊的心力’時間,以及公司的資源?如何向不對的專案說再見?
|焦點企劃| 【7大誤區 3大原則】 將績效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為什麼目標設定好了,團隊也定期開會溝通,結果還是離目標有一大段差距?麥肯錫顧問指出,這很可能是績效管理系統出了問題。績效管理不是出錯時再做,也不是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它必須融入日常工作中,將所有階層和部門串聯在一起。
【對的目標,好的對話】 從點子到產品的創新秘訣 想推出真正受顧客喜愛的新產品,關鍵的起點就在,找到你理想的目標顧客。在推出新產品的路途中,會經過哪四個關卡?又該如何迎戰與應變?
【賣成果,不是賣產品】 如何成為顧客心中的首選 在產業界線模糊的今天,想在茫茫商品大海中,成為顧客心中的首選,公司必須針對一個關鍵問題,提出一個獨特觀點。公司要做到哪四個步驟,才能給顧客一個「好成果」,而不只是提供一個「好產品」?
|焦點企劃| 【疫情教我們的事】 危機後如何再啟動 今年初,一場疫情席捲全球,讓全球企業措手不及,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不確定、變動、未知,已成為新現實的今天,企業如何培養快速出擊的能力?如何在危機後重新啟動?
【從1到100】 規模化的秘密 再好的產品如果無法規模化,就無法推向廣大市場,為企業創造新的成長。再好的做法如果無法規模化,就很難全面展開,為組織帶來新的改變。
【模仿或差異?數據或直覺?】 8個創新的關鍵取捨 要聽數據的話,還是相信自己的直覺?看見市場機會,要盡快抓住,還是謹慎一點?新產品要越獨特越好,還是親和熟悉一些? 在創新的旅途中,公司常會遇到這些兩難,公司如何選擇,決定了創新結果的成敗。
【比合作更強大,比獎勵更有效】 創造公司內的好競爭 長期以來,許多公司忙於和競爭對手一比高下,忽略了競爭其實也存在於公司內部。內部競爭可能引發部門之間的對立,阻礙團隊合作;但它也可能激發團隊的能力,有助於公司創新與進步。
|焦點企劃| 【策略 = E×mc2⊃2;】 一個公式打造致勝策略 想從變動與紛亂的環境中勝出,公司需要一套致勝策略。運用策略相對論公式,檢視公司與競爭者的策略,幫助公司找出,如何在市場上發揮最大優勢。
【互補,但互相學習】 如何讓跨世代團隊合作 嬰兒潮世代對產業最了解、Z世代最會用數位科技……,今天的職場上,幾乎每個團隊都涵蓋了不同世代的人。好的跨世代合作,能讓不同世代的員工各自發揮專長,在面對外界環境變動時,成為公司的一項重要優勢。
【你要打敗的巨龍究竟是什麼?】 問對問題,才有好解方 面對複雜問題與挑戰時,許多人聚焦於問題的表面,選擇了錯誤的問題作為解決對象。想避開這樣的陷阱,不妨使用說故事的技巧,運用你、寶藏,與龍三個元素,架構問題,找出真正值得解決的問題。
【如何圈粉?如何創造美好體驗?】 讓顧客變粉絲的秘訣 吸引粉絲,不是大品牌或網紅的專利,也並不一定要有活潑鮮明的個人魅力,才能做到。想把顧客變粉絲,秘訣就在於五個步驟,從說一個好故事開始,到打造個人化的服務,持續創造美好的顧客體驗。
【你是創生型領導人嗎?】 從我到我們,從好到共好 除了推動公司成長之外,創生型領導人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給後代。因此,在面棘手挑戰時,他們重新想像,並創造新的業務,以共好的使命感啟發與凝聚團隊。
【雨天超車指南】 迎接變局的3個練習 從新冠疫情,到烏俄戰爭;從供應鏈斷鏈,到通膨危機……,一場又一場的暴風雨,考驗著領導人的勇氣與智慧。團隊應該進行哪些鍛鍊,同時防禦與進攻,才能在多變的時代,雨天超車,大幅超越競爭對手?
【面對兩難】 如何創造第三個選項? 該著重事業,還是家庭?該跟上全球化腳步,還是保存當地文化?面對兩個互相矛盾的選項時,你是否也曾落入二選一的思考陷阱?把焦點放在兼顧相互競爭的需求,而非從中做出一個選擇,才能突破困境。
【那些你沒看見,卻閃著光的創新】 地下創新 許多公司苦無創新點子,事實上,在員工的抽屜裡與工作中,可能隱藏著許多閃閃發光的創意與新做法。善用這些地下創新,能幫助公司改善工作流程,提升效率,甚至發展出全新的解決方案、創新產品。
【終結官僚,打破穀倉】 新時代組織的進化密碼 固定不變的流程規則,會阻礙團隊的適應力;嚴格由上而下的階層組織,將拖慢實驗與學習速度。在不確定的時代,企業組織的結構必須跟著進化。
【讓員工更想學,也學更多】 工作設計的力量 覺得公司的教育訓練總像放煙火一樣?覺得課程所學,很少展現在員工的工作中?想促進員工學習,有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在工作設計中,添加五項關鍵元素,就能激發學習動機,讓員工在工作中主動學習。
【從「全通路」到「全互動」】 打造新時代的顧客旅程 過去,很多公司追求「全通路」,讓顧客在線下試用,在線上購買。今天,顧客互動將以「接觸點」為中心,透過單一接觸點,顧客就能完成所有事情。想要打造新時代的顧客旅程,應該擁抱哪些趨勢?應該留意哪些關鍵?
【提升幸福感的行動&週計畫表】 快樂的員工創造好的績效 許多研究指出,快樂的員工生產力和創造力都更高,在工作中,他們也時常散播正面能量與情緒。這樣的團隊背後的靈魂人物,就是支持他們的主管。和團隊一起運用幾個簡單的小練習,提高幸福感。
【關鍵時刻的決策指南】 想清楚的藝術 你曾經因為做錯了某一個決定,懊悔許久;你曾經因為一時情緒,說出不該說的話,讓朋友疏遠。我們以為的「沒想清楚」,其實是連「想都沒想」,因而讓本能驅動了我們的行動和反應。
【非暴力溝通】 化解衝突的溝通魔法 在面對挑戰時,你的團隊中常出現哪一種對話?是「你怎麼會出這樣的錯?」還是「我們怎麼避免下次再出錯?」帶有覺察力、責任感,以及同理心的非暴力溝通,能幫助你化解衝突與矛盾,凝聚團隊發揮最大的力量。
【跨越世上最遠的距離】 從設定目標到交出成果 第一季即將過去,為什麼年初訂定的目標,團隊卻遲遲沒有進展?目標不是設定完,就會自然發展,它需要被頻繁討論與追蹤。 除了SMART之外,你還需要FAST原則,運用四大關鍵原則,讓團隊提升執行力,交出成果!
【拒絕自滿的 4 個行動】 領導人的不安逸練習 當員工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工作,當團隊永遠從去年的計劃出發,小心,公司已經悄悄滋生了自負與安逸的心態。
【不是說100次就好,不是他知道了就會做到】 如何幫助別人真正改變 根據統計,公司推動的變革專案中,只有三成會成功;會按照醫生建議,改變作息的慢性病患,也只有五成。為什麼改變這麼難?如何幫助對方真正改變?關鍵在於,不是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而是協助對方發掘真正的夢想。
|焦點企劃|
【顧客體驗】
3步驟,發動顧客體驗轉型
當消費者的需求、習慣、行為,跟著環境與新科技不斷變動,公司提供的顧客體驗,也必須一起改變。想跟上時代的腳步,緊抓顧客的心,公司必須發動一場,後疫情時代的顧客體驗轉型!
【是「體驗」,不是「支援」】
打造你的顧客體驗團隊
在發展新產品時,許多公司偏重研發與設計,卻忘記,再好的產品,沒有好的顧客體驗,一切也只是枉然。如何在公司裡,建立一支顧客體驗團隊?又該如何讓所有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提升顧客體驗的品質?
【三個小改變,創造大驚喜】
讓顧客自己打造完美體驗
誰說一定要花大錢,改造公司的數位基礎建設,或是雇用更多服務人員,才能提升顧客體驗?只要從三個簡單的方向著手思考,公司就能引導顧客,為自己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使用體驗。
|編輯部報告|
【編輯部報告】
俯瞰的力量
我對顧客體驗印象最深刻的經驗是,九年前,在丹麥參加一個服務創新的課程。當時,講師發給每個人一張紙,要求學員站在顧客的角度,畫出顧客和公司接觸的每個點,以及顧客的感受。
|世界企業案例|
【線上影音編輯平台維美歐執行長蘇德】
讓人人都是製片人
許多小企業想藉由影片溝通,卻苦無技術、資金,或時間。聚焦於創作者的維美歐(Vimeo),如何幫企業大幅降低使用門檻?面對YouTube等各大影音平台的夾擊,執行長蘇德如何帶領公司走出自己的路?
【大酒廠旭酒造】
用清酒「獺祭」釀造傳奇
「近幾年來,最受食客歡迎的日本清酒,非頂級大吟釀品牌「獺祭」莫屬。釀造這款清酒的旭酒造,如何從一家地方小酒廠,成為眾人喜愛的頂級品牌,甚至成為美日兩國國宴上的杯中酒?
|大師專欄|
【國際品牌大師-林斯壯 Martin Lindstrom】
別讓疫情成為超級大藉口
因應疫情,有些企業的服務縮水;有些公司的規則變複雜了。這些特殊做法,如果沒有隨著疫情結束而消失,小心成為懶惰企業的超級大藉口。
【沃頓商學院教授-布雷格曼 Peter Bregman】
發現錯了,怎麼踩煞車?
當你領悟到,你一直大力支持的事情,其實是個錯誤;你投入大量時間、心力、與情感的事情,其實不值得,此時,要怎麼停下來?答案就跟騎飛輪健身車一樣。
|新書新知|
【說服與創造之間的超能力】
七個步驟,讓別人想挺你!
羨慕那些說起話來,有強大說服力的人嗎?想要在提案、談合作等重要時刻,打動人心?事實上,那些成功影響別人的人,都具備了「讓人想相挺」的特質。藉由七大步驟,你也能成功讓人點頭,獲得對方的支持!
【共享三大行動原則】
你的團隊合作是進行式嗎?
團隊合作不是一個動作,而應該是進行式,朝共同目標前進,並且隨情況靈活變化。最強團隊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又有哪些具體行動原則?
|世界級智慧|
【不再冷場,無須焦慮】
如何啟動一場成功的會議
開會時員工總心不在焉,討論時一片安靜,沒人想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主持會議時該留意哪些原則,才能開好一場成功的會議?
【家族企業新思維】
朝企業型家族邁進
想在快速更迭的產業和大環境中,成功捍衛家族事業與財富,除了努力維護既有產業,或成立信託公司等做法之外,你也可以選擇另一個方法:由家族企業,轉型成企業型家族。
|BCG洞見|
【BCG洞見】
成為一家未來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企業更迫切加速轉型的腳步。面對新的未來,領導人必須想像充滿企圖心的創新營運模式,帶領團隊結合科技的力量,用兩年的時間,做五年的事情。
|CEO Talk|
【全拓工業公司董事長吳崇讓】
讓每個人都是董事長
二十年來,吳崇讓透過豐田式管理,將一家不起眼的小工廠,成功打入超跑供應鏈。他如何帶領團隊從谷底一路爬升?如何讓公司從倒閉邊緣,變身幸福企業?
|顧問區|
【陸易仕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謝文憲】
如何在業務團隊創造良性競爭?
我是一位業務主管。我們公司會將業務人員分組,互相比賽,看哪一組業績最好。但一段時間後,出現了惡性競爭的現象,像是互搶資源。要如何打破現況,在團隊營造良性的競爭環境,共創好成績?
|新創事業|
【小寶優居】
把房子變成家
以「傢俱為主,裝修為輔」,鎖定第一次購屋的族群,小寶優居如何幫助顧客,把房子變成家?
|個人管理|
【個人管理】
同事讓人困擾,怎麼辦?
和某位同事一起進行專案,他總是拖拖拉拉;另一位同事每次都大聲和別人討論工作,干擾你工作……。遇到這樣的同事,你會怎麼辦?
四個步驟,提高你的情緒韌性
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時,有人意志消沉,就此一蹶不振,但為什麼有人卻能重新站起來,更加勇往直前?專欄作家杜朋(Sarah Goff-Dupont)指出,關鍵就在於這些人懂得走出情緒。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來場拖延症心理諮商
沒有準時做好該做的事,影響的不只是工作,也會影響情緒以及健康。對許多人而言,「拖延」往往是造成自己無法進行正面改變的主要障礙。
「寬容」比「正確」重要
雅曼太太認為,公司的成功是因為與一路上幫助他們的人,建立了信任關係。雅曼先生則認為,打造一家公司有如建立一個家。他指出,他與太太在一起超過五十年,他體會到,「態度寬容友好」,比「看法正確無誤」還重要。
小清單,大作用
從公司該不該同意購併案,到午餐到底要吃什麼,一般人每天平均做出三萬五千個大大小小的決定。其中許多是平凡無奇,或經常需要重複做出的決定。
設計你的減壓儀式
網球球王納達爾(Rafael Nadal)每次發球前,都要先做完一連串的習慣動作。他先把髮絲往耳後塞,接著摸摸鼻子,再調整自己的短褲。這一系列的動作是他知名的註冊商標。
|各單位請注意|
【數位轉型】
當七成的生意都不見了
美國「路氏龍蝦」(Luke’s Lobster)連鎖餐廳,過去販售的龍蝦堡名氣響亮。但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就像撞到冰山的鐵達尼號,除了旗艦店之外,美國其他二十六家分店全數關門。
【問題解決】
當自己大腦的駭客
「一家公司的價值,等於它有能力解決的所有問題的加總。」瑞典知名音樂串流服務公司思播(Spotify)共同創辦人洛倫佐(Martin Lorentzon)如是說。
【企業策略】
公司不停滯的三個方法
公司剛成立時,可能會因為想要發展的方向不對,而成長停滯;公司相當成熟後,也可能會因為找不到新的方向,而慢下腳步,停滯不前。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訪問了兩位創業家,請他們分享公司突破停滯的三個方法。
【變革轉型】
六個行動,擁抱大數據
在大數據當道的時代,很多公司都知道數據的重要。根據二○二○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財星(Fortune)一千大企業中,有高達九九%的企業表示,他們在數據方面已經進行了投資,一八%的企業甚至投資超過五億美元。
【消費心理】
如何贏在顧客購買的那一刻
記憶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會記得別人描述的事情,誤以為自己是親眼見到的;相對地,有時候我們卻怎麼都想不起來,以前明明就記得的事情。
【個人管理】
來場工作與科技的大掃除
近年來,全球吹起一股極簡風潮,強調捨去不必要的東西,回歸最基本。除了運用在人們的生活中,這股極簡風潮也吹進了企業與數位生活裡。
|全球看板|
亞馬遜買下球賽轉播權
女性醫療科技新商機
「信任」跟「產品」一樣重要
「吃」出生產力
抓住肥沃的市場區隔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